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揭示囚徒优哉游哉的证据

揭示囚徒优哉游哉的证据

【摘要】:一个溺水者,常常会死死地抓住一根并不能救生的稻草,这种“逃生”的结果自然可想而知。春秋中后叶,晋国发生了一起“栾盈之乱”。范鞅也在一旁煞有介事地“证实”了姐姐栾祁的报告。有了祁奚这样的人,叔向自然可以“优哉游哉,聊以卒岁”了;有了叔向这样的人,祁奚在历史上自然可以名声弥张了,他们可谓相互得之矣!

在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口,人往往会惊恐失措,慌不择路。

一个溺水者,常常会死死地抓住一根并不能救生的稻草,这种“逃生”的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处变不惊,临危不乱,在生死关口沉着应对,这无疑只有智勇双全的人才能做到。

春秋中后叶,晋国发生了一起“栾盈之乱”。栾盈是栾桓子和范宣子之女栾祁生的儿子,范宣子有个儿子叫范鞅,曾被当权的栾桓子驱逐出晋国,因此后来栾盈和范鞅虽同为晋国的公族大夫,彼此却极不相和。栾桓子死后,成为遗孀的栾祁和她的家臣州宾私通,州宾凭借着和栾祁的特殊关系,逐渐蚕食着栾氏的家财,对此,栾盈十分忧虑。

栾祁害怕儿子栾盈讨伐自己,于是利用栾、范的不和,向正当权的父亲范宣子诬陷栾盈:“盈将作乱,他认为是范氏弄死了栾桓子从而攫取了晋国的大权,他说:‘我父亲赶走了范鞅,范鞅回国后范宣子不表示愤怒反而宠用他,让他得到和我一样的职务。范宣子弄死了我父亲从而专断大权,使范氏更加富有,我是宁死也不会听从他范氏指挥的!’我怕让您蒙遭祸害,所以不敢不向父亲您报告。”范鞅也在一旁煞有介事地“证实”了姐姐栾祁的报告。

由于栾盈平素喜欢施舍,归附其门下的士人不少,范宣子一直对他有所提防,此次女儿一番有鼻有眼的密报,使范宣子大为恐惧。不久,范宣子就将栾盈逐出了晋国。

这次所谓“栾盈之乱”,受到牵连的人不少,范宣子杀了箕遗、黄渊、嘉父、司空靖、邴豫、董叔、邴师、申书、羊舌虎、叔罴等十位晋大夫,并囚禁了伯华、叔向、籍偃。

叔向被囚,纯粹是受其弟羊舌虎的牵连。叔向一向被称为晋国的“智者”,故有人在事发后讥讽叔向道:“您蒙遭此难,大概再也称不上一个智者了吧?”

叔向辩道:“比起那些死者何如?有诗云:‘优哉游哉,聊以卒岁!’这咏叹的正是智者的人生啊!”

晋平公的宠臣乐王鲋听到叔向被囚,便来见叔向,说:“让我去向国君为您请求吧。”

按常理,一个身陷囹圄并随时会遭不测之患的人,见有人来帮助自己且此人又是国君的近幸,那真是求之不得的事了。但令人费解的是叔向不仅没有答应,而且在乐王鲋告别时,也不趋步拜送。当人们责备叔向时,叔向说道:“能救我者必祁大夫也!”

祁大夫,乃以举贤闻于世的祁奚也。叔向的家臣不明白这位早已闲居在家的祁老夫子何以能救主人,并且非他莫属?于是问道:“乐王鲋的话,国君可谓是言听计从,他主动伸手来救援您,您不答应。祁大夫在国君那里并不能做到这样,而您说一定只有他才能救您,请问这是为什么?”

叔向答曰:“乐王鲋,只是个见风使舵、对国君唯命是从的人,他怎么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怎么能独独弃我不顾?《诗经·大雅·抑》篇不是有句‘有正直的德行,四邻之国一定归顺’的诗吗?祁大夫正是这种有正直德行的人呀!”

由此可知,叔向之所以处困厄险境泰然自若,对乐王鲋的“救援”视而不见,他所凭恃的无非两条,一是自己的贤能,二是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的德行,一匹千里良驹站在伯乐面前,还怕伯乐不为它执辔备鞍、开启樊笼?叔向不领乐王鲋的情,是因为乐王鲋根本不具备祁大夫这种品德,他来救叔向,实际上是为自己获取救贤者的美名而来,而一旦这种救援行动遇上麻烦,或不如君主之口味,便会旋踵而去。这类见风使舵、溜须拍马者是靠不住的,自身利益才是他们奉行的最高原则,所谓人格、品操在他们那里是见不到的,一切行为都是围绕着自我这一原则而驱动。因此他们今天可能是一个救援者,明天则可能充当一个落井下石的角色。

叔向对乐王鲋的这些先见之明很快得到了证实,当乐王鲋未能如愿地当上救贤者的角色从叔向那里气鼓鼓地出来后,晋平公向他问起叔向是否有罪时,他便操戈反击道:“叔向一定不会遗弃其兄弟,必与羊舌虎同谋!”

叔向不答应这个小人来救自己的要求,可谓智矣!如果真是被这种小人救了,那也是一种奇耻大辱!

告老闲居的祁奚听到叔向被囚,立刻乘车赶来见范宣子,力陈道:“《诗》云:‘赐我恩惠无疆的,子孙会永远保持它。’《书》亦云:‘圣哲而有谋略的功勋,应该诚心维护。’谋划而少有过失,不倦地赐人以恩惠,这都是叔向能做到的。他是国家之柱石,即便是他的十代子孙有过错也应该予以宽宥,以此来劝勉贤能者。而今连叔向自身都不能享受宽宥,这不是弃社稷毁国家的做法吗?确实让人大惑不解!过去鲧殛而禹兴,伊尹放大甲又相之,大甲始终无怨色,管叔蔡叔被戮,周公辅弼成王。为什么一定认为叔向为了其弟羊舌虎而弃社稷呢?您如果为善,谁敢不努力?多杀人又有什么用?”

祁奚一席话使范宣子茅塞顿开,范宣子让祁奚与自己同车去见晋平公,终于让叔向走出了樊笼。

于是,在晋国争霸的历史上,我们又可以看见这匹纵横驰骋的千里良驹了。

耐人寻味的是,祁奚救出叔向后就径直回家去了,连叔向的面也没有照一下,此与乐王鲋未救叔向就先示惠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叔向呢,也不去向祁奚面谢就径直去了朝廷。他们觉得一切本该如此,似乎没有必要去演那场慰抚、感激的俗戏。只不过一个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一个得到了他应该得到的待遇,如此而已,谁也不欠谁,用不着去套近乎、拉感情,各自心安理得而自行其是。这种为官之道,这种高风亮节,实为后世廉政之楷模。

有了祁奚这样的人,叔向自然可以“优哉游哉,聊以卒岁”了;有了叔向这样的人,祁奚在历史上自然可以名声弥张了,他们可谓相互得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