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进入快速增长期,并伴随着迅速工业化的过程,近10年来年均提高约1.26%,2017年城市化率已达58.52%,中国2030年城市化率预测可达70%。201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发生质的变化,进入以城镇人口为主的阶段,跨入了城市社会的门槛,中国的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不断改变,并引起全球层面人口的城乡布局转变。这对于处于快速推进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阶段的中国而言尤其如此。图1.1中国城市化之路......
2023-08-29
当今世界已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城市布局不断优化,城市功能不断扩大。城市新区的发展也不断涌现,并已构成激发社会变革和促进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有效路径。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都是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应对激烈的区域竞争、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实践。上海浦东新区作为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试验品,在20世纪90年代作为新兴城市地区迅速崛起。之后我国进入了城市高速发展的新时期。这时,地域空间结构的变化在大城市尤为显著,单中心的发展模式已很难适应快速城市化进程,开始由向心聚集向离心分散转向,其周边开始涌现出了许多新城。
与此同时,三农问题作为20世纪90年代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日趋增多地得到重视并被写入中央文件。然而,从1997年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不断扩大,农民收入也再次步入低速度增长的循环。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城乡一体化成为我国21世纪的重大发展目标和战略方针,城乡统筹的思路也逐渐形成,并体现在一系列中央一号文件中。与之相应的,随着20世纪90年代上海郊区发展后劲不足,经济增速呈下降趋势,城镇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同时,为了将疏解中心城区压力与旧城改造相结合,新城建设拉开序幕,2001年“一城九镇”计划正式启动。此后上海郊区的不断发展促使整个大都市地区进行结构重组。城市功能结构调整和中心城区“退二进三”的土地结构调整,也使得这一时期工业职能外迁、人口向近郊区扩散、城市建设重心向郊区转移。
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6年上海提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一五”规划》。而在此后美国次贷危机最终引发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这对全球经济稳定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对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也构成了严峻的挑战。相应的,2008 年上海开始积极推进两个中心的建设进程,并随着2009年《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的审议通过而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于2008年开工建设,“大虹桥”的概念随之快速发酵,并发展到涵盖产业、空间、结构、布局多层面整合的意义。虹桥商务区的整体架构在2009年9月得以首次正式公布,明晰了一个着重落于闵行、长宁两区的国际贸易中心蓝图,构成了上海在新时期积极推动结构调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自身发展转型挑战的新区建设重要举措(图4.1)。
上述新区实践演进中的策略动因的把握,离不开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上海新区开发的社会行动考察。正如本书所强调的,涉及社会主体行动的相互关联性和公共一致性的考量、政策工具选择及运用中的社会经济环境因素考量及实践行动的再生产过程中社会合作与社会秩序的整合重构——“有组织的空间结构本身并不具有自身独立建构和转化的规律,它也不是社会生产关系中阶级结构的一种简单表示。相反,它代表了对整个生产关系组成成分的辩证限定,这种关系同时是社会的又是空间的”(爱德华·苏贾,1980)。
有关冲突视野下的可持续城市设计 本土策略的文章
近几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进入快速增长期,并伴随着迅速工业化的过程,近10年来年均提高约1.26%,2017年城市化率已达58.52%,中国2030年城市化率预测可达70%。201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发生质的变化,进入以城镇人口为主的阶段,跨入了城市社会的门槛,中国的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不断改变,并引起全球层面人口的城乡布局转变。这对于处于快速推进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阶段的中国而言尤其如此。图1.1中国城市化之路......
2023-08-29
图4.5上海旧区改造与文化复兴事件的冲突发展脉络梳理表4.4上海旧城改造历史演进特征考察1所谓搭桥,是指通过制定政策、建立机制,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将中心城区旧区改造和近郊区房地产开发经营相结合,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实现联动开发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统称。此时,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上海房地产市场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相关政策法规陆续出台。......
2023-08-29
“可持续发展”是关乎人类未来生存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日益扩展和深入。虽然至今为止,概念的表述众多,但简言之,可持续发展被认为是一种正向而有益的过程,是指一个系统全方位地趋向于结构合理、组织优化、运行顺畅的均衡、和谐的演化过程。通过上述对可持续发展思想演变与内涵的分析界定,考察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与现实,则可以为可持续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内容的研究提供更为深层的思想指导与行动指引。......
2023-08-29
基于上述上海社会经济发展与空间演进的阶段耦合与特征解析,并借助一种社会建构下空间建构与社会行动策略耦合的生成机制,本书将上海的实证研究具体落实于“技术路线”和“行动路线”的联结性分析。......
2023-08-29
本土策略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对象,涉及极为广泛的理论体系。究其特征而言,本土策略首先体现为一种尊重传统、强调归宿感、符合国情与社会发展阶段的冲突应对的哲学思路,既具有不可忽视的实践功用和理论价值,是人类对现代化社会之弊端与缺陷加以反思的一种现代性努力,也反映出人类在面向21世纪时一种更为智慧也更为平等的努力,强调注重各发展要素之间的关联内涵。......
2023-08-29
城市是人类最主要的聚居地和经济活动中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意义重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涉及了多层次、多维度的考察视角。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战略研究、机制建构、评价体系及与城市形态相关的考察视角,可以说构成了其中关键、核心的内容,也成为本书多学科交叉探寻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建构的支持路径,并探索其间的实践机制与应用可能的重要思路借鉴。......
2023-08-29
生态城市的理论及实践的发展,影响着并反映了城市对可持续性建构的追求,从而促使生态城市相关的实践探索,成为可持续城市规划与设计发展的关键所在。表1.4国外低碳城市建设的积极实践总体来看,生态城市已成为中国各地城市发展的模式导向,其建设实验也已初步形成以各级行政区域为主体的梯级体系,遍布各个区域和主要城市。......
2023-08-29
工业革命以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发生了重大变革,日趋严重的生存危机与社会问题威胁着城市的发展,也迫使人们更为迫切地探寻可以促进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与聚集模式。当然,也有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与探索城市形态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联系与影响。......
2023-08-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