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历史上美人与骏马:楚庄王的选择

历史上美人与骏马:楚庄王的选择

【摘要】:历史上有不少为美人而丧国的君主,即便是像齐桓公这样叱咤风云的杰出霸主,也因多内宠而使齐国的霸业不继。楚庄王也许有了这些前车之鉴,才没有为一个美人而断送自己麾下武士的性命,因而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况且危难之际放人一马,受恩者必将舍身以报,这些价值更是无法估量的。有意思的是,楚庄王没有拜倒在美人裙下,却差点失足于骏马蹄前。不为美人失士,却因爱马贱人,说明楚庄王并非完人。

历史上有不少为美人而丧国的君主,即便是像齐桓公这样叱咤风云的杰出霸主,也因多内宠而使齐国的霸业不继。楚庄王也许有了这些前车之鉴,才没有为一个美人而断送自己麾下武士的性命,因而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

有一次楚庄王宴请群臣,正在酒酣耳热之际,灯烛忽然熄灭了。这时,忽然听到一声尖叫,楚庄王的一个美人嘤嘤啜泣道:“有人乘灯灭之际,对妾做出了非礼的举动,妾已将此人的冠缨扯断,请大王快快吩咐明火燃灯,查出那个没有冠缨的人来!”

此语一出,四座皆惊,喧闹的酒宴顿时寂然,人们在无声中等待着庄王的发话,在黑暗中大家似乎已经看到了那个被折断了冠缨者的悲惨下场。

孰料庄王用一阵轻松的爽朗笑声打破了黑夜中的沉默,只听他毫不介意地说:“我赐人宴饮,才致使人酒醉失礼,这又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怎么能为了显示一个妇人的节操而羞辱我的壮士呢?”于是对在座的臣属下令道:“今日与我饮者,不绝冠缨者是为不欢!”此令一出,谁敢背不欢之名,当时在场的百余号人皆绝其冠缨,而后灯火再上,宴乐继续。最后皆大欢喜,尽兴而去。

庄王图霸,正是要用人的关键时刻,若是为了妇人的小节而失去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士,实在是一件不划算的事情。况且危难之际放人一马,受恩者必将舍身以报,这些价值更是无法估量的。也许在黑暗中人们在静候庄王发落的一瞬间,这些利弊得失已在庄王胸中权衡清楚了。庄王的宽容大度何止是一人受惠,因为人们从这件事上看到了庄王不爱美人爱武士的可贵品质,看到了自己为国效命最终可得厚报的光明前景。

对庄王的这种宽容,历代皆有好评,东汉的朱穆曾在《崇厚论》中说:“夫天不崇大则覆帱不广,地不深厚则载物不博。人不敦厖则道数不远。昔在仲尼不失旧于原壤(原壤,孔子旧友,母死时不哭而歌,孔子最终原谅了他的失礼行为),楚严(即楚庄,避汉明帝刘庄讳改)不忍章(究明)于绝缨。由此观之,圣贤之德敦矣。”以天大地厚来喻楚庄的胸襟,并与孔子齐论,这确实是再高不过的评价了。据说后来在晋楚邲之战中,为保卫楚庄王的安全而不惜肝脑涂地、英勇献身的,正是未被庄王追究的那个人。

国人有句口头语: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是总结了千百年来人们的经验和教训而得出的一种处世智慧。

有意思的是,楚庄王没有拜倒在美人裙下,却差点失足于骏马蹄前。

据《史记·滑稽列传》载,楚庄王酷嗜良马,他把他所喜爱的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让它睡在特制的床上,吃着香甜的枣脯,结果使马得肥胖病而死。哀伤中他竟做出要群臣为马吊丧,用大夫之礼葬之的决定。此事引起了左右谏争,皆以为不可。楚庄王下诏严令:“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楚国的乐师优孟听说这件事后,特地来见楚庄王。优孟一踏进宫门,便仰头大哭起来,庄王惊问其故,优孟说道:“此马为大王的宠物,然以堂堂楚国之大,仅以大夫之礼来葬,不是太薄了点吗?我请求用人君之礼葬之。”

庄王赶紧问:“你说如何操办呢?”

优孟回答说:“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发甲卒掘穴,让老弱负土,并奉以万户之邑,这样可使诸侯们都知道,大王是在贱人而贵马。”

庄王听到这里,方知优孟觐见的用意,不由得悔悟起来:

“寡人竟然糊涂至此!你说此事该怎样处理才好?”

“请大王用对付六畜的办法来‘葬’之,以炉灶为椁,以铜釜为棺,伴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稻米,衣以火光,葬之于人之腹肠。”

不为美人失士,却因爱马贱人,说明楚庄王并非完人。但他能接纳忠谏,改正错误,这又是难能可贵的。人莫不有长短,历史上没有一贯正确的人,有所谓立于不败之地的圣人,无非是能假人之长补己之短而已,故古语有云:假人者遂有天下。

流浪至齐的公子重耳赖在齐国,死活不肯走的情形,与一个胸无大志、苟且偷生的落魄汉并无二样。初起兵的沛公刘邦常踞床使两女子洗脚的形象,也无异于一个放浪形骸的游荡公子。而他们最终成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晋文公、汉高祖,就在于他们能知过反省、接纳忠良。

孟子曾云:“古之君子,过则改之。”(《孟子·公孙丑下》)

孔子的弟子子贡亦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