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汉水之滨南北对话的成果

汉水之滨南北对话的成果

【摘要】:蔡侯见其女儿遭遣,心中愤然,也在一怒之下将她嫁给了楚成王。召陵之盟对于齐桓公来说,虽然未能使楚国折服,但扼制了楚国向北发展的势头,从而保住了自己独霸中原的地位。召陵之盟对于楚国来说,可以说是外交斗争中的一个胜利。八国之师,重兵压境,楚国以一国对数国,最后却在不带任何屈辱条件的情况下媾和,避免了一场看来是凶多吉少的战争。

齐桓公称霸中原时,南边日渐强大的楚国也屡屡派兵伐郑,欲染指中原。早在郑庄公小霸之时,楚国的兴起就引起了中原诸侯的不安:“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楚也。”(《左传·桓公二年》)

这时,齐、楚势力的不断扩张,使得它们的相撞已势在必然。一件偶然的事件,则加速了这种碰撞的来临。

一天,齐桓公在自己的私苑水池中,与蔡姬嬉于船上,蔡姬凭着自己的好水性,故意荡船吓唬齐桓公。桓公因不习水性,甚为恐惧,要蔡姬立即停止。任性的蔡姬看到齐桓公吓得面如土色,更觉有趣,于是越发荡个不已。齐桓公上岸后,一怒之下遣归了蔡姬,可过后不久,又想召蔡姬回来。蔡侯见其女儿遭遣,心中愤然,也在一怒之下将她嫁给了楚成王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亲率齐、宋、鲁、陈、卫、郑、曹、许八国联军征伐蔡国,蔡国立即向楚成王求救。未等楚国兵来,蔡国已被八国联军击败。八国联军进而讨伐楚国,楚国亦屯雄兵于边境之上。楚成王派大臣屈完到齐军中会见管仲,责问道:“齐在北海,楚在南海,两国相隔这么远,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不料你们竟闯进了我们的领土,为什么?”

管仲代替齐桓公回答说:“昔日周成王命我先君太公说:‘五侯九伯,你都可以征伐,以辅弼周王室’,并赐我先君征讨的范围是:东至大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你们不进贡苞茅,使王祭物资短缺,寡人因此来责问。况且周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也因此来问罪。”

屈完说:“苞茅不进,是寡君之罪,今后不敢不供给。至于周昭王之不复,你还是去问问汉水吧!”

两人的态度都很傲慢,各不相让,谈判不欢而散,齐桓公于是率八国联军进驻陉地。

是年夏天,楚成王又派屈完去讲和。齐桓公见楚国准备得很充分,觉得硬攻恐怕不行,遂令八国联军退驻召陵。但为了向楚国显示自己的武力,他让八国之师排列整齐,让屈完和自己一道巡视,并炫耀道:“用这样的军队作战,谁能抵御?用这样的军队攻城,何城不克?”

屈完回答时亦字字铿锵:“您如果用德慰抚诸侯,谁敢不服?您如果用武力来强取,那么楚国将以方城为城墙,以汉水为城池,您的军队虽多,又有什么用呢?”

齐桓公见一下要征服楚国是不可能的,楚国也认为有强齐在中原,北上图霸亦难成功,故双方只有坐下来,在召陵订立盟约,条件是楚国解除对郑国的威胁,联军解除对蔡国的包围,于是双方言归于好,各自撤兵。

召陵之盟对于齐桓公来说,虽然未能使楚国折服,但扼制了楚国向北发展的势头,从而保住了自己独霸中原的地位。

召陵之盟对于楚国来说,可以说是外交斗争中的一个胜利。八国之师,重兵压境,楚国以一国对数国,最后却在不带任何屈辱条件的情况下媾和,避免了一场看来是凶多吉少的战争

屈完的不卑不亢、有理有节,凭着自己的外交才能,凭着楚国的众志成城,终于不失一兵一卒,拒八国之师于国门之外,成为外交史上以弱制强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