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石碏智取州吁,显春秋韬略

石碏智取州吁,显春秋韬略

【摘要】:庄公死后桓公即位时,石碏就告老退休了。石碏知道,自己没有能力除掉州吁,州吁若待在国内,他人也一时很难把他怎么样,只有设法将他支出卫境,然后再假手于人,除掉州吁就有望了。石碏灭州吁和石厚,实际上用了两计:一是“调虎离山”,一是“假手于人”。于是假他人之手便不可避免地成为下一步计划了。而可喜的是,老谋深算的石碏最终都做到了。

石碏有个儿子叫石厚,石厚与公子州吁来往密切,州吁为卫庄公的庶子,颇受庄公的宠爱,石碏早看出了州吁将成为卫国的祸害,他一方面禁止石厚与州吁交往,一方面力劝庄公道:“我听说宠爱儿子,应当以正道引导他,不能让他步入邪路。骄傲、奢侈、无度、放荡,这是走上邪路的根由。而这四种恶习的产生,是由于宠爱过度、俸禄太多的缘故。如果要立州吁为太子,那就赶紧定下来;如果定不下来,又如此宠爱,就会酿成祸患。受宠而不骄傲,骄傲而安于地位下降,地位下降而不怨恨,怨恨而能自安自重的人是很少的。作为人君应该致力于去掉祸害,但现在却加速祸害的到来,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结果是庄公不听劝阻,儿子照样与州吁打得火热。庄公死后桓公即位时,石碏就告老退休了。

鲁隐公四年(前719)春,州吁果然作乱,杀了桓公自立为君。州吁自知以这种方式取得君位,不仅会引起国内民众的不服,也有可能遭到其他诸侯的干预。于是为了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讨好其他诸侯国,他便发动了一场诸侯联军围攻郑国战争

郑国在历史上曾与一些诸侯国结下怨仇,尤其是宋国。在宋殇公即位时,公子冯逃亡到郑国,郑人一直想出兵拥护他回国夺取君位。于是州吁抓住宋殇公这块心病,派使者去宋国游说宋殇公道:“君王如果攻打郑国来除掉君王的祸害,我们将以君王为主,卫、陈、蔡国的军队作为君王的属军。君王的愿望,也就是卫国的愿望。”

宋殇公立刻同意了州吁的提议,宋、卫、陈、蔡联军很快包围了郑国的都城,不久,使郑国屈服。然而与郑交战并没有达到州吁预期的目的,卫国国内仍动荡不安,民心没有得到收服,州吁的新君位亦在风雨飘摇之中。

鲁隐公向他的大夫众仲问道:“卫州吁弑兄自立,你说能成功吗?”

众仲答道:“我听说施德可以和民,没有听说作乱可以和民的。若用作乱的方式去和民,犹如理乱麻一样,会越理越乱。州吁向来是依仗兵威而安于残忍的,依仗兵威就会失去民心,安于残忍就会丧失亲信,这样结果是不言而喻的:众叛亲离,祸败危身!”

州吁似乎也意识到了这点,为了避免失败,这时他想起了他的心腹石厚的父亲石碏、这位德高望重的元老来。

一天,在州吁的指使下,石厚向他的父亲寻问安定君位的办法,石碏对州吁和儿子的做法一直心怀不满,却又找不到回击的机会,这次儿子主动来请教,可谓天赐良机。石碏为他们“谋划”说:“如果能朝见周天子,得到他的关照就可以安定君位了。”

石厚忙追问:“怎样才能得以朝见周天子呢?”

石碏说:“陈桓公现在正受着周天子的宠信,陈、卫的关系也正处在和睦亲善之际,州吁若能去陈国朝见陈桓公,求他代向周天子请命,必定会得到天子的应许。”

石碏知道,自己没有能力除掉州吁,州吁若待在国内,他人也一时很难把他怎么样,只有设法将他支出卫境,然后再假手于人,除掉州吁就有望了。当州吁和石厚听信了石碏的建议同往陈国朝见陈桓公时,石碏暗中派人给陈桓公送去了一封密信,信中说:“卫是个小国,我已年迈无能,因此未能平息卫国的祸乱。州吁和石厚这两人,实是杀害寡君的凶逆,敢劳君主大驾,请立即将他们处死!”

于是,陈桓公命人拿下了他们,并请卫国派人去陈国予以处置。这一年九月,卫国派遣一个名叫丑的右宰,到陈国的濮地杀了州吁,石碏也派遣他的家臣孺羊肩到陈国杀了石厚。对于石碏的这一举动,《左传》如是评说:“石碏,纯(纯直)臣也,恶州吁而厚与(参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四年》)

石碏灭州吁和石厚,实际上用了两计:一是“调虎离山”,一是“假手于人”。调虎离山,难在“调”字上,不过对石碏有利的是,他要调的这只“虎”在他要调之前,已经主动送上门来,把它一半的自由交给了他。他接下去要做的事就是利用对手的信任,巧妙地制造各种假象,编织出一个诱人的陷阱,因势利导,牵出对手的另一半自由来。

当石碏把“虎”牵出“山”来时,不禁又犯起难来,这只离山的“虎”,毕竟是“虎”。石碏早告老在家,一无权力二无兵力,如何能制服即便是落入平阳的失势之“虎”?于是假他人之手便不可避免地成为下一步计划了。然而这个被假之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才行,一是它要有足够的力量降住这只“虎”,二是在它动手之前,这只“虎”要绝对地信任它,乖乖地进入它的势力范围,这些都无疑给石碏的计划增添了难度。而可喜的是,老谋深算的石碏最终都做到了。

《兵经百言·借》有云:“己所难措,假手于人,不必亲行,坐享其利。”石碏只动了一下口,写了一封信,足未出户,就将一个不可一世、穷兵黩武的暴君送到了黄泉之下,真可谓“兵不顿而利可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