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楚王与知罃的关系及求报的背后动机

楚王与知罃的关系及求报的背后动机

【摘要】:开释前楚王特地召来知罃问道:“你怨恨我吗?”知罃回答得仍然泰然:“我没有什么怨恨您,您也没有什么有德于我,我们既然无怨无德,那么不知您要我报答什么?”楚王之所以一味地强迫知罃谈出回报的方式,这已表明释放知罄是他楚王的开恩,而知恩图报是他楚王想要听到的结果。

古之论人有所谓“八观六验”,其中有一条就是“贱则观其所不为”。不为,就是不为非义之事。这句话通俗点讲,就是在困厄之中不见利忘义。

如果说钟仪是用他的崇德尚礼的君子风范博得了晋侯的青睐,那么知罃则是以他的铮铮铁骨和凛然之气迎得了楚王的惊服。他们的行为都是在“贱”时不为非义之事的一种德行,而这在美德尚存的春秋一代,往往不失为一种自救的手段。如解扬不事二主不从二命的做法,使楚庄王宽恕了他的诳楚行为;叔孙豹坚决不送礼给赵宣子,赵宣子反倒主动为营救他而奔走说情。

知罃在邲之战中为楚所俘,后来在晋楚两国交换战争中的俘虏时,楚王打算释放他。开释前楚王特地召来知罃问道:“你怨恨我吗?”

知罃回答说:“您没让我的血去涂鼓,而是放我回去,这已是您莫大的恩惠了。二国交兵,只因我才不胜任当了俘虏,我敢怨谁呢?”

“那么你感激我的恩德吗?”

“两国重修旧好,互释其囚,我没有参与此事,我又能感激谁的恩德呢?”

楚王仍不甘心地问:“你回去后,将用什么来报答我呢?”

知罃回答得仍然泰然:“我没有什么怨恨您,您也没有什么有德于我,我们既然无怨无德,那么不知您要我报答什么?”

楚王有点恼怒了,执意追问道:“尽管如此,你也一定要说说你将如何报答!”

至此,这种看似平和的对话,实际上已潜藏了某种吉凶难测的内容。楚王之所以一味地强迫知罃谈出回报的方式,这已表明释放知罄是他楚王的开恩,而知恩图报是他楚王想要听到的结果。虽然他已答应了释放知罃,但只要还未离开楚国疆土一步,释与囚、生与死的大权仍然掌握在他楚王手里,知罃对这种逼问只能作答,至于那回答是否合乎楚王的胃口,亦是决定知罃命运的关键

知罃当然能掂出楚王那逼问中的分量,但他并不想去迎合楚王的口味,而是鲜明地表白了自己的观点:

“如果能托君之福,囚臣得归骨于晋而不被戮,且受任率偏师以保边疆,要是再遇上了您,我不敢逃避,一定为我君竭力至死,以尽为臣之道。若谈回报的话,这就是我对您的回报!”

此与若干年前晋公子重耳许诺楚成王“退避三舍”的一席对话如出一辙,所谓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行不苟合、义不取容的骨鲠士节,大约就是指的此吧!

德行,本不是一种韬略。但在一定的场合能抱咫尺之义,以不变应万变,用它的魅力来感化对手,用它的人格力量来震慑对手,从而使自己走出困境。在这种意义上,它不是韬略又胜似韬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