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成因论认为,石油及天然气是在地下深处的高温、高压条件下由无机物变成的。有机成因论认为,石油及天然气是在地质历史上,由分散在沉积岩中的动物、植物有机体转化而成。2 石油在地层时代的分布状况与煤、油页岩及有机质的分布状况相吻合,表明它们的成因是有联系的。3 油层温度很少超过100℃,说明石油不可能在高温下形成。4 石油的旋光性证明石油是在低温状态下,由生物有机质形成的。......
2023-09-29
如果说天子对霸主的态度,在郑庄公之时表现更多的是一种仇视,在齐桓公之时表现更多的是一种“友好”,那么在晋文公之时表现更多的则是一种讨好了。尽管周天子有时还要摆摆臭架子,耍耍假威风(如晋文公再三请求以天子之礼葬己时,襄王听后连连摆手摇头,大有此为天子之专利非己莫能享用的气势),但在更多的时候不能不依仗霸主的支持,有时甚至连登基持位也要如此(如襄王在王子带之乱后能复得为襄王,就是晋文公竭力“勤王”的结果)。当然霸主对天子也是有所求的,因为只有天子才能给他的种种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使得他的东征西伐师出有名,使得他的众多会盟尽得情理,以致不让人们一下看到他那贪婪的野心和青面獠牙的本色。
这就出现了一种十分有趣而又耐人寻味的历史现象:天下的共主,却是靠讨好仆人、损害自己的地位来维持;削王损王的霸业,却要靠被损被削的对象来支持。两种本不相容的异质之物,因有了这种相互利用的内容,便“和平共处”起来。
故当周襄王听到晋文公在城濮胜楚后,亲自带着礼品前往犒劳。晋文公也为襄王作宫践土,并献上缴获的战利品。襄王为此大受感动,当即策命晋文公为“侯伯”,赐给他天子之车——大辂、戎辂,以及红色弓一把,红色箭一百枝,黑色弓一把,黑色箭一千枝,美酒一坛,虎贲三百。襄王要晋文公“敬服王命,以绥四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文公得“侯伯”之名后,“尊王”的劲头更足了,在周襄王小住践土之宫的短暂时间里,他就先后三次去朝见了襄王,史载“出入三觐”。
作宫践土后不久,晋文公就召集鲁、齐、宋、蔡、郑、莒等国诸侯于践土会盟,卿士王子虎代表王室参加了会盟,在践土之盟上提出了如下盟约:“皆奖王室,无相害也。有渝此盟,明神殛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襄王策命、践土之盟,是晋文公成为中原诸侯霸主的标志。此次盟会上的盟约以“尊王”为宗旨,号召诸侯各国团结在“尊王”这一旗帜下,使“尊王”不仅成了晋文公去号令诸侯的手段,亦成了他去束缚诸侯的绳索,谁不遵从,则有遭受被征讨“殛之”的厄运。
然而有意思的是,晋文公一系列的“尊王”之举,并没有使王室更尊,倒是使他的盟主权力更大。就在践土之盟的那一年的冬天,晋文公又召集了齐、鲁、宋、蔡、郑、莒、邾、秦等国诸侯于温会盟,在盟会上晋文公除了行使他的盟主大权,拘执卫成公,制订了征讨许国的计划外,还行使一种以前诸侯盟主们从未有或者说从未敢行使的权力,即召周襄王前来会盟,而一个堂堂天子居然也应了一个诸侯之召。这一奇特现象的出现,形象地表明了春秋一代霸主们“尊王”的实质:“尊王”只是他们为实现霸权的手段,而并非是他们所追求的目的。正统的《春秋经》实在不愿正视这一历史事实,只得虚饰说:“天王狩于河阳。”
“河阳”即黄河之北,据考证它在今河南省盂县西,距晋文公会盟诸侯的温地不远。显然,《春秋经》的作者为避讳襄王应文公之召赴温之会一事,所书的“天王狩于河阳”,其事其地都不是确切的。还是孔子道出了作者的苦衷和用意:“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
由此可见,晋文公“尊王”之“诚意”较之齐桓公更差。如果说齐桓公还能蒙蔽一时,使当时的人们颇为赞许的话(孔子就有“齐桓公正而不谲”的评论),那么对晋文公就颇有些微词了(孔子斥之为“谲而不正”)。尽管文公有“不正”之表现,但是他始终没有丢掉“尊王”这张招牌,因为他知道在自己还不具有一统天下的势力时,他还需要这张招牌的政治影响来弥补自己力量的不足。其后的霸主们似乎愈来愈不明此理,或许他们见王室日渐衰微,越来越懒得去做这些表面文章了,最后甚至连“尊王”二字也只字不提。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现象,即人们心目中的天子地位与现实中的天子地位的衰落不是同步的,不正视人们观念中的那个天子,他们的霸主行为就极易引起人们的反感。如果说人们把齐桓、晋文的霸业视为替天子行道,救自己于水火;那么则将后来的霸业开始视作洪水猛兽,驱自己入泥潭了。吴王夫差北上称霸,中原人莫不痛恨切齿,视如瘟神,即是一例。
晋文公在位虽只九年,然而他创下的霸业之基异常牢固,霸业的余绪一直延至晋悼公之时,使晋国得以长久地称雄于中原。
有关春秋韬略的文章
无机成因论认为,石油及天然气是在地下深处的高温、高压条件下由无机物变成的。有机成因论认为,石油及天然气是在地质历史上,由分散在沉积岩中的动物、植物有机体转化而成。2 石油在地层时代的分布状况与煤、油页岩及有机质的分布状况相吻合,表明它们的成因是有联系的。3 油层温度很少超过100℃,说明石油不可能在高温下形成。4 石油的旋光性证明石油是在低温状态下,由生物有机质形成的。......
