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何时开始使用“克拉克瓷”一词?有一种观点认为“克拉克”在荷兰语中的意思是易于破碎,这也说明了克拉克瓷器本身“易于破碎”的特性。最后使用“漳州瓷”,专指漳州窑口的“克拉克瓷”。因此,在葡萄牙语中,17世纪中叶以前,称“克拉克瓷”为“粗瓷器”,以后出现了“漳州瓷”的称谓。“克拉克瓷”出现后,称“粗瓷”者即包括普通窑口的产品,更多的是指“克拉克瓷”。......
2023-08-29
“在东印度的这场严酷的贸易霸权争夺战中,葡萄牙人和荷兰人之间常常相互击沉或俘获彼此的船只。在葡萄牙与东方的贸易中,他们驾驶着自14世纪以来热那亚人和威尼斯人在地中海上就使用过的巨大船只。这种船只,葡萄牙人称之为‘瑙斯’(naos),但荷兰人称它们为‘克拉肯’(kraken)[英语中则称‘卡拉克’(cafrack)],它来自西班牙语‘克拉卡’(carraca),而‘克拉卡’又起源于阿拉伯语的‘克拉魁尔’(qaraquir),[2]其意思是贸易商船。有两艘克拉克船曾被荷兰人俘获:一艘是‘圣·迭戈’号(San Jago),于1602年在非洲海岸的圣海伦娜附近被俘;另一艘为‘圣达·凯瑟琳娜’号(Santa Catharina),于1603年在马来西亚东海岸的帕达尼亚[3](Patani)附近被俘。这两只船最后都行驶到荷兰,其船上的货物估计超过十万件,最后在荷兰被拍卖。由于这是北欧人第一次见到如此数量惊人的中国青花瓷,[4]所以这场拍卖在欧洲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些新型的瓷器是在克拉克船将其运到欧洲后而得名‘克拉克瓷器’,这种观点较合乎逻辑。”[5]此种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为大部分学者所接受。“自14世纪以来热那亚人和威尼斯人在地中海上就使用过的巨大船只”,葡萄牙人称之为“carraca(克拉克船)”。“瑙斯(naos)”,一般译作“大帆船”,是另外一种类似的大船。尽管两种船的船体外形酷似,但“克拉克船”有木质的船舷上缘和船体外防护网,而“大帆船”则无。“大帆船”则船舷较高,船体更宽、更短。16世纪末,“克拉克船”达到了三桅,间或四桅。15世纪,其载重量为200—600 吨,但葡萄牙人16世纪在印度航线上使用时,则达到了2000 吨。但很多时候,“克拉克船”和“大帆船”是可以通用的,葡萄牙人更多称“大帆船”。
厘清了克拉克船称谓的流变,就可以很清楚明确克拉克瓷称谓的源流。何谓“克拉克瓷”?栗建安先生有精准的定义:“在明清时期的外销瓷中,有种被称为‘克拉克瓷’的瓷器。克拉克(Kraak)一词,原是当时荷兰人对葡萄牙货船的称呼。1603年,荷兰人在马六甲海峡截获了一艘名为‘The Carrack Catherira’的葡萄牙商船,并将船上装载的瓷器拍卖,当时将这批瓷器称为克拉克瓷,以后相沿成习而将纹样、图案与其类似的瓷器均冠以这一名称。现在一般认为它的代表性器物是青花开光大盘,因而便直接以‘克拉克瓷’作为此类青花开光大盘的别称。”[6]
这类称之为“克拉克瓷”的青花开光大盘,大多来自漳州窑,少数属于景德镇窑。“虽然漳州窑瓷器受到景德镇(邻省江西省最大和最重要的窑场)很大影响,但它们的材质和生产方式存在很大差异。漳州窑瓷器无论是有盖的还是无盖的器型(盘、碟、高足杯、罐、花瓶、瓶、小罐、军持和盖盒)都是厚胎,制作粗率,并且器底和圈足粘有不同程度的粗砂。”[7]“最初,漳州窑瓷器的装饰风格受到15世纪晚期景德镇青花瓷的很大影响。漳州窑陶工使用种类有限的装饰图案包括花鸟、瑞兽、人物和汉字,都是以生动和粗率的笔触描绘青花图案。后来,他们大量仿制16世纪嘉靖时期(1522—1566)的纹样。这些纹样大多用线条勾勒出轮廓,再用粗略的笔触施钻蓝。”[8]
青花开光大盘
青花碗
质朴写意
汉字元素
克拉克瓷(以上瓷器图片均取自于福建省博物馆:《漳州窑》,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
从上述引述可知,“粗”为漳州“克拉克瓷”,即“漳州瓷”的显著特点。“克拉克瓷的粗糙,蕴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破译,我们可以发现,克拉克瓷的粗糙是在满足了购买者需求情况下的粗糙,是充分展示了青花瓷特点后的粗糙,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大宗商品生产不可避免的粗糙。”[9]
尽管漳州窑瓷粗糙,但“漳州窑瓷器的自由和丰富多彩,以及创新的设计和配色,使这种粗制品独具特色和魅力,受到日本和东南亚消费者的青睐。漳州窑瓷器的众多海外考古发现证实了这一点。”[10]
