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亦是一个大都,它超过了规定的制度,对郑庄公仍然构成威胁,故谋臣祭仲劝阻郑庄公不予答应。这对于不仅想稳固君位,而且想称霸诸侯的郑庄公来讲,实在是一着下招,最好的办法是让武姜和共叔段的野心逐渐昭著于世人。果然,共叔段到京后,首先使郑国西边和北边的城邑在接受郑庄公的统治时,也同时接受他的统治。武姜也积极行动,将届时开启城门在内策应。至此,共叔段的势力被彻底击溃。......
2023-08-30
郑庄公迁走武姜后,照理可以松口气,为这场家族内部的权力争夺战画上一个句号了。但郑庄公事后一想,仍觉欠妥。本来赶走共叔段就已达到目的了,却又凭着自己一时的怨愤把母亲武姜撵出都城、幽禁他地,这很容易授人以柄,落个“不孝”的坏名声,而这正是当初他在克段之役中要竭力规避的。共叔段就是丝毫不顾忌传统伦理,才引起京人叛离,归于失败的。看来迁母之举,的确欠考虑。赶紧予以补救,才是明智的做法。
然而,使郑庄公为难的是,他已经发了“不到黄泉,决不相见”的誓言,如果就这样硬着头皮去会见母亲的话,既伤君威,又害面子,或许更得不偿失。怎么办?
史书上记载郑庄公在发过至死不见母亲的誓言后,就“既而悔之”起来。“悔之”,就是郑庄公在此耍的一个小小的聪明。既然史书能够明确地记下这“悔之”,那么当时知道此事的人一定不少。可想而知,必定是郑庄公在人前常常表露出这种“拳拳孝子”的悔悟之情,并把当时自己欲孝不能的两难尴尬昭著于世人了。郑庄公明白,世上自会有为国君排忧解难的忠臣。
果然,有个叫颍考叔的郑国人,听到这事后,向郑庄公献上了“阙地及泉,隧而相见”的变通办法,从而使郑庄公终于尽到了自己的“孝心”。
其实,凭着郑庄公与武姜和共叔段周旋的智谋,他何尝找不到此类变通之法。只是他不能这样,他不能自己主动地去掘地及泉,去隧道里会见母亲武姜。那样的话,味道就变了。于是,君王的面子和尊严不能不要,而母亲呢,亦不能不见,在这道难下的台阶之间,颍考叔便找来了这个“梯子”。同时,郑庄公不自己设法会见母亲的原因,是想通过外人来解决,便可产生一定的社会反响。让问题在社会上绕了这么一个圈子后,其孝其情就昭示无遗了。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左传·隐公元年》)
看来,郑庄公的补救之法,获得了成功。“君子”之议,不仅没有谴责,反而流露出称许的意味来。至此,郑庄公与武姜、共叔段的斗争,才算真正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种“义利”两全的成功韬略,在历史上也可谓不多见。
郑国在安定后,迅速强大起来。郑庄公非常庆幸他的祖父给他留下的这块地盘,它的自然环境优越,正居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的中原腹地,使郑国的商业飞速发展,从而带动了整个经济的繁荣。它的政治环境良好,周边多是些弱小的国家,北边的晋国尚未兴起,南面的楚国势力还难及中原,齐、秦较远,故无边患。正踌躇满志的郑庄公立足于这块宝地之上,怎能不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呢?于是,他把目光移向国外,开始挽弓搭箭,在悄悄地寻觅着他的“猎物”了。
有关春秋韬略的文章
京,亦是一个大都,它超过了规定的制度,对郑庄公仍然构成威胁,故谋臣祭仲劝阻郑庄公不予答应。这对于不仅想稳固君位,而且想称霸诸侯的郑庄公来讲,实在是一着下招,最好的办法是让武姜和共叔段的野心逐渐昭著于世人。果然,共叔段到京后,首先使郑国西边和北边的城邑在接受郑庄公的统治时,也同时接受他的统治。武姜也积极行动,将届时开启城门在内策应。至此,共叔段的势力被彻底击溃。......
2023-08-30
一个大国的衰落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自巫臣兴吴,楚国的危机一天天加深。遂率所统五千人马进击子常之部,楚军大败,子常逃至郑国。伍员逃离楚国到此次带着吴军杀回来,前后经过了十九年,而此时杀他父兄的两个仇人楚平王和费无极皆已作古。于是只得掘出楚平王之尸,鞭之三百,以泄这十九年来一直积聚在胸中的仇恨。......
2023-08-30
如果说庆父还只是乱乱鲁国“公室”,那么“三桓”则是从根本上架空和削弱鲁国“公室”,让它名存实亡了。“三桓”立稳足跟之后,便开始了一系列的与“公室”争夺的斗争。三分公室,表明鲁国“公室”在与“私家”斗争中的全面失败。鲁国人民从此只向三家交纳,再由三家转向“公室”进献,这就是所谓的“四分公室”。可见,没有民众的拥护,面对着步步紧逼的“三桓”,鲁国“公室”只能是一筹莫展。......
2023-08-30
诗以言志,古人们赋予诗的这种功能和使命,正为那时的谋略家们提供了一扇窥视对手心底隐秘的窗口。赵文子对郑伯说:“这七位大夫皆尚武力,请他们赋诗来表达国君对他们的恩赐之情,我也可以从中观察这七位大夫的志向。”子西赋《诗经·小雅·黍苗》之四章:“肃肃谢功,召伯营之;烈烈征师,召伯成之。”......
2023-08-30
楚武王夫人邓曼是个幸运的女人,以至我们在今天还能知其人知其事。楚王回到寝宫,将此事告诉了邓曼。楚王认为邓曼的分析在理,马上派人去追赶楚师,可惜未能追上。他表现出的这一副专横独断、自以为是的样子,足见邓曼知人之明。伐罗惨败,楚王自知是自己用人不当造成的,故对其他将帅概不追究。若论轻重,恐怕邓曼之发现更为重要。邓曼的过人之处还在于她能将自己的想法明晰地表达出来,让人易于理解,便于接受。......
2023-08-30
萧人不听,遂将两人杀害。他有意派宋的仇人过宋,又不准借道,显然他要的就是用一人之命来换取伐宋之口实。这样不借道于郑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不借道于宋的真实意图,使目的不单一地显露出来。在其后期,崇尚武德,不争一地之得失的做法,频频得到中原诸侯和君子们的称道,楚国再也不是被人不屑的蛮夷,而成为继齐桓、晋文之后,中原的真正霸主了。......
2023-08-30
郑庄公郑庄公出世时因难产,母武姜饱受痛苦,所以起名寤生,为武姜所厌恶。平王二十八年,武公掘突去世,庄公寤生即位。庄公执政后的第一件军事活动,就是以战争手段消灭其弟姬段等代表的反对、分裂势力。史称这一事件为“郑伯克段于鄢”。......
2023-12-06
宣伯知道,如果没有外力的帮助,仅凭叔孙氏一家的力量是根本不可能扳倒季、孟二家的。出师前,宣伯又唆使穆姜像先前那样命令成公去掉季、孟二子。不过,宣伯将去不去掉季、孟二子,与鲁国的去从、晋国的霸业紧密地联系起来,这对于刚刚得志于鄢陵、欲乘势扩大威望和影响的晋国来说,确实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宣伯谋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023-08-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