2023-09-29
导读本篇记载了孔子对礼仪规范的评论,“曲礼”即礼之细目,因本篇首章孔子回答子贡就礼仪细节方面的问题,故以“曲礼子贡问”名篇。子贡问于孔子曰:“晋文公实召天子而使诸侯朝焉。1夫子作《春秋》,云‘天王狩于河阳2’,何也?”孔子曰:“夫礼,君子不有大故,则不宿于外;非致齐1也,非疾也,则不昼处于内。是故夜居外,虽吊之,可也;昼居于内,虽问其疾,可也。”......
2023-11-01
第16章 折扣券的秘密折扣券根本没有意义嘛!)按行业惯例,兑换折扣券要有商店的收据和流通价格。有人开脱说,这是为了预防欺诈,可它也令不少消费者打消了兑现折扣券的念头。据信,有40%的折扣券从来没被人收集。实验和实践都证明,折扣券抛出了一道魔咒。泰勒解释说,折扣券就像是一种心理物理学上的套利。用常识来解读折扣券,有一句俗话说对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每种提供折扣券的产品,都会因为要打折而卖得更贵一些。......
2024-10-20
孔子谓君子而时中。故无褊狭之见,不为过高之行,恒出于中道,此所以为时中也。《孟子》又历称伯夷、伊尹、柳下惠之圣,而谓孔子之谓集大成。《孟子》又举孔子弟子所以称孔子者如下: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叔孙武叔及陈子禽毁仲尼,当时子贡力为之辨,且益称扬孔子盛德。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叔孙武叔毁仲尼。(同上)颜渊实庶几之材,而其称孔子尤至。......
2023-11-21
第25章创业的艺术创新是创业的独门绝技,这种行动赋予资源以创造财富的新能力。本章的目的是解释创新的原则,这是我从苹果公司、从自己开办的三家公司以及提供过建议的几十家公司的发展历程中学到的。但制冰厂使这一行业彻底破产,因为它们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直到第二代、第三代及以后的产品。危险的是那些有钱、有权,有名望的人,由于他们那么成功,创业者可能会认为他们是对的。......
2023-12-02
孔子之道广大,而尤重实践。夫仁人与圣人,既不易得而几矣,其次惟君子可学而至,故孔子每称君子。孔子所谓君子,喻德者多,喻位者少。孔子所谓君子,非通一能一艺之人而已,故《论语》曰:子曰:“君子不器。”已上皆论为子夏之学者之弊。以上所论,盖举孔子所称君子之一体而言之。孔子固又尝论君子之全德矣。......
2023-11-21
孔子一贯之道,存于外者为礼,存于内者为仁。故就礼而施为政事,一以德为主。善言孔子务本之义,以推诸政事者,莫备于《礼记·大学》一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朱子以上一章为经,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言孔子德治之条理,莫备于此。盖孔子以家国天下本末一贯,当时儒者承为恒言。《左传》晋国铸刑鼎,而孔子论之。至于近说远来,而德治之效成矣。孔子又尝比论兵、食、信三者,盖尤重信,信其所以厉行德治之方与。......
2023-11-21
20世纪50年代,民办教师出现在我国中小学校。与西周官学比较,孔子兴办私学,施行教化,就是那个时代的民办教师。一提起汪精卫,绝大部分中国人都会将之与卖国求荣的大汉奸相联系。孔子这位民办教师,即使在近二十年的周游列国中四处碰壁、屡遭不幸,甚至遇有生命危险,也毫不放弃自己的仁政理想,坚持操守,实时实地教育学生。这是孔子作为第一位民办教师、一位伟大教育家形象的真实写照。......
2023-11-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