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生于澳门,在英国接受良好教育。在《钦差大臣向荣等奏呈吴健彰询据英夷领事称火轮船开往金陵所说各情由片》中,作“大西洋国领事必理”。[7]宝顺行内有从其父在澳门的“百鸟巢”发展起来的“鹿场”及“鸟场”。对此,中外文多有记录。当时的外滩沿岸称“黄浦路”。......
2023-08-29
回顾“colégio”汉译历程,我们发现:在未发现明清义译法之前,可用澳门“三巴堂/大三巴堂”一名,但为了统一叙述文字,我们使用“总院”来行文。到目前为止,笔者所见最早的是民国时期的义译。如晚清耶稣会再次大规模入华后,河北献县成为华北传教中心,其跨区域性自治管理机构,在宗教报刊上称“张家庄总院”,[25]此外还有“宣化总院”[26]等称呼。刊登这条消息的中文月刊《圣教杂志》由光启社出版。
“光启社,法文称‘汉学研究所’,耶稣会士于1927年在耶稣会总院内没立。”[27]故知,“总院”系当时耶稣会内部的正式名称。
最早刊登“总院”一词的杂志(《圣教杂志》,1937年第12期,第521页)
另一例是上海徐家汇领导机构亦称“总院”。[28]“耶稣会总院位于今漕溪北路80号,该建筑现属于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的一部分,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这里曾是徐家汇传教活动的中心,是耶稣会传教士工作和生活的地方。”[29]其附属学校称“徐汇公学”,外文名“Collège de Zi-ka-wei”[30]“Zi-ka-wei college”[31]“Collège des Jésuites”[32]或“Zi-kawei St.Ignatius'Collège”等,[33]负责人称“校长”,徐家汇耶稣会总院负责人则称“院长”。
除此之外,“(宠光社天津通讯)耶稣会士主办之工商学院新校务长,近已发表由饶公R.P.Jomin s.j.担任。按饶公曾任献县耶稣会总院院长,才识丰富,主持工商学院院务事宜,定必游刃有余云。”[34]即“总院”的领导人称“总院院长”。或简称“院长”。“献县张庄天主堂,四周筑有三丈多高的圈子,还有水壕,其是铜墙铁壁。里面有主教、耶稣会长葛神甫,还有院长林神甫及共他外国神甫三十多名,教徒也有五六千。”[35]
清末也称“总堂”。该名可追溯到义和团时期,如《申报》报导:“义和团事件后,又衡州塘湾教堂即仁爱堂邻近拟扩充建立总堂一座,基地由地方官按图设法购妥,以报范主教未了之愿。”[36]《闹义和团时的献县总堂》一文称:“当时我父亲宋佩力是献县总堂的师爷,专门替外国神甫写呈文、打官司,和县官平起平坐,威震四方。”[37]
耶稣会士主办工商学院新校务长的告示(《盘石杂志》,1936年第4卷第6期,第545页)
然而,进入21世纪后,似乎忘记了自民国以来的定译。如,2010年耶稣会中华省出版的《耶稣会会宪及其补充规则》将“colégio”译为“学院”。我们认为,译为“学院”欠妥,还是以“总院”为佳。
在澳门,“colégio”的正式名称是:“Colégio da Madre de Deus de Macao”(澳门圣母总院),“Collegio de Madre de Déos da Cidade de Macao”(澳门城圣母总院),[38]亦称“Colégio da Madre de Deus”(圣母总院)。[39]
“陛下供奉始胎无玷圣母(Immaculada Conceição da Virgem Maria Senhora Nossa)如此投入,以至于不仅在葡萄牙王国及其领地,而且在整个天主教世界,通过陛下于1646年的国民大会上颁令永远供奉始胎无玷圣母(Immaculada Conceição)。澳门王家(real collegio de Macau)总院得到了始胎无玷圣母的称号。……现在成为了陛下所钟爱的教堂和总院的尊号。这永远是葡萄牙国王征服的主要目标:在至爱圣母(Virgem Amantíssima)的佑护下,传播天主教信仰和皈依异教徒。而在澳门,多亏了葡萄牙人的经贸,福音传道者使许多灵魂升天。”[40]
澳门圣母总院简称“Colégio de Macao”。“Colégio de São Paulo”为其俗称,因其设在“Igreja de São Paulo”内之故。陆希言说:“圣保禄堂,俗称讹为三巴,是耶稣会士所居。”[41]在汉语文献中,“三巴”的全称是“三巴堂、大三巴堂”或“三巴寺”等,换言之,在陆希言时代,“colégio de Madre de Deus”的汉语俗名是“三巴”。“耶稣会士所居”则表明此处的“堂”,不是指教堂,而是“colégio”。反之,“堂”即“colégio”的汉译。这和北京南堂的情况完全相同。陆希言所强调的“圣保禄堂”也是葡语俗名。关于这个问题,白乐嘉(José Maria Braga)指出:“在《耶稣会士在亚洲》抄件中,有一些通常是相当长的关于圣母(colégio de Madre de Deus)总院的论述将其通俗而错误地称为Colégio de S.Paulo。”[42]在葡语正式档案中,尚未见“Colégio de São Paulo”一名。其正式名称为:“Igreja[43]e Colégio da Madre de Deus de Macao(澳门圣母教堂与总院)”,简称“Colégio de Macao(澳门总院)”。拉丁文作“Collegii Macaensis”(澳门总院)、“Collegii Amacaensis”(亚马港总院)和“Macaensis Societatis Jesu Collegii”(耶稣会澳门总院)等。除“Colégio de Macao”外,中国内地还出现过“Collegii Aulici[44]Pekinensis”(京廷总院)、“Colégio de Pequim”(北京总院)、“Colégio de Nanquim”(南京总院)和“Colégio de Hanchou”(杭州总院)[45]等。
