解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第7.3.4条规定,给水管道与其他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应按规范附录B规定确定。解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第7.4.5条规定,配水管网上两个阀门之间独立管段内消火栓的数量不宜超过5个。解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第7.4.7条规定,输水管(渠)道隆起点上通气设施,当管线竖向布置平缓时,宜间隔1000mm左右设置一处。......
2023-08-30
1.选C。解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中第7.1.2条规定,从水源至净水厂的原水输水管渠的设计流量,应该按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确定,并计入输水管渠的漏失水量和净水厂自用水量。
2.选C。解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中第7.1.2条规定,从净水厂至管网的清水输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按最高日最高时用水条件下,由净水厂负担的供水量计算确定。
3.选D。解析:参见《给水工程》(第四版)第4.1节,给水管网有树状网和环状网两种基本形式。管网形状取决于城市规划,树状网一般适用于小城市和小型工矿企业,其投资较省,但供水安全性较差:环状管网是将管线连成环状,增加了供水的可靠性,但投资明显高于树状管网。一般在城市建设初期可采用树状网,以后随着发展逐步连成环状网,因此D选项是错误的。
4.选D。解析: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中第7.1.6条规定,输水管道系统的输水方式可采用重力式、加压式或两种并用方式,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5.选A。解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中第7.1.3条规定,输水干管不宜少于两条,当有安全贮水池或其他安全供水措施时,也可修建一条。输水干管和连通管的管径及连通管根数,应按输水干管任何一段发生故障时仍能通过事故用水量计算确定,城镇的事故水量为设计水量的70%。因此选A。
6.选C。解析:参见《给水工程》(第四版)第5.3.2节式(5-11)qi=0.5∑q1,管网任一节点i的节点流量qi等于该节点相连各管段的沿线流量q1总和的一半。
7.选B。解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中第7.1.13条规定,担负消防给水任务管段的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00mm,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120m。
8.选B。解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中第7.3.4条规定,给水管道与其他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应按规范附录B规定确定。查附录B可知,给水管线与给水管线的最小垂直净距为0.15m。
9.选D。解析:参见《给水工程》(第四版)第8.3节,城市给水管网无论串联分区或是并联分区,分区后都可以节省能量。分区越多,节省能量越多。但分区后相应增加基建投资和管理的复杂性,并联分区增加了输水管长度,串联分区增加了泵站,所以应根据地形、水源位置和用水量分布等具体条件进行方案比较,确定是否分区及分区形式。
10.选B。解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中第7.4.5条规定,配水管网上两个阀门之间独立管段内消火栓的数量不宜超过5个。
11.选A。解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中第7.4.7条规定,输水管(渠)道隆起点上通气设施,当管线竖向布置平缓时,宜间隔1000mm左右设置一处。
12.选A。解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中第7.4.2条规定,金属给水管道应考虑采取防腐措施。金属管道内防腐宜采用水泥砂浆衬里。金属管道外防腐宜采用环氧煤沥青、胶黏带等涂料。
13.选D。解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中第7.4.2条规定,金属管道敷设在腐蚀性土中以及电气化铁路附近或其他有杂散电流存在的地区时,为防止发生电化学腐蚀,应采取阴极保护措施(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或牺牲阳极)。
14.选C。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中6.4.1条规定,泵房内的起重设备,宜根据水泵或电动机重量选用,其中第3款,起重量大于3t时,宜采用电动起重设备。
15.选A。解析:服务水头为节点水压与地面标高之差,即(60-32)m=28m。
16.选A。解析:参见《给水工程》(第四版)第5.4节,若是单水源树状网,则q'4-5=q6+q7=(10+18)/L/s=28L/s,q'3-4=q4-5+q4=(28+23)L/s=51L/s;图示由水塔向管网供水,则3-4段流量q3-4=(51-30)L/s=21L/s。
17.选C。解析:参见《给水工程》(第四版)第6.3节环状网计算,由于初步分配流量时,已经符合节点流量平衡条件,即满足了连续性方程,所以每次调整流量时能自动满足此条件。如图所示,初次平差时公共管段2-5同时受到环Ⅰ和环Ⅱ校正流量的影响,调整后的流量q2-5(1)=q2-5(0)-ΔqⅠ(0)-ΔqⅡ(0)=(25.8-5.97-1.10)L/s=18.73L/s。
