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上海市宝钢综合管廊工程及BIM技术应用

上海市宝钢综合管廊工程及BIM技术应用

【摘要】:图3-2上海市宝钢工业生产专用综合管廊1994年年底,国内第一条规模较大、距离较长的综合管廊在上海浦东新区张杨路初步建成。图3-3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杨路综合管廊2001年,上海市实施以新城和中心镇为重点的城镇化战略,加快郊区城市化步伐。2010年正式投入运营,于2011年8月移交上海市市政局负责日常管理。

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要求,开始借鉴国外先进的建设经验,引入综合管廊。1978年12月23日,宝钢上海动工兴建,采用了日本先进的建设理念,建造了长达数十千米的工业生产专用综合管廊系统(图3-2)。被称为宝钢生命线的电缆干线和支干管线大部分都纳入综合管廊中。

图3-2 上海市宝钢工业生产专用综合管廊(雷升祥,2015)

1994年年底,国内第一条规模较大、距离较长的综合管廊在上海浦东新区张杨路初步建成。该综合管廊全长约11.125千米,埋设在道路两侧的人行道下,综合管廊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断面形状为矩形,由燃气室和电力室两部分组成(图3-3)。该综合管廊还配置了相当齐全的安全配套设施,建成了中央计算机数据采集与显示系统。

图3-3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杨路综合管廊(雷升祥,2015)

2001年,上海市实施以新城和中心镇为重点的城镇化战略,加快郊区城市化步伐。为此,制定《上海市促进城镇发展试点意见》,明确在“十五”期间,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实施重点突破、有序推进的城镇发展方针,努力构筑特大型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城镇体系。经研究,上海市政府决定重点发展“一城九镇”,即松江新城及朱家角、安亭、高桥、浦江等九个中心镇。试点工作要立足21世纪,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实现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在新城镇的开发过程中,将综合管廊作为重要城市配套工程。由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实施了我国新镇居住区的综合管廊系统,于2002年12月26日正式动工,该工程建设的目的在于探索新城区综合管廊建设的经验。

2003年,基于“一城九镇”的建设指导思想,配套建成了上海松江新城示范性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一期),长度为323米(图3-4),高度和宽度均为2.4米,沟内从上到下依次铺设了粗细不等的电力电缆通信电缆、有线电视电缆、给水管道、燃气管道等。

2004年,上海嘉定区安亭新镇地下综合管廊建成。综合管廊系统(图3-5)服务全镇,贯穿主要道路,“一环加一线”,总长约6千米形成“日”字形格局,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矩形框架结构形式,断面长宽均为2.4米。进入沟管线主要为供水管线、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广播电视电缆、燃气管道等。管沟箱涵结构分为电力室和燃气室两部分,电力室两侧设有支架,都是以层架形式布置于地下综合管廊内,分别设电力、通信电缆和给水管道等;燃气管道则置于上方的专用燃气室内。

图3-4 上海松江新城综合管廊(2003年)

图3-5 上海安亭新镇综合管廊(2004年)

为满足2010年上海世博会办展期间市政建设需要,优化和合理利用地下市政管廊空间,同时兼顾世博园区后续开发,减少市政设施重复建设量及避免主要道路开挖,提高市政设施维护及管理水平,2004年启动了“2010年上海博会园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工作,确定了世博会园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原则:

(1)地面地下协调开发、相互衔接、综合利用;

(2)与园区的总体规划一致,与园外设施协调衔接;

(3)以人为本,展示未来城市生活,体现艺术品位和文化素养;

(4)同时满足世博会与后世博会期间功能需求;

(5)符合有关法律和政策要求,强调经济性和技术可行性。

根据《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研究报告》,提出在园区内“市政设施地下化”:新建的雨污水泵站、水库、垃圾收集站、雨水调蓄池、变电站及部分燃气调压站等市政设施,采用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形式。世博园区内所有市政管线入地敷设。

2007年开工建设上海市世博会园区综合管廊(图3-6),管廊呈环状结构分布,总长约6.4千米。入廊管线有电力电缆、通信线缆和给水管线,以及管廊自用设备管线。土建结构标准断面为矩形,分单舱、双舱两种,采用预制拼装施工,是国内首条使用预制装配技术的管廊。2010年正式投入运营,于2011年8月移交上海市市政局负责日常管理。该项目由其委托的上海某公司负责具体的运维管理工作(三年一签,季度付款),该公司设置常驻式运营项目部,派驻项目经理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共16人(三班三倒),负责综合管廊监控、巡查(每天一次)、检修,财务、人力部门由公司总部运营部负责。

图3-6 上海世博会园区综合管廊(王恒栋,2013)

目前上海市已建成4段有代表性的综合管廊,分别为浦东新区张杨路综合管廊、松江新城示范性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一期)、“一环加一线”的嘉定区安亭新镇综合管廊系统和上海世博会园区综合管廊,总里程约24千米。已建成的四条综合管廊投资及资金来源如表3-2所示。

表3-2 上海综合管廊建设一览表

在运营管理方面,上海目前建设的比较成规模的综合管廊的管理模式情况大致如下:①松江新城综合管廊由出资的房地产开发商管理;②浦东张杨路综合管廊和安亭新镇综合管廊由区市政部门管理;③世博会园区综合管廊工程在世博会筹备和召开期间,由世博局负责管理,世博会后由市政局管理。

为确保综合管廊的安全性和防范能力,该综合管廊项目综合运用技术手段,配置了相关的设备设施系统,其中包括自动化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图3-7)、消防喷淋系统、火灾报警系统、排水系统、通风系统、液盖井系统(图3-8)等,保障了综合管廊的综合利用和运行安全。

图3-7 视频监控系统(郑立宁,2017)

图3-8 液盖井系统(郑立宁,2017)

在政策立法方面,《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管线综合管廊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明确了世博园区综合管廊的维护管理方面的权责。世博综合管廊规划和建设应当符合城市规划和世博会园区总体规划,并与各项专业规划相协调。世博综合管廊规划区内的管线规划,应当与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相衔接。已明确纳入世博综合管廊的管线,不再保留另外建设的管线位置。世博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区域开发与改造时公用设施容量的需要,按照世博综合管廊建设标准,为沟内管线的新建、改建、扩建预留足够空间容量。在管理办法中,对世博综合管廊建设相关事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主要包括设计变更、竣工验收和备案、维护管理、管线单位的义务、进入综合管廊的手续、管线变更、费用承担、专账管理等相关内容。立法先行,管理先进,保障了世博园区综合管廊的顺利建设、运营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