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综合管廊的标准断面设计及220千伏电缆支架间距设置方法

综合管廊的标准断面设计及220千伏电缆支架间距设置方法

【摘要】:因而综合管廊的标准断面设计应根据管廊内收纳管线的种类、数量、施工方法等情况进行综合确定。若管廊内敷设的高压电缆很多,部分节点存在中间接头,应适当考虑安装维护的操作空间,220千伏电缆支架层间距设置为700~850毫米。

综合管廊按照管线种类及数量分为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和缆线综合管廊三种类型。因而综合管廊的标准断面设计应根据管廊内收纳管线的种类、数量、施工方法等情况进行综合确定。干线综合管廊主要是指用于容纳城市主干工程管线,采用独立分舱方式敷设主干管线的综合管廊,要求设置工作通道及照明、通风等设备;支线综合管廊是指用于容纳城市配给工程管线,采用单舱或双舱方式敷设配给管线,是直接服务于临近地块终端用户的综合管廊;缆线综合管廊主要负责将市区架空的通信电力、道路照明、有线电视等管线收容至埋地的管道。

综合管廊的断面设计包括断面设置形式及断面尺寸的确定等内容,直接关系管廊的安全、功能、造价和施工方法的可行性,是综合管廊设计中的首要问题和重要技术关键。综合管廊常用的断面包括矩形断面和圆形断面。如表5-2所示,依据不同的施工方法,可采用不同的断面形式。通常情况下,采用“明挖现浇”施工方法时,优先选用矩形断面,这样在综合管廊内部空间使用方面比较高效;若采用“明挖预制装配”施工方法时,宜采用矩形断面或圆形断面,便于标准化制作与安装;而采用“非开挖技术”施工时,宜采用圆形断面或马蹄形断面,保证廊体的结构受力性能优良,并且易于施工的顺利进行。

表5-2 综合管廊断面施工方式对比

1.断面设计主要考虑因素

(1)横断面形式的设计

根据纳入管线的种类、规格、数量、安装要求、施工方法、预留空间等设计综合管廊的断面形式;根据纳入管线的种类、规模及周边用地功能等设计综合管廊内的管线布置;若设计选用管廊为三舱及以上断面时,宜将较少引出的舱室布置在中间,需沿途引出舱布置在两侧,分别设管线分支口、预埋套管引出,便于维护管理;在进行断面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综合管廊的运营安全性,比如,天然气管道应单舱敷设,并且含天然气管道舱的综合管廊不应与其他建(构)筑物合建;天然气舱室与高压电力舱宜分开布置在三舱室以上的综合舱两侧;热力管道采用蒸汽介质时,应设计独立舱室进行敷设,而且热力管道与电力电缆不可同舱收纳;若遇军用通信管道,应该设计单舱重点敷设。

(2)横断面内的管线位置设计

综合管廊中的各类管线间位置,应根据管线的属性进行设计,需考虑的因素包括:在同一管廊舱室内,110千伏及以上电力电缆与通信线缆不可同侧布置;热力管道与给水管道同侧布置时,给水管道宜布置在热力管道下方;通信线缆与10千伏电力电缆同侧布置时,通信线缆应设置在电力电缆的上方,而且需满足支架间间距要求,确保运营和维护的安全进行。

2.横断面设计

综合管廊横断面的设计主要考虑内部净高、内部净宽、电力电缆支架间距、通信线缆支架间距和综合管廊内管道安装净距等内容。主要考虑因素包括:

(1)综合管廊标准断面内部净高应根据容纳管线的种类、规格、数量、安装要求等综合确定,不宜小于2.4米。主要考虑头戴安全帽的工作人员在综合管廊内作业或巡视工作所需要的高度,并且考虑通风、照明和监控设备安装等因素。

(2)综合管廊标准断面内部净宽应根据容纳的管线种类、数量、运输、安装、运行、维护等要求综合确定。净宽应该满足管道、配件及设备运输的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综合管廊两侧支架或管道时,检修通道净宽不宜小于0.9米;配备检修车的综合管廊检修通道宽度不宜小于2.2米。因为考虑管廊内作业的电动牵引车尺寸宽为1.4米定制,两侧各预留0.4米的安全距离。

(3)电力电缆支架间距的设计,主要依据《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18),开挖式电缆隧道内双侧敷设电缆支架时,通道宽度不得小于1.0米,考虑到节省造价,通道宽度定为1.0米。电力舱内设计高压电缆呈品字形排列,设计电缆支架层间距20千伏为300毫米,220千伏为550毫米。若管廊内敷设的高压电缆很多,部分节点存在中间接头,应适当考虑安装维护的操作空间,220千伏电缆支架层间距设置为700~850毫米。

(4)通信线缆支架间距的设计,主要依据现行行业标准《光缆进线室设计规定》(YD/T5151),通信管道采用支架的敷设方式,最下层支架与管廊底部净距0.6米,以满足通信管道中继器的安装及使用。

(5)综合管廊内管道安装净距的设计,主要依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对敷设于地下的工程管线排列顺序和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进行参考设置;确认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最小覆土深度;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架空敷设时管线及杆线的平面位置及周围建(构)筑物、道路、相邻管线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