18.选A。解析:参见《给水工程》(第四版)第6.4节输水管渠计算,两条输水管道通过连接管被分为3段,各段输水管道的摩阻均为s,则正常工作时水头损失为,一段损坏时的水头损失为
,因为总水头损失不变,则有
,
。
19.选C。解析:7~19h供水量Q1=3600m3/h=1m3/s,在此流量下每天工作12h。19h~次日4h的供水量Q2=1800m3/h=0.5m3/s,在此流量下每天工作12h。水泵工作一天的总耗电量为两个时间段耗电量之和,则水泵每天的耗电量为
20.选A。解析:参见《给水工程》(第四版)第6.4节,管径为1000mm和900mm的输水管摩阻分别为s11=0.00148×7000(m·s2/L2)=10.36(m·s2)/L2,s12=0.0026×5000(m·s2)/L2=13(m·s2)/L2,则原输水管系摩阻为s1=s11+s12=(10.36+13)(m·s2/L2)=23.36(m·s2)/L2,原输水系统输水量Q1=100000m3/d=1.1574m3/s,原输水系统水头损失h1=s1Q12=23.36×1.15742m=31.29m。扩建后的管段用同样方法计算其摩阻,则s2=0.00148×14000(m·s2)/L2=20.72(m·s2)/L2,扩建后输水系统的总摩阻用当量摩阻表示为,扩建后输水管系统的可利用水头不变,即
。
有关2014年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考试考点精析及强化训练的文章
解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第7.3.4条规定,给水管道与其他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应按规范附录B规定确定。解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第7.4.5条规定,配水管网上两个阀门之间独立管段内消火栓的数量不宜超过5个。解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第7.4.7条规定,输水管(渠)道隆起点上通气设施,当管线竖向布置平缓时,宜间隔1000mm左右设置一处。......
2023-08-30
解析:题目中说明了钙硬度大于碳酸盐硬度,所以没有Mg2等,此时的碳酸盐硬度包括Ca2、CaCO3,其中石灰Ca2与CaCO3是不反应的,所以石灰软化只能去除Ca2,故A项正确。石灰和重碳酸盐Ca2反应时生成的CO2由Ca2本身去除,不需要除CO2器,故B项错误。石灰与非碳酸盐反应时,相当于一个钙离子置换一个镁离子,含盐量不会增加,故D项错误。据此选择A项和D项。......
2023-08-30
排水管渠断面尺寸应按远期规划的最高日最高时设计流量设计,按现状水量复核,并考虑城市远期发展的需要。2)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要与邻近区域内的污水和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协调。6)排水系统的设计应全面规划,按近期设计,并考虑远期发展有扩建的可能。8)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
2023-08-30
A.大用户集中流量越大,比流量越小B.居住人口密度越高,比流量越大C.广场、公园等无建筑区域大小与比流量无关D.住宅区按相关设计规范确定的卫生器具设置标准越高,比流量越大答案:C。......
2023-08-30
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可分3个步骤进行:设计前期工作、初步扩大设计、施工图设计。参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具体包括:1)确定污水处理厂厂址及用地面积。2)根据污水处理流程进行单体构筑物设计计算、工程造价计算。4)污水处理厂污泥工艺设计计算。污水处理程度应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当地环保部门要求的污水排放水质标准确定。污水处理厂应安排充分的绿化地带。......
2023-08-30
同时,D项为常识,也应为正确选项。依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第5.2.21条规定,检查井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宽度宜为1~2m,井底宜设0.5~1.0m深的沉砂坑,故可认为B项不正确。依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第5.2.15条规定,渗渠中管渠的断面尺寸,内径或短边长度不小于600mm,管底最小坡度大于或等于0.2%,故C项正确。考虑备用井至少为上述水量的10%。......
2023-08-30
A.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B.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输水管渠的漏失水量C.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输水管渠的漏失水量+净水厂自用水量D.平均日平均时供水量+输水管渠的漏失水量+净水厂自用水量2.当管网无调节构筑物时,清水输水管网的设计流量应按( )用水条件下,确定由净水厂负担的供水量计算。......
2023-08-30
1.除铁方法地下水除铁方法很多,例如曝气氧化法、氯氧化法、接触过滤氧化法以及高锰酸钾氧化法等。地下水除铁宜采用接触氧化法。......
2023-08-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