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创新价值与后续计划:可持续城市设计的冲突视野

创新价值与后续计划:可持续城市设计的冲突视野

【摘要】:以上海为例,具体考察冲突的构成、形成原因及作用机制,借助实践研究的分析路径与机制耦合,促进生成冲突视野下的可持续城市设计本土策略对策及实施建议。这也是本书以上海作为实证进行研究的重要原因。

本书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石,以社会学及其相关理论为引鉴,试图借助冲突主义的立场联结以及本土建构的线索贯穿,拓展研究视域、突破专业束缚,探索冲突视野下可持续城市设计本土策略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机制,促成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建构“从冲突到平衡”的现实性转化,达成冲突的消减或消解,并试图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得出有益的结论。

其一,系统梳理冲突视野下可持续城市设计的相关理论与重要实践成果,初步建构可持续城市设计本土策略的理论体系,探讨其概念框架及发展导向。当前中国城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发展亟须突破“物质性”和“纯技术”的领域,结合深层次的认识论及社会政经学等学科领域,来更具“情境性”地进行一种“本土化”的整体建构,探寻更趋适宜的可持续建构的策略应答。冲突视野下的“可持续城市设计本土策略”,恰恰回应了这样一种未来导向的现实轨迹,有利于社会、经济、环境政治等各种因素在创造性空间中共同运作,从而促使城市未来的发展呈现出无限丰富的可能性。米歇尔·福柯的话极富启示性,“我们必须抗拒审视巨型的客体社会和其他巨大的整体性之诱惑,我们同时也要避免这些诱惑所埋下的普遍架构和系统陷阱”。以此为警示,当我们将“可持续城市设计本土策略”作为一个整合性概念模型,并过滤其核心目标以形成理论预期的同时,还必须强调充分认识我国国情、创新思维与方法,促进形成冲突应对的路径指引与实践考察,从而形成更具现实意义和更广阔范围内的策略覆盖与践行。对于可持续城市设计本土策略实践机制的分析,本书侧重以下三点:①策略实践的联系方式,指在与具体的实践对象相联系时,可以借助什么进行联结,使其协调运行、有效发挥作用;②策略实践的发生过程,指向上述联系方式在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要特征与内在联系;③策略实践的动态适应,本质上考察的是具体行动途径的存在条件与变革导向,以此增强实践情境下设计建构的适应性与灵活性。

其二,联结冲突主义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立场,分析当前中国城市可持续空间建构面临的冲突情境与要素激发,探索社会建构机制过滤下的可持续城市设计整合性的本土策略建构框架。将视线转至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可以清晰地发现,其政治、经济体制及社会生态都具有强烈的自身特性;而城市空间发展与建设形态也呈现出多种冲突问题,有的矛盾甚至已经非常尖锐,显露出各种利益的消长、交割和冲撞,对城市与社会的良性发展构成了不利影响,并大多具有非零和的特点。本书关注可持续语境下不同利益主体的观念与行为映射,针对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建构所面临的主要冲突领域展开实践分析,并借助社会建构的视点启发与价值提炼,综合考察其诱发因素、发展特点及应对方法。

其三,结合当前中国的具体国情、当代社会的价值选择及城市政治经济发展路径在物质空间中的现实投影。以上海为例,具体考察冲突的构成、形成原因及作用机制,借助实践研究的分析路径与机制耦合,促进生成冲突视野下的可持续城市设计本土策略对策及实施建议。需要指出的是,通过建构分析的方法形成可持续城市设计本土策略的基本框架,在本质上反应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研究结构,这种以具有先验性的理论结论为主导的方式,容易存在演绎上的不够深入、缺乏精密。而聚焦一定地域并选取代表性样本进行阐释,则有利于借助于城市空间建构的社会、历史、背景的嵌入式分析,以一种“自下而上”研究方式的反映与配合,丰富研究的基本假设和策略建构。这也是本书以上海作为实证进行研究的重要原因。

作为理论研究的创新价值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关于研究对象与视角。“可持续城市设计”是21世纪城市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和压力下的必然产物,指明了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拓展的未来方向。然而,我国与其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相对较为系统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内容。尤其缺少将其与我国现实的可持续发展困境与冲突境遇密切关联在一起进行的综合研究与考察。以一种“冲突”楔入的分析视角,强调“本土策略”建构的线索贯穿,面向上海城市空间可持续建构所面临的五个冲突领域,综合考查本土城市设计案例的空间建构方式和社会事件发展的社会行动应答,探索冲突视野下的可持续城市设计本土策略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机制。

第二,关于研究框架与方法。本书建立了冲突视野下的可持续城市设计本土策略的理论框架,并借助一种社会建构下冲突求解的过滤机制,初步建构可持续城市设计本土策略体系,继而落实于一种与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紧密结合的、“技术路线”与“行动路线”相耦合的实践分析路径,促进形成应对上海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建构的五个冲突领域的策略集合,进而促成可持续城市设计本土策略实践对策及实施建议的最终建构,整体体现为一种从“元话语”到“主情境”的系统耦合、新质突现的“冲突”建构图景。

第三,关于研究内容与成果。构成一种冲突视野下的可持续城市设计本土策略深耕,从本土理论的涵构、冲突分析的楔入、双重维度的建构、本土冲突的特征、本土适宜的探索五个相互联结的方面将整体研究聚合在一起,在研究内容与成果上的综合性、深入性和实践性上具备了一定创新:①本土理论的涵构,对“可持续城市设计本土策略”进行概念及研究领域的界定,并探讨其作为一种思考方式和与现实紧密关联的建构导向的本土意义所在;②冲突分析的楔入,“冲突”主题得以从“冲突的局势”与“冲突的应对”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分解,并贯穿于具体落实于技术路线与行动路线的联结性研究,初步描摹出一种侧重“策略耦合、新质突现”的可持续城市设计策略“冲突”建构的实践路径,强调尊重社会现实和历史、关注客观社会环境、分析“此时此地”的问题;③双重维度的建构,指涉“空间建构”与“社会行动”的本土策略耦合,其中空间建构维度的研究具体落实于以七个城市设计案例为坐标的“技术路线”的分析;社会行动维度的研究则具体落实于以四个社会事件主题为动线的“行动路线”的考察,并最终耦合生成可供分析与借鉴的冲突应对的策略集合,包括二十六个有利举措和二十四个不利方面;④本土冲突的特征,指出上海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建构面临五大冲突领域,即城乡冲突、新旧冲突、环境及资源危机、公私冲突、全球与本土碰撞,并进一步建立了可持续城市设计本土策略应对的涉及二十个问题面向的冲突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对上海1990年以来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的冲突特征与强度总结分析;⑤本土适宜的探索,基于上述研究内容,进一步提炼核心导向、关键对策及实施导则,探索可持续城市设计更趋适宜的本土策略可能。研究形成的策略体系内容涵盖“总体导向”和“四位一体”的对策体系两个层面。书中以此为骨架进一步提出了上海可持续城市设计本土策略实施具体化的三十二项导则建议,并对其面向五个冲突领域的应对效应进行了预设评价。

总的来看,本书借助一种多学科综合的、“冲突”研究与分析的思路,以上海为例,初步建构了可持续城市设计本土策略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机制。然而,可持续城市设计本土策略的实践运作与未来检验还有待进一步推展;再者,后续研究中可对比国内其他城市进行更加全面和系统的总结与研究,并侧重相关数据与指标的量化;最后,由于笔者对社会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尚浅,基于“冲突”研究分析的整合性、针对性还有待强化,故所建构的体系在社会性更趋契合的维度上仍有待深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