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职位晋升的状况以及影响因素

职位晋升的状况以及影响因素

【摘要】:图3—2—11管理岗毕业生在校期间参与学生组织与社团活动的情况对行政级别的影响5.晋升因素技术岗位人群晋升的主要因素我校2006届—2008届研究生毕业生中在技术岗位就业的人群,晋升的最主要因素是工作表现(74%),其后依次是个人学历(53%)、学校背景(52%)、工作经验(52%)等。

1.毕业生目前所处主要职位类型

我校2006届—2008届研究生毕业生处于管理岗(以下简称“管理岗毕业生”)的比例分别为72%、64%、54%,处于技术岗(以下简称“技术岗毕业生”)的比例分别为28%、36%、46%。随着毕业时间的延长,从事管理岗职位的比例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图3—2—2 毕业生目前所处主要职位类型

我校2006届—2008届研究生毕业生在校期间参加学生组织与社团活动的,目前从事管理岗的比例更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参与过在校活动的毕业生更愿意从事管理岗工作。

2.技术岗毕业生目前的技术级别/职称级别

我校2006届—2008届技术岗毕业生中,获得中级技术级别/职称级别的人数最多(分别为37%、35%、26%)。另外,我校2008届技术岗毕业生中,有半数(50%)未获得任何技术级别/职称级别。

图3—2—3 毕业生在校期间参与学生组织与社团活动的情况对职位类型的影响

图3—2—4 技术岗毕业生目前的技术级别/职称级别(%)

我校2006届—2008届技术岗毕业生中,在校期间参加过学生组织与社团活动的获得技术级别/职称级别提升的比例更高。可见,在校活动有助于技术岗技术级别/职称级别的提升。

图3—2—5 技术岗毕业生在校期间参与学生组织与社团活动的情况对级别的影响

3.管理岗毕业生目前的职位层级

(1)民营企业管理

我校2006届—2008届研究生毕业生就业于民营企业的,2006届处于高管层的比例为61%,明显高于2007届、2008届毕业生(分别为37%、24%)。另外,2008届毕业生中,处于普通员工层的比例为36%,高于2006届、2007届(分别为9%、22%)较多。

图3—2—6 民营企业管理岗层级分布(%)

(2)中外合资/外资/独资管理岗

我校2006届—2008届研究生毕业生就业于中外合资/外资/独资单位的,处于中管层的比例均较高(分别为72%、57%、61%)。

图3—2—7 中外合资/外资/独资管理岗层级分布(%)

(3)国有企业管理岗

我校2006届—2008届研究生毕业生就业于国有企业的,2006届、2007届毕业生均主要处于中管层(分别为66%、57%),2008届毕业生主要处于普通员工层(60%)。

图3—2—8 国有企业管理岗层级分布(%)

(4)管理岗毕业生在校期间参与学生组织与社团活动的情况对岗位层级的影响

我校2006届—2008届研究生毕业生中,在校期间参加过学生组织与社团活动的,目前在管理岗位的层级更高。可见,在校活动有助于毕业生管理岗岗位层级的提升。

图3—2—9 管理岗毕业生在校期间参与学生组织与社团活动的情况对岗位层级的影响

4.政府机构/国有企业/科研及其事业单位管理岗毕业生行政级别

我校2006届—2008届研究生毕业生在政府机构/国有企业/科研及其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岗工作的,行政级别处于科员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9%、43%和38%。

图3—2—10 政府机构/国有企业/科研及其事业单位管理岗毕业生行政级别分布(%)

我校2006届—2008届研究生毕业生在政府机构/国有企业/科研及其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岗工作的,在校期间参加过学生组织与社团活动与未参加过的毕业生,处于乡/科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比例基本持平。

图3—2—11 管理岗毕业生在校期间参与学生组织与社团活动的情况对行政级别的影响

5.晋升因素

(1)技术岗位人群晋升的主要因素

我校2006届—2008届研究生毕业生中在技术岗位就业的人群,晋升的最主要因素是工作表现(74%),其后依次是个人学历(53%)、学校背景(52%)、工作经验(52%)等。

表3—2—2 技术岗位人群晋升的主要因素(2006届—2008届合并)

(2)管理岗位人群晋升的主要因素

我校2006届—2008届研究生毕业生在政府机构/科研或事业单位就业的管理岗位人群,晋升的最主要因素是工作表现(78%),其后依次是个人学历(55%)、工作经验(50%)、学校背景(43%)等。

表3—2—3 管理岗位人群晋升的主要因素(政府机构/科研或事业单位)(2006届—2008届合并)

我校2006届—2008届研究生毕业生民营企业就业的管理岗位人群,晋升的最主要因素是工作经验(78%),其次是工作表现(75%)。

表3—2—4 管理岗位人群晋升的主要因素(民营企业)(2006届—2008届合并)

我校2006届—2008届国有企业就业的管理岗位人群晋升最主要因素是工作表现(81%),其次是工作经验(61%)。

表3—2—5 管理岗位人群晋升的主要因素(国有企业)(2006届—2008届合并)

我校2006届—2008届研究生毕业生在中外合资/外资/独资就业的管理岗位人群,晋升的最主要因素是工作表现(84%),其次是工作经验(73%)。

表3—2—6 管理岗位人群晋升的主要因素(中外合资/外资/独资)(2006届—2008届合并)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