至于“京廷总院”,徐宗泽的译法则最近原意:“熊公三拔,字有纲,意人,生于1575年。1606年来华传教,径赴北京,从利公玛窦学习华文,1610年利公去世,遗命立公为京院院长。”[46]“戴公进贤,字嘉宾,德国人,生于1680年。16 岁进耶稣会,1716年8月31日抵澳门,翌年康熙召公赴京佐理历政。雍正三年(1725)公补受钦天监监正,加礼部侍郎衔。公历任耶稣会京院院长,1732年任教务巡阅,1738年任耶稣会中国省区副省会长,1741年复任巡阅。”[47]
简言之,“colégio”为一种修会内部的自治团体,因其依托设立在一会院[48]中,实际的意思是自治会院。其负责人称院长,相对的葡文为“reitor”(拉丁语:rectore,西班牙语:rector,法语:recteur,意大利语rettore),如“Rector del Colégio de Pekim”(北京总院院长),[49]“collegii Pekinensis Rectore”(北京总院院长)[50],“Socties Jesu Collegii Pekinesis Rector”(耶稣会北京总院院长)[51]和“Collegii Aulici Pekinensis Rectore”(京廷总院院长)[52]等,亦称“Superior del Colégio de Pekín”(北京总院长上)[53]和“Superior Collegii Pekinensis Sitam”(西堂总院长上)[54]等。
“reitor”和“superior”是同义词。“superior”意即上司、长上、会长、院长。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其对外名称的翻译,仅以北京南堂为例。明末清初,北京只有两个教堂,分别称东堂和西堂。西堂作“Hsi-t'ang o collegio”(西堂或总院)[55]或“Collegii Pekinensis Sitam”(北京西堂总院)[56]。自从出现了北堂和位于西边的“西堂”,原来的西堂才改称南堂,形成了东西南北四堂的格局。南堂,在拉丁文中有多种称谓:“Collegii Pekinensis”(北京总院)、“Collegio Societatis Jesu”(耶稣会总院)、“Collegii Jesuitarum Pekinensis”(耶稣会北京总院)、“Soctis Jesu Collegii Pekinesis”(耶稣会北京总院)及“Collegii Aulici Pekinensis”(京廷总院)等。“南堂”,在拉丁语碑文中有时作“NANTAN”。[57]时任“中国朝廷北京总院院长”(Rector del Colégio de Pekin,Corte de la China)[58]的南怀仁,将南堂的拉丁文名译为“Collegium Australe”(南堂总院)[59],因此,按照澳门的传统,耶稣会当时将“Collegium”(总院)译为“堂”。
为此,澳门“colégio”今通用译名应定为“总院”。
如同果阿“圣保禄(Colégio de São Paulo)总院”包括300 多个机构,澳门总院拥有十几个下属单位。内地的情况亦同。据当代耶稣会士金鲁贤主教回忆,“张家庄在献县城外,为华北耶稣会传教区之中心,有主教公署、大堂、大小修院、耶稣会初学院、哲学院、中学、小学、圣母院、献堂会、男女工厂。传教士外籍司铎五十位,分隶七个国籍。国籍司铎修士修道生一百余人,中外修女数十,为华北重要公教事业中心之一云。”[60]“(张家庄)天主堂范围广,气魄很大,周围是用砖砌起的又高又厚的墙,类似城墙,墙上有空眼可架枪,墙上可跑马。1900年义和团扶清灭洋运动时,八国联军为了保护外国侨民派了一支法国军队来保卫天主堂。献县教区分男院、女院,男院有主教座堂、主教府、耶稣会总院、小学、中学、修院、初学院、文学院、哲学院、印刷厂、出版社、很大的藏书楼、养殖场。女院有育婴堂、孤儿院、女子小学、中学、献堂会修女院、拯亡会修女院、加拿大籍的圣神隐修院,还有一个规模不小的医院。天主教自己有发电厂,自来水厂,冬天有暖气,院内有大池子,冬天可溜冰,夏天可划船。”[61]总之,“总院”是个管理多部门的自治领导机构。
既然有民国的耶稣会定译,又有当代耶稣会籍金鲁贤主教的肯定,“总院”应该成为“colégio”的固定汉语名称。
有关澳门学:探赜与汇知的文章
此人生于澳门,在英国接受良好教育。在《钦差大臣向荣等奏呈吴健彰询据英夷领事称火轮船开往金陵所说各情由片》中,作“大西洋国领事必理”。[7]宝顺行内有从其父在澳门的“百鸟巢”发展起来的“鹿场”及“鸟场”。对此,中外文多有记录。当时的外滩沿岸称“黄浦路”。......
