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三波交汇马六甲的历史

三波交汇马六甲的历史

【摘要】:明朝海禁甚严,琉球成为中国与东南亚贸易之中介,尤其是频繁活动于中、朝和日之间。[41]葡萄牙人同华人和琉球人在马六甲有了接触。[42]他们称为“华人”者实际上是开琉三十六姓闽南人的后裔。若尔热·马斯卡雷尼亚斯率领几艘平底帆船前往福建省。若尔热·马斯卡雷尼亚斯到达那里已晚了一些,无法从那里前往琉球群岛。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后,便准备进军东亚水域。以前,我们认为西方最早地图将台湾呈现为三岛型。

明朝海禁甚严,琉球成为中国与东南亚贸易之中介,尤其是频繁活动于中、朝和日之间。[37]自1510年始,葡萄牙文、意大利文[38]及西班牙文文献屡有记载[39],称其地为“os Léqios”(琉球群岛),其人为“os Léqios”(琉球人)或“os Gores”。[40]“Léqios”为“Liuqiu”系列名称的音译,似无疑问,但对于“os Gores”词源之争议不绝于耳。[41]

葡萄牙人同华人和琉球人在马六甲有了接触。[42]他们称为“华人(os chins)”者实际上是开琉三十六姓闽南人的后裔(或称琉球闽南华裔)。

在葡萄牙第一次向中国派遣大使时,便准备“发现”琉球和“os Gores”。

葡萄牙唐曼努埃尔(D.Manuel)国王的御用编年史家达米昂·德·戈易斯(Damião de Góis)在叙述费尔南·佩雷斯·德·安德拉德(Fernão Peres de Andrade)抵达东涌(Tamão)后派遣若尔热·马斯卡雷尼亚斯(Jorge Mascarenhas)前往漳州海面的记载如下:“按照唐曼努埃尔国王的规定,他要在中国一带尽量多待,清楚了解一切情况,诸如当地贸易、国王的权力及领土。此时来了许多琉球人(lequeos)、guoros[43]日本人(japangos)的船只。他们带来的大宗货物是黄金,且数量巨大,所以他决定派遣若尔热·马斯卡雷尼亚斯带领当地领航员及翻译前往这些省份。他跑遍了福建海岸。这一海岸平直,村镇星罗棋布。在此航行中,他遇到了许多远航他地的当地船只。在他停泊的一港口[44],人们向他提供了福建一大城市[45]的情况,他扬帆准备前往那里,当他驶入一该城所在的一河口[46]时,收到了费尔南·佩雷斯·德·安德拉德从陆路发给他的信,要他返回,因为回航印度的时间已到。他照做了并将此行所见所闻向费尔南·佩雷斯·德·安德拉德做了汇报。这些省份富庶、物产丰富。还谈到了它的贸易、家畜以及给养的供应情况。胡椒在那里比在中国[47]还畅销。这里的交易货物优于中国,市场亦优于中国。”[48]

这是1518年的情况。此时,葡萄牙人在大屿山的东涌接触了来自琉球和日本的船只。

若尔热·马斯卡雷尼亚斯率领几艘平底帆船前往福建省。该省位于广东省的东方,沿海岸航行可至。该省因有一沿海城市名漳州(Chincheo),故我们人称该省为漳州(Chincheo)。而后去那里经商的人以此城市名代称其省。若尔热·马斯卡雷尼亚斯到达那里已晚了一些,无法从那里前往琉球群岛。琉球群岛在福建以东约百余里处。第一个岛位于北纬25½度处。然后有一系列的岛屿呈一墙状,向东-东北部和北延伸。与带去的华人引水员商议后,决定不去琉球,留在当地贸易,其利润为广东的两倍,因为商人不光顾此地,本地货物价廉,外来货居奇。[49]

“第一个岛位于北纬25½度处”即台湾,台湾实际纬度在22°~25°之间。即台湾不知他们如何在16世纪前十年代末便有了很准确的纬度?我们以为,仅仅凭领航员的口述是很难确定纬度的。他们手中应该有航海图。“昔番舶时,通各国皆有程图,转相传写。”[50]葡萄牙人通过航海图,了解到了琉球群岛的纬度,所以于1517年8月抵达广州后,便派若尔热·马斯卡雷尼亚斯前去探查琉球群岛。这图肯定是弗朗西斯科·罗德里格斯(Francisco Rodrigues)留下的草图。[51]

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藏航海图(Ivo Carneiro de Sousa,The First Portuguese Maps of China in Francisco Rodrigues'Book and Atlas c.1512,in Revista de Cultura,2013,n.o41,p.17)

关于此图,1512年4月1日,阿丰索·德·阿尔布科尔科致信唐曼努埃尔国王,汇报如下:“从一爪哇领航员(piloto de jaoa)的一张大地图上复制了一部分。该图上已标有好望角、葡萄牙、巴西、[52]红海、波斯海和香料群岛。还有华人(os chins)及gores 的航行,标明了大船的航线及直线路程、腹地及何国与何国交界。我主,在下窃以为,这是我有生以来所见的最佳作品。想必殿下也一定愿一睹为快。地名都是爪哇文写的。我携带的爪哇人识字。我将此图敬呈殿下。弗朗西斯科·罗德里格斯(francisco rrodriguez)已复制一份。从图上,殿下您可以看到华人及琉球人究竟从何而来,殿下的大船前往香料群岛的航线,金矿,盛产肉豆蔻和肉豆蔻皮的爪哇岛与班达岛,暹罗国王的国土,华人航行的陆地岬角(ho cabo da terra da navegaçam dos chins)。向何处转向及从那里无法再向前航行的情况。主图消失于‘海之花(froll de la mar)’大船的船难中。领航员、佩罗·达尔波恩(pero dalpoem)和我讨论了此图的意义,以便向殿下详加解释。这张残图十分精确,十分详细,因为是他们来回的航路。缺少的是位于爪哇和马六甲之间的石叻(celate)[53]群岛。”[54]

