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述上海社会经济发展与空间演进的阶段耦合与特征解析,并借助一种社会建构下空间建构与社会行动策略耦合的生成机制,本书将上海的实证研究具体落实于“技术路线”和“行动路线”的联结性分析。......
2023-08-29
从本质上来说,空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行动和社会关系的媒介,空间对人类的发展构成了限制作用,而由于人类具有能动性,其社会行动都在空间中得以完成,人的社会行动和社会关系也在不断改变和创造着空间。正如发明和使用交通工具这一人类的进步,促使远距离的人可以快速进行空间移动而发生人际互动,今天的互联网则进一步对人类改变和创造空间产生了里程碑式的意义。可以说,正是在社会群体日常生活中的反复体验和复杂联系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空间的直接意象,并进而得以感知潜在的道德规范、社会结构等。由此,社会价值也具体化地凸显了出来,并通过个人与社会的相互构建,影响个人的行为模式和策略选择,而这些又反过来构成了社会建构的重要途径,进而不断改变和创造着社会空间。
“社会行动”通常是由一系列的单位行动联系而成,一项单位行动在逻辑上是行动者、行动目的、社会“处境”与规范性取向的“四位一体”,行动作为一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将各种条件成分向着与规范一致的方向改变的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社会行动”在本书中仍被作为一个既定的概念来使用,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韦伯式的社会行动理解与界定,而更关注塔尔科特·帕森斯所赋予社会行动的社会关系、社会互动、个人意志等内涵。可以确定的是,社会行动本身就是一个与社会转型的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我们对于其最终的“意义效应”的求解,则体现为一种共同的实践效果:其中,既离不开对社会主体行动的相互关联性和公共一致性的考量,离不开政策工具选择及运用中的社会经济环境因素考量,也离不开实践行动的再生产过程中社会合作与社会秩序的整合重构。
综合而言,“空间建构”策略更多地体现出可持续城市设计对社会性要素的承载关系;“社会行动”策略则是一种视野转换下建构模式的行动应答,更多地体现为社会性要素对可持续城市设计的作用体系。可持续城市设计的建构原则与研究面向,实际始终贯穿其中,并从根源上产生作用与影响。可以说,双重版图的策略建构作为冲突视野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体现出可持续城市设计本土策略的“一体两面”,具有不同的切入要点与分析侧重,同时却相互补充及相辅相成,有利于将目标指向串联起来进行考察,也有利于对社会建构因素的实质性探索,可以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社会契合的分析结构与内容框架。
城市的发展往往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往往具有其相应的内在动因与发展机制,其中总会有某几个因素起到相对主导的作用,相应地,城市空间也体现出其特有的发展模式和形态。本土策略的研究也离不开对城市空间及社会经济发展历程的阶段性梳理,需要理清城市空间发展的脉络,探查其间重要的机制作用和动力因素,以此做出一种关于历史与发展格局、社会情境与发展趋势等的总体判断,为可持续城市设计本土策略两大建构维度的实证分析提供背景基底式的行进轨迹,为城市空间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建构模式的选择提供借鉴与参考。这种判断不能草率得出,必须充分结合城市可获得性资源条件、现实的发展需求,以及在可预见时期内的重大战略机遇,把握影响城市空间发展的主要冲突因素及其组合形式——包括变量是如何影响城市可持续空间的建构,并通过整合或同质的过程、强度和内容的相互作用等产生实践状况的解读,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联结考察、耦合分析。
【注释】
[1]例如,孟德斯鸠曾强调在自然条件之外宗教、政府准则、习惯法等其他因素的重要性;英国学者斯梅尔斯在研究1945年后增长时期的英国城市时指出,围绕市中心区域的居住区开发地带已经成为城市增长阶段的产物,其中每一个阶段都受到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力量的影响;而费雷关于波士顿北肯山地区的著名研究,也显示空间不是纯自然的,而是渗透着价值和意义,不仅包含经济价值,更重要的还有场所生活所赋予的社会文化价值和象征价值;列斐伏尔(1974)、大卫·哈维、李怀(2010)、庄友刚(2012)等人则分析了资本、权利等多种要素对于城市空间生产和创造的参与;等等。
[2]“空间的再现”是任何一个社会中(或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的空间,是知识权力的仓库。空间的再现事实上就是空间按照权力意志被重构。这种空间被社会的精英阶层构想成为都市的规划设计与建筑。他们把这种空间视为“真正的空间”。他们经常把空间的表象作为达到与维持其统治的手段。
有关冲突视野下的可持续城市设计 本土策略的文章
基于上述上海社会经济发展与空间演进的阶段耦合与特征解析,并借助一种社会建构下空间建构与社会行动策略耦合的生成机制,本书将上海的实证研究具体落实于“技术路线”和“行动路线”的联结性分析。......
2023-08-29
城市是人类最主要的聚居地和经济活动中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意义重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涉及了多层次、多维度的考察视角。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战略研究、机制建构、评价体系及与城市形态相关的考察视角,可以说构成了其中关键、核心的内容,也成为本书多学科交叉探寻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建构的支持路径,并探索其间的实践机制与应用可能的重要思路借鉴。......
2023-08-29
本土策略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对象,涉及极为广泛的理论体系。究其特征而言,本土策略首先体现为一种尊重传统、强调归宿感、符合国情与社会发展阶段的冲突应对的哲学思路,既具有不可忽视的实践功用和理论价值,是人类对现代化社会之弊端与缺陷加以反思的一种现代性努力,也反映出人类在面向21世纪时一种更为智慧也更为平等的努力,强调注重各发展要素之间的关联内涵。......
2023-08-29
工业革命以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发生了重大变革,日趋严重的生存危机与社会问题威胁着城市的发展,也迫使人们更为迫切地探寻可以促进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与聚集模式。当然,也有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与探索城市形态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联系与影响。......
2023-08-29
全球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中国的城市生活的,也可以说,全球化加速了这一过程。中国社会也正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快速转型,在面临着与全球范围内其他民族、国家同样的风险与危机的同时,由于本身的独特性,还有许多内生性的问题。图2.1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城市发展境遇的分析维度图......
2023-08-29
生态城市的理论及实践的发展,影响着并反映了城市对可持续性建构的追求,从而促使生态城市相关的实践探索,成为可持续城市规划与设计发展的关键所在。表1.4国外低碳城市建设的积极实践总体来看,生态城市已成为中国各地城市发展的模式导向,其建设实验也已初步形成以各级行政区域为主体的梯级体系,遍布各个区域和主要城市。......
2023-08-29
我们有必要紧密联系“社会空间”的建构视野,关联现实条件与社会情境,把握社会空间的建构内涵,针对地域特征及核心问题,并防止和避免那种单一的、物质性的、急功近利的建构模式,来有效黏结传统与现代、理想与实践,促成现实的可持续发展建构的未来可能。......
2023-08-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