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与反清势力之间进行着激烈的征战,各地相继陷入战火。同时正朔不明,国法家法难行,地方割据势力纷纷崛起,社会处于剧烈动荡之中。因击败叶阿婆等其他地方割据势力有功,被明政府委以官职,“当事嘉其能,委守丰顺营”。明亡后,先后归附南明隆武政权朱聿健、永历政权朱由榔,被授为总兵官,“明亡,附桂王为总兵”,以“舟师驻南澳”。至明末清初,多次成为势豪的勒索对象。......
2023-08-30
康熙十二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上奏请求“撤藩”,得到皇帝批准。十一月,平西王吴三桂“反”。十三年三月,靖南王福建耿精忠“叛”,传檄各郡,各邑望风附降。四月二十一日,潮州总兵刘进忠以潮州响应福建耿精忠。二十二日接受耿精忠“宁粤将军”封爵,“遂割辫受薙易服,从明制文檄,去清年号,称兵叛清。分谕各县俱割辫戴网,索绅衿士民助饷千百有差,搜各乡寨米谷,以为战守计”[85]。
实际反清的只是吴藩和耿藩,引起事端的平南王尚可喜开始并未反叛。当潮州总兵刘进忠宣布反清时,尚可喜还调集大兵,于六月命其子尚之孝率领包围潮州。在清兵重压之下,七月刘进忠依附台湾郑经,郑经陆续从福建漳州等地派兵入潮援刘。
八月,福建耿藩派部将田养民进攻大埔,从韩江上游减轻潮州的压力,支持刘进忠。田养民率兵围攻大埔县城,但被县令刘志毅率军击退。“闽寇田养民等号聚万余,长驱入境,势不能敌。县令刘志毅同防将朱樑驰檄请援。官兵绎络屯札城外,民始有固志。相持一月,云梯、炮石百计攻城,城中御之益力。贼知势不利,乃宵遁去。”[86]
由于北路失利,因此郑经、耿精忠的援郑,主要从漳州沿海路进入潮州。经过一系列争战后,至十二月清兵战败,潮州围解。清兵撤至新墟。
清续顺公沈瑞部在饶平被郑军围攻,向平南王尚可喜求救。十四年(1675)正月,尚之信奉令,“提兵至大埔县,用千总朱梁为乡导,从扶胶(即湖寮)、白濠(即白堠)私过平和县进援。侦探飞报进忠。忠知之信从间道兼程将到,随调曹应鹄同施凤、林升、郑国选、王一新、林天贵、蔡大茂与何佑统领进据百子楼,截粤东援师”。结果尚之信的援师在饶平上饶百子楼被打败,“死骑兵二千余人,不敢结营,星夜遁大埔县。(何)佑追三十余里,方鸣金收军。后探知之信回大埔,亦班师。合进忠攻(饶平)城”[87]。
刘进忠部攻占饶平后,便从饶平向大埔渗透,但受到顽强抵抗。在张允格所撰《平南王元功垂范》中,对抵抗过程有一概述:
十四年闰五月,平南王遣诸将分破近省诸寇。时饶平失守,逆贼朱缵率众来屯湖寮,廖昙率众来屯白堠,劫掠村寨。王遣子平南大将军之孝同提督严自明遣发官兵,于大埔地方击败之,斩伪参将一,擒伪游击一。余贼遁去。[88]
参阅地方志书及个人传记,朱缵进入大埔的时间是四月而不是五月,抵抗和打败刘部的不是平南大将军尚之孝部,而是当地官军和乡兵。康熙《埔阳志》言:
十四年四月,潮逆党朱缵侵寇湖寮,知县刘毅志调官兵率乡勇击战,斩馘败走之。时朱缵借光复名号,聚凶丑八百余,有土宄透引,于四月十六日由枫朗、白堠直抵湖寮。随招来乌合二千余众,蜂屯鸦鹊坪,日勒饷围楼,捆掠肆害。[89]
仁兴围被毒尤惨。二十三日,贼党叶胡子率众数百潜冲,破大靖仁兴围,掳男妇数十。缵恐官兵至,复移札山冈。邑侯刘公日探报。于五月初二日酾酒誓师,偕城守朱樑统兵千余,率各社练勇萧若谷、杨吉等,与战于穿龙窠口。参将张星高、副将张吉各领兵数百横击。群丑胆丧,悉走坪源。围楼获保安堵,刘公之功也。时各社练总御寇出力有功者,刘公详请旌奖,职衔冠带。因而义勇竞劝,各保乡里,民赖以安。[90]
朱缵是刘进忠部将,“自称故明宗室”[91],以“复明”相号召。率部800余人从饶平经大埔枫朗、白堠至湖寮,有人带路,且有2000多人加入,超过原来人数的两倍多,可见“复明”在当地很有号召力。当时在海阳通判府吴六奇之子吴立源家的丰柳馆中任塾师的萧翱材,把这些起事之人称为“绿林”:“甲寅之变,绿林所在猬起,邑里震恐。”[92]
他们派粮派饷,引起当地人不满,因而以土楼为据,进行抵抗。他们便围攻土楼,“掳人取赎”。五月二日,在县令刘志毅所率各社乡勇、城守朱樑、参将张星高所率官军进攻下,朱缵战败。“朱败走坪砂,官兵擒缵杀之,余党受抚。”[93]
在这次战斗中充当重要角色的乡勇,是由杨姓人的女婿、白堠练总萧若谷率领的,功劳最大。关于萧若谷(1622—1702)的功绩,乾隆《大埔县志》传曰:
康熙十二年(1673),通乡绅衿公举为总练。集乡壮保守,里族赖以安。十四年逆党朱缵寇害湖寮,邑侯刘檄若谷领乡壮,随城守朱樑击之。若谷为前锋,击败贼于穿龙窠。县申其功于帅府及列宪,旌授守备职衔,题匾曰“德领雄略”。是亦义侠之流,能有功于乡里者。[94]
而在其家族族谱的传记中,则更是将他塑造成一个讲究礼义道德的地方英雄:
幼而岐嶷,有大志,智勇兼全。时际扰攘,寇贼蜂起,捍御有方。及我朝康熙“甲寅之乱”,强暴侵虐尤甚。公为集乡壮,守界隘里,族赖以安。乙卯,逆党朱缵寇害湖乡。县主刘檄公为前锋,击贼于穿垅窠。有司以功详请,各上宪廉得实,题授守备职衔。以字行,旌匾“德领雄略”四字。生平刚直,历险阻,不为屈。善创业,营宅于六世祖祠之右,坐壬兼子,堂名“崇礼”。[95]