2023-08-29
中国茶文化既影响到了当地的文化,也产生融合、适应与创新,因而在亚、欧、非及拉美形成了各种派生而来的“茶文化”,如日本的“茶道”、韩国的“茶礼”以及葡萄牙语世界的“茶文化”。[1]我们称之为“世界茶文化”,应该成为中国茶典与“茶文化学”的内容,更应该成为海外汉学研究的课题。中国茶文化在葡萄牙语和葡萄牙文化中产生了丰富的衍生现象。要了解这种“茶文化”,我们先来看看欧洲对茶叶的涉及及认识。......
2023-08-29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葡萄牙人对琉球及琉球人的早期认知。葡萄牙及欧洲首位遣华大使托梅·皮雷斯介绍说:琉球琉球人,亦称guores人。他们以此二名著称,但以琉球人为主。马来人对马六甲人说,葡萄牙人与琉球人无甚区别。唯一的不同是葡萄牙人购买妇女,而琉球人却不。犹如我们言必称米兰,中国人与其他各族人也话必谈琉球人。琉球人是偶像崇拜者。所有琉球人带来的货物均从日本贩来。......
2023-08-29
不得不说的是,此种观点忘记了在此之前的澳门与香港的情形。与澳门学的其他领域比较,有关澳门警察史的研究长时期处于滞后状态。直到今年才出现了一篇有关论文[3],“澳门军事(简)史”为澳门学的一个空白。比较澳门学的其他研究领域所刊行的种种大型史料汇编,关于警察的葡中史料系统的整理与出版尚待他日。本文主要对澳门警察的早期沿革基本史实做一编年表,重点是引入汉语资料,并对与“绿衣兵”有关的系列问题做一考察。......
2023-08-29
[66]为此,贸易中心从马六甲迁至北大年,北大年很早便成为一贸易中心。北大年为马来半岛的交通要枢,葡人不失时机将其作为了航行中国的基地。每年来北大年出售货物。这些岛屿盛产金、铜、铁及许多满剌加及北大年有的货物。……先生,若您来此,控制了本城的贸易,便掌握了所有地方,巴西[67]及北大年的贸易。这些人在满剌加国王时代前往满剌加经商,现在前往北大年。他驶达暹罗王国的北大年港。......
2023-08-29
1927年,寒假到澳门与陈婉芬女士结婚。尚未返校,发生蒋介石反革命政变,上海大学被查封。总之,罗尔纲不单单是“澳门女婿”,而且还撰写过有关澳门的考证文及创作过以澳门为背景的自传体小说,因而他与澳门的情缘不可谓不深。......
2023-08-29
至于“咇哋花园”的位置,一般认为其地在白马行街或白马行街一带。其具体位置在成熙阁(第一期)和政府总部花园西北角之间。[43]还见到了一张19世纪的标有“Beale's Lane”的英语地图,但这还不够,因为据此我们无法知道“咇哋花园”的具体位置。幸好我们又见到了一张初绘于1831年,1838年又重绘的极其详细的葡萄牙文澳门地形图,上面标示了“卑弟巷”中“卑弟宅邸”的具体位置。[49]根据葡语地图提供的位置,我们对比了同一时期的汉语资料。......
2023-08-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