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2014年全国勘察设计注册给水排水工程师考点解析与训练答案

2014年全国勘察设计注册给水排水工程师考点解析与训练答案

【摘要】:解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第7.3.4条规定,给水管道与其他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应按规范附录B规定确定。解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第7.4.5条规定,配水管网上两个阀门之间独立管段内消火栓的数量不宜超过5个。解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第7.4.7条规定,输水管(渠)道隆起点上通气设施,当管线竖向布置平缓时,宜间隔1000mm左右设置一处。

1.选C。解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中第7.1.2条规定,从水源至净水厂的原水输水管渠的设计流量,应该按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确定,并计入输水管渠的漏失水量和净水厂自用水量。

2.选C。解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中第7.1.2条规定,从净水厂至管网的清水输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按最高日最高时用水条件下,由净水厂负担的供水量计算确定。

3.选D。解析:参见《给水工程》(第四版)第4.1节,给水管网有树状网和环状网两种基本形式。管网形状取决于城市规划,树状网一般适用于小城市和小型工矿企业,其投资较省,但供水安全性较差:环状管网是将管线连成环状,增加了供水的可靠性,但投资明显高于树状管网。一般在城市建设初期可采用树状网,以后随着发展逐步连成环状网,因此D选项是错误的。

4.选D。解析: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中第7.1.6条规定,输水管道系统的输水方式可采用重力式、加压式或两种并用方式,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5.选A。解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中第7.1.3条规定,输水干管不宜少于两条,当有安全贮水池或其他安全供水措施时,也可修建一条。输水干管和连通管的管径及连通管根数,应按输水干管任何一段发生故障时仍能通过事故用水量计算确定,城镇的事故水量为设计水量的70%。因此选A。

6.选C。解析:参见《给水工程》(第四版)第5.3.2节式(5-11)qi=0.5∑q1,管网任一节点i的节点流量qi等于该节点相连各管段的沿线流量q1总和的一半。

7.选B。解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中第7.1.13条规定,担负消防给水任务管段的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00mm,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120m。

8.选B。解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中第7.3.4条规定,给水管道与其他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应按规范附录B规定确定。查附录B可知,给水管线与给水管线的最小垂直净距为0.15m。

9.选D。解析:参见《给水工程》(第四版)第8.3节,城市给水管网无论串联分区或是并联分区,分区后都可以节省能量。分区越多,节省能量越多。但分区后相应增加基建投资和管理的复杂性,并联分区增加了输水管长度,串联分区增加了泵站,所以应根据地形、水源位置和用水量分布等具体条件进行方案比较,确定是否分区及分区形式。

10.选B。解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中第7.4.5条规定,配水管网上两个阀门之间独立管段内消火栓的数量不宜超过5个。

11.选A。解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中第7.4.7条规定,输水管(渠)道隆起点上通气设施,当管线竖向布置平缓时,宜间隔1000mm左右设置一处。

12.选A。解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中第7.4.2条规定,金属给水管道应考虑采取防腐措施。金属管道内防腐宜采用水泥砂浆衬里。金属管道外防腐宜采用环氧煤沥青、胶黏带等涂料

13.选D。解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中第7.4.2条规定,金属管道敷设在腐蚀性土中以及电气化铁路附近或其他有杂散电流存在的地区时,为防止发生电化学腐蚀,应采取阴极保护措施(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或牺牲阳极)。

14.选C。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中6.4.1条规定,泵房内的起重设备,宜根据水泵电动机重量选用,其中第3款,起重量大于3t时,宜采用电动起重设备。

15.选A。解析:服务水头为节点水压与地面标高之差,即(60-32)m=28m。

16.选A。解析:参见《给水工程》(第四版)第5.4节,若是单水源树状网,则q4-5=q6+q7=(10+18)/L/s=28L/s,q3-4=q4-5+q4=(28+23)L/s=51L/s;图示由水塔向管网供水,则3-4段流量q3-4=(51-30)L/s=21L/s。

17.选C。解析:参见《给水工程》(第四版)第6.3节环状网计算,由于初步分配流量时,已经符合节点流量平衡条件,即满足了连续性方程,所以每次调整流量时能自动满足此条件。如图所示,初次平差时公共管段2-5同时受到环Ⅰ和环Ⅱ校正流量的影响,调整后的流量q2-5(1)=q2-5(0)q(0)q(0)=(25.8-5.97-1.10)L/s=18.73L/s。

18.选A。解析:参见《给水工程》(第四版)第6.4节输水管渠计算,两条输水管道通过连接管被分为3段,各段输水管道的摩阻均为s,则正常工作时水头损失为978-7-111-46277-4-Part01-34.jpg,一段损坏时的水头损失为978-7-111-46277-4-Part01-35.jpg,因为总水头损失不变,则有978-7-111-46277-4-Part01-36.jpg978-7-111-46277-4-Part01-37.jpg978-7-111-46277-4-Part01-38.jpg

19.选C。解析:7~19h供水量Q1=3600m3/h=1m3/s,在此流量下每天工作12h。19h~次日4h的供水量Q2=1800m3/h=0.5m3/s,在此流量下每天工作12h。水泵工作一天的总耗电量为两个时间段耗电量之和,则水泵每天的耗电量为

20.选A。解析:参见《给水工程》(第四版)第6.4节,管径为1000mm和900mm的输水管摩阻分别为s11=0.00148×7000(m·s2/L2)=10.36(m·s2)/L2s12=0.0026×5000(m·s2)/L2=13(m·s2)/L2,则原输水管系摩阻为s1=s11+s12=(10.36+13)(m·s2/L2)=23.36(m·s2)/L2,原输水系统输水量Q1=100000m3/d=1.1574m3/s,原输水系统水头损失h1=s1Q12=23.36×1.15742m=31.29m。扩建后的管段用同样方法计算其摩阻,则s2=0.00148×14000(m·s2)/L2=20.72(m·s2)/L2,扩建后输水系统的总摩阻用当量摩阻表示为978-7-111-46277-4-Part01-40.jpg978-7-111-46277-4-Part01-41.jpg,扩建后输水管系统的可利用水头不变,即978-7-111-46277-4-Part01-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