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新疆公路防沙技术:工程与植物综合应用

新疆公路防沙技术:工程与植物综合应用

【摘要】:工程措施包括各种沙障,其作用是:降低地表风速,增大地表粗糙度,使气流对地表沙粒的直接作用力减小;减少流沙对植物幼苗的侵害,使之易于成活定居。表3.22 下垫面粗糙度的变化3)风速降低,减少地表流沙风蚀和堆积设置沙障后,增加了地表粗糙度从而降低了风速。

长期的防沙经验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在降雨量合适的半干旱沙漠或半固定沙漠地区(半干旱温热沙地区,Ⅲ区),应采用工程和植物防治的综合防沙技术。

首先要用工程措施将流沙固定,其次才是种植植物。否则,由于风沙流动比较频繁,直接在其上种植固沙植物,难以定居成活,在短期内沙害难以消除。工程措施包括各种沙障,其作用是:降低地表风速,增大地表粗糙度,使气流对地表沙粒的直接作用力减小;减少流沙对植物幼苗的侵害,使之易于成活定居。

1.工程措施——设置沙障防护带

在流沙活动比较严重的路线上风侧,视沙害危害程度的大小,设置不同宽度的机械沙障防护带,防护带宽从 50~100 m不等。方格沙障规格有4 m×4 m,2 m×3 m,带状沙障间距2 m。固沙材料选用沙蒿。沙障防护带的效果:

1)土壤的理化组成发生变化

设置沙障后,流沙得到了固定,沙地微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大的变化。土壤细粒成分增多,土壤的持水力就大,含水量就增大。同时土壤的微生物活动强度及数量都有增强。土壤的水、肥、汽、热朝良性状态发展。这就为植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如表3.21所示。

表3.21 试验地土壤机械组成 %

从表3.21可以看出:设置沙障后,规格为2×3格状沙障中,土壤的细粒成分由6.48% 上升到20.48%,细粒成分增加大约3倍,其他规格的沙障中土壤的细粒成分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2)下垫面的粗糙度增大

下垫面粗糙度是衡量地表性质的一个物理指标。其大小直接影响到地表流沙的风蚀与堆积状况,其含义是平均风速减小到零的某一几何高度。粗糙度计算公式为

logZ0=logZ 2−AlogZ1/1−A

其中:A =V200/V50;Z1 =50 cm ;Z2 =200 cm ;V200为2 m高处风速;V50为50 cm处风速。

如表 3.22 所示:流动沙地上设置了沙障,使粗糙度增大,规格为2 m×3 m的方格状沙障的粗糙比流沙提高了42倍;4 m×4 m沙障的粗糙度比流沙的粗糙度提高了 27 倍。这样就使贴近地表的风速减小到沙粒起动风速以下,防止了沙粒起动,沙障的规格越小,粗糙度越大,反之规格越大,粗糙度越小。

表3.22 下垫面粗糙度的变化

3)风速降低,减少地表流沙风蚀和堆积

设置沙障后,增加了地表粗糙度从而降低了风速。如表3.23所示:2 m×3 m方格沙障在距地面高50 cm处降低风速40.65%,200 cm处降低风速20.61%,4 m×4 m方格沙障在50 cm处降低风速26.415%,200 cm处降低风速8.39%。由此可以看出:规格小的沙障,降低风速的量就大,距地表近的地方削弱风速就大,距地表高的地方,相对来讲削弱风力的作用就比较小。规格大的沙障在垂直方向和规格小的沙障削弱风力的趋势大致相同,但作用的强度比较小。

表3.23 沙障降低风速的作用

2.工程措施与人工植被综合应用——在工程措施的保护下建立人工植被

设置机械沙障以后,从根本上消除了试验路段内的沙害,并使局部环境得到改善,为植物固沙创造了条件。但机械沙障使用年限不长,不可能达到永久固沙目的,植物固沙才是公路沙害治理的根本措施。植物固沙不仅可以防风固沙,而且可以改造自然环境,改良土壤,为沙区农牧民提供薪材,为牲畜提供饲草饲料。

植物固沙事实上是人工植被的建立,是自然植物群落的模拟。只要设计合理,将外界的干扰减少到最小,就可以迅速恢复植被,形成人工植物生态系统

1)固沙植物种的选择

固沙植物种选择考虑的是:该种植物适合在试验路段生长发育,其固沙效果好。植物种的选择是植物固沙成败的关键

通过对各种环境因子及植物种源的调查,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乔木旱柳,大灌木柠条,小灌木杨柴,沙柳,沙打旺作为主要固沙植物种。旱柳耐旱,生长迅速,易成活,造林简便,是沙地主要乔木造林树种。其经济利用价值也高,树叶可以做羊的冬季饲料,树干可以出售或造林。柠条极耐干旱,根系发达,适合在干旱的硬梁地生长。杨柴耐干旱,根蘖性强,防风固沙作用大,适合在流沙上生长。沙柳造林简便易行,不怕风打沙埋、生长迅速,短期内即可发挥固沙作用,是固沙的首选灌木。

2)固沙植物的配置

(1)密度。

合理的密度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密度过大,种间竞争激烈, 物种内争夺水分、养分、阳光、致使植物生长发育不良。密度过小,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且起不到固沙护路的作用,只有设计合理的密度才能有效地控制流沙。根据对立地条件的调查,灌木株行距50 cm比较合适,这样的密度既可以防止种间过于竞争,又可以快速起到固沙作用。乔木间距3~4 m则比较合适。

(2)种间配置。

各种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是不同的,这就要求造林时避免将对环境有相同要求的树种放在一起种植。沙柳系浅根系植物,而柠条则是深根系植物,这两种植物放在一起种植,地下部分就不至于发生水分和养分的竞争。

根据种植第2年调查,当年扦插的沙柳和当年直播种植的柠条生长状况,柠条平均高生长 15 cm,而沙柳平均高生长 122 cm,最高可达230 cm,可见其生长速度是快的。

3)工程措施与人工植被综合应用的效果

通过工程措施与植物固沙相结合方法初步建立的防护体系,许多其他的植物在已固定的防护带内定居,据第2年秋季的调查,新的植物种增加20多种。在设置机械沙障后,一部分沙蒿种子落在沙障中,雨季以后自然繁殖、生长。组成了由人工植被和天然植物混生的植物群落结构。植被的覆盖度也由治理前的 15% 左右增加到 90% 左右,形成了以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固沙防护体系。生态环境大为改观,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结构的稳定性、层次性及植物的多样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生态系统初步进入了良性循环,生物产量大大增加。防沙固沙的效果明显。根据第 2 年春对不同规格的沙障输沙量的调查,在规格为2 m×3 m的沙障中从2 m~20 cm范围内的集沙量不足 1 g,比对照流沙低350倍。由此可见其固沙效果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