此信写于1512年4月1日,因此该图绘制的下限在此日期之前。关于这张地图的制作背景,需要做一介绍。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后,便准备进军东亚水域。当时葡萄牙人已知琉球群岛,但不了解大琉球与小琉球之分,更不知道小琉球实际上要大于大琉球,因而对琉球的认知朦胧而不确。他们在马六甲与琉球人和琉球闽南华裔接触后,萌发了努力发现琉球的念头,于是出现了1518年尔热·马斯卡雷尼亚斯(Jorge Mascarenhas)琉球之行,但是他们不知道,他们所绘的地图,按照地形和位置来分析,实际上是小琉球,即台湾。

以前,我们认为西方最早地图将台湾呈现为三岛型。这张早于侯门(Homem)父子16世纪50年代的图所呈现的是一岛型。三岛型地图亦非葡萄牙人所发明。他们路过台湾去琉球和日本,完全是为了传教和经商,无暇对台湾进行实地勘测,再加上他们的领水是华人或华裔,所使用的海图和地图也应该是中国系统的。从宋、明地图可以看到将澎湖、小琉球和大琉球画成三岛的情况。葡萄牙三岛型图应该是受到中国地图的影响。[55]至17世纪20年,荷兰人环台湾岛实地测绘,才出现了番薯型图。一岛型—三岛型—一岛型,这个地图发展轨迹反映了西方人对台湾地形的认知。

从航海技术支持来看,准备探查琉球群岛时所携带的是“当地领航员及翻译”,日后前往日本所使用的肯定也是华人引水员,自然所走的是华人传统的航路。

时海禁正严,大陆华人出洋受阻,而琉球可以打着为明朝采办贡物的借口,自由前往东南亚各国。它与当时中国政府关系密切,享受一年一贡的待遇,甚至一年二贡和一年三贡。正如葡萄鬼教授所言:“在这种贸易来往中,琉球王国对明朝渐渐形成了一种贸易性的依赖,所以往往一年之内前往明朝进行多次朝贡,这其实是普通性质的贸易。明朝政府虽对此感到厌烦,但却不能拒绝。”[56]因而从客观上来说,为朝贡体制之外的国家,及那些两年一贡,三年一贡,甚至十年一贡的国家提供了一个与中国商品贸易交换的平台。在东起日本、朝鲜,南至东南亚的广阔范围内,形成了一个贸易圈,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货物运至东南亚各国销售,再将当地的土特产,如胡椒、苏木等输往东亚地区,[57]从中大获其利。概言之。他们不仅加强了明代的中琉藩属关系,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和琉球与东南亚诸国,以及朝鲜、日本之间的贸易往来。甚至表现出琉球贸易网及其某种程度上的“初建化”。[58]正是在此背景下,华人、琉球闽南华裔与东来的葡萄牙人,在贡品的主要采办地——马六甲发生了接触与交往。马六甲扼守东西方海上交通要冲,为一名符其实的国际性商业中心。

由于琉球闽南华裔与华人无异,葡萄牙人将他们统称为“华人”。这致使中外史学界长期认为,葡萄牙人接触了“华人”。这一研究表明,葡萄牙人是接触了“华人”,但确切地说,这“华人”包括琉球闽南华裔。此前“guor”一词是指琉球人,还是指高丽人,长期围绕学界。总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意见:

(1)根据阿拉伯史料,认为来自“Al-Ghur”,原意为“铁矿”,是指琉球。[59]

(2)16世纪中叶,能文能武的奥斯曼海军司令西迪·阿里·赛赖比(Sidi'Ali Celebi)写到:“通向东南群岛的海路有以下几条:首先,大家都知道,该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叫作吉洛洛岛(Djilolo)。据某些人的测量,岛长相当两个月的航程。但距阇婆之东,位于中国(cˇin)南部很远的地方。接着是又一个有人居住的大岛,叫作法里尤克(Fariyūk),位于中国港口的东南。随后又是一个同样也很大的和有人居住的岛屿,叫作古尔(琉球)岛(Ghur),位于中国大陆的南部,与中国隔海相望。其苏丹对中国居民发动过战争。著名的古尔铁矿石正是来自那里。再向前就是马鲁古、望加锡、班达和帝汶岛。”[60]

(3)认为“Al-Ghur”是高丽的对音,阿拉伯人错将其用来称琉球。[61]

(4)即可指琉球人,又可指高丽人。这主要反映在葡萄牙史料中。致使在东南亚的葡萄牙人得到了关于琉球的信息后,却称其居民为“guor”。这“正确”地错误反映在了他们的文献中。

(5)日本学者的“经川原浦而航海的人”说。[62]

(6)谢必震和连晨曦最近提出的“曲蹄”说。[63]

我们认为,葡语中出现的“guores 或gores”,指琉球人,实际上主要指到达马六甲置办“贡品”的琉球闽南华裔,所以也称蔡迪——蔡喇哒(Cheilata)为“一年迈华人”(velho ch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