在“三藩之乱”前后,白堠地方社会相当混乱。出身大家族的萧若谷,于康熙十二年被地方推举为练总,率乡勇保卫乡里。其堂兄、子侄为保家卫乡,贡献很大。经商致富的堂兄萧元绍(1613—1697),“会康熙藩变,山寇掳掠,智能合族保守,无被害”[96]。经商致富的侄儿萧其宽(1639—1720),则为保卫乡里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厚重简默,恢宏有度,善事父母,友爱兄弟。康熙甲寅,闽寇田养民煽乱,捐谷二千余石,备器械,严守御,乡里赖以安。”[97]
在这一事件中,出力的乡勇得到表彰,对于保卫乡里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时各社练总御寇出力有功者,刘公详请旌奖,职衔冠带。因而义勇竞劝,各保乡里,民赖以安。”萧若谷因功“考授中军守备”[98]。表明白堠士绅所领导的乡勇力量相当强大,成为稳定地方社会秩序的一股重要力量。
有关白堠乡的故事 地域史脉络下的乡村社会建构的文章
清与反清势力之间进行着激烈的征战,各地相继陷入战火。同时正朔不明,国法家法难行,地方割据势力纷纷崛起,社会处于剧烈动荡之中。因击败叶阿婆等其他地方割据势力有功,被明政府委以官职,“当事嘉其能,委守丰顺营”。明亡后,先后归附南明隆武政权朱聿健、永历政权朱由榔,被授为总兵官,“明亡,附桂王为总兵”,以“舟师驻南澳”。至明末清初,多次成为势豪的勒索对象。......
2023-08-30
[436]为祖先找风水,往往成为子孙在现实生活中所利用的一种策略。白堠人崇信风水现象,似乎正是出于这种策略的考虑。因此寻求好风水葬祖先成为人们追求富贵的手段,崇尚风水成为社会的习俗。这些表明25岁的举人杨之徐对风水的本质和危害有深刻的认识,是非常反对风水的,并以此对信奉风水的三兄杨凤来作过劝告。......
2023-08-30
杨氏现为白堠乡村中最大的宗族,有成员5000余人。关于杨氏祖先的传说,以始祖四十一郎、六世祖杨安和八世祖杨淮最多。但实际上,杨淮是明代中后期大埔县清远河流域的一方势豪。本章以杨淮为中心,追溯其始迁祖四十一郎、六世祖杨安,以传说为引子,通过解读传说,揭示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形,展现从宋末到明末地方社会变迁的过程。......
2023-08-30
自明末白堠科举崛起后,经过长期积累,尤其是科举的鼎盛,白堠渐渐超越湖寮、茶阳,而发展成为清远河流域乃至粤东地区的文化中心。在文人互相唱和过程中,不断挖掘当地人文,进而创造出独特的人文景观,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杨之徐《堠乡十二景》的创造。各地文人,和之者众多。士绅之间的文化活动,促进了地方文化交流,提高了白堠的文化地位。其中不少很有成就,对推动当地社会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23-08-30
在白堠村口的西山下地方,原有一座“义祠”,专门祭祀“义勇公”,相传建于明末清初。及三路夹攻,五人膺背受敌,众救不及,遂被害。乡民在五人牺牲后,专门设神牌供奉于村中社庙,名曰“义勇公”。“义勇公”形象的确立,塑造了白堠人“义”的品格,从而完全改变了明嘉靖年间“贼巢”的社会形象。......
2023-08-30
白堠科举的成功,既是传统的继承,也有社区激烈竞争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各种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他们多以“一经课子”、“一门共为师友”的方式相传授,并以书香门第相尚,因而比较容易取得成功。[21]一门世代以读书科举为业,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不与公务,不听是非,不接宾客,不赴酒筵,不阅会文,不书扇面。[34]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其子孙在科举考试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35]从读书到用功再到科举,提出了系统性的指导原则。......
2023-08-30
传统以来,很多研究者认为自明代中叶以来乡村社会是自治的。实际上明清时期的乡村社会,仍然深受国家政权的影响。其中白堠三社合并为白堠社。白堠一带则由3社变成了1社,可谓变化最大者。而白堠村,也逐渐发展成为白堠地区的行政中心。在康熙年间就已设立的白堠约亭,成为全县登记在册的六个约亭之一。......
2023-08-30
各族内部如何完成这份差役,则各显神通,各自采取应对的措施。族绅萧其寀有感于此,捐出每年收租20余石的田产,以每年所入作为五年轮差之费用。此田因而名为“义田”,为当役之专项经费,由专人负责董理。为纾民困,他倡设“安均田”,以每年所收租谷补助应役的正户。特从尝产中划出了113石租谷,作为每年“纳丁粮及公费之需”,成为应役的专项经费。官府文献亦显示,“摊丁入地”后,百姓差费摊派基本解决。......
2023-08-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