关于“克拉克瓷”(包括漳州瓷和景德镇瓷)开始生产的年代,莫拉·瑞纳尔迪(Maura Rinaldi)认为:“要准确地确定克拉克瓷首次生产的日期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有一批带嘉靖(1522—1566)款识并拥有克拉克瓷器装饰风格的盘子,可以充分说明它们是克拉克瓷器的前身。其中这些盘的口沿和盘腹没有纹饰,有些盘则带有边饰。这两种风格的盘,在盘口都有一个主题装饰,装饰着风景与鹿的纹饰,而在盘外壁则饰以折枝鸟纹。大多数的盘器形较大,说明它们是为出口而不是为国内市场生产的。在遥远的伊朗阿达毕尔(Ardebil)和葡萄牙的里斯本都已发现了这种盘。在这种情势下,中国人认识到欧洲人对这种瓷盘情有独钟,他们很快开始大批生产具有类似装饰风格但较为粗糙和便宜的瓷器。由此,我们可以推定大量外销到欧洲的真正意义上的克拉克瓷器,应该是葡萄牙于1557年在澳门建立贸易基地之后才生产的。”[11]甘淑美(Teresa Canepa)的意见是:“克拉克瓷的生产可能始于隆庆年间(1567—1572)的1570年。”[12]她的依据大概是:“中国丝绸和瓷器,自1571年起,进口到西班牙的殖民地以换取白银。”[13]曹建文教授的看法是:“根据观音阁克拉克瓷青花料色、纹饰、造型特征和一片带有‘万历年’的款识,同时结合窑址上伴随出土的带有‘大明万历年制’‘天启年造’‘辛酉年制’(此辛酉年即天启元年)等纪年铭文的内销瓷器,大致可以框定观音阁克拉克瓷器生产的时间在明万历至天启时期,即1573年至1627年之间。但是这段时间范围还是太长,不够精确。”[14]这里所指的是景德镇“克拉克瓷”[15]的起始年代。漳州“克拉克瓷”,即“漳州瓷”始烧的年份还需考证。
有关澳门学:探赜与汇知的文章
欧洲何时开始使用“克拉克瓷”一词?有一种观点认为“克拉克”在荷兰语中的意思是易于破碎,这也说明了克拉克瓷器本身“易于破碎”的特性。最后使用“漳州瓷”,专指漳州窑口的“克拉克瓷”。因此,在葡萄牙语中,17世纪中叶以前,称“克拉克瓷”为“粗瓷器”,以后出现了“漳州瓷”的称谓。“克拉克瓷”出现后,称“粗瓷”者即包括普通窑口的产品,更多的是指“克拉克瓷”。......
2023-08-29
《古今形胜之图》有数张题目类似的繁衍图存世。明版四库全书版明代吴学俨编绘的版本[吴学俨:《地图综要》,南明弘光元年刻印,总卷,不分页]此外,据有关研究,尚存一清康熙四十年的绘本。《舆图画方》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为一摹绘本,1册,大小21 ×21 厘米。[54]因中国国家图书馆南馆装修尚未完毕,笔者无法查阅原件。......
2023-08-29
②荷兰文中,1639年首次出现“克拉克瓷”一称。③葡萄牙文中,1646年的一份正式报告涉及了“漳州瓷”的贸易。⑥迄今为止,其始烧年份尚无定论。⑦胎体粗厚、制作粗率及器底与圈足粘有不同程度的粗砂为漳州“克拉克瓷”,即“漳州瓷”的显著特点。......
2023-08-29
中国茶文化既影响到了当地的文化,也产生融合、适应与创新,因而在亚、欧、非及拉美形成了各种派生而来的“茶文化”,如日本的“茶道”、韩国的“茶礼”以及葡萄牙语世界的“茶文化”。[1]我们称之为“世界茶文化”,应该成为中国茶典与“茶文化学”的内容,更应该成为海外汉学研究的课题。中国茶文化在葡萄牙语和葡萄牙文化中产生了丰富的衍生现象。要了解这种“茶文化”,我们先来看看欧洲对茶叶的涉及及认识。......
2023-08-29
此人生于澳门,在英国接受良好教育。在《钦差大臣向荣等奏呈吴健彰询据英夷领事称火轮船开往金陵所说各情由片》中,作“大西洋国领事必理”。[7]宝顺行内有从其父在澳门的“百鸟巢”发展起来的“鹿场”及“鸟场”。对此,中外文多有记录。当时的外滩沿岸称“黄浦路”。......
2023-08-29
“献县张庄天主堂,四周筑有三丈多高的圈子,还有水壕,其是铜墙铁壁。里面有主教、耶稣会长葛神甫,还有院长林神甫及共他外国神甫三十多名,教徒也有五六千。”[41]在汉语文献中,“三巴”的全称是“三巴堂、大三巴堂”或“三巴寺”等,换言之,在陆希言时代,“colégio de Madre de Deus”的汉语俗名是“三巴”。......
2023-08-29
约翰·克拉克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克拉克是美国理论学派的开创者。早期的克拉克也暴露出历史学派的若干特征和观点,但他后来率先重视价值论和分配论等基本理论的研究,成为当时最负盛名的经济理论家。《财富的分配》是克拉克的代表作,该书中心内容是阐述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克拉克发表了如下观点:有一个支配财富分配的自然规律在起作用。克拉克虽提出并强调静态和动态的区分,而其全部理论仍以静态分析为主。......
2024-07-13
庚子年无疑是万国商团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年。万国商团在霍利德辞职团长后,再由麦肯齐上尉负责指挥;而当麦肯齐上尉放长假时,司令官由克拉克暂时代理。今年另有一事可载入史册。两人都长期服役并效忠于万国商团。1900年,关于“长期服役奖章”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也已草拟出来。万国商团账目也显示该年活动之多史无前例。据商团年报称,这一年无惊人之事发生,开支减少至25 000两银。1903年,万国商团组建一支“马克沁队”。......
2023-09-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