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影响虹桥商务区发展建设过程中的政府及市场的导向作用、相关政策指向及局部的变革力量也得到了分析探讨。......
2023-08-29
涉及自然条件、经济模式、社会状况、制度模式四个主要维度的本土观察视域,可以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城市发展特征形成一种总观考察(表2.4)。可以发现,嵌入全球体系之中的城市,竞争加剧、争夺稀缺资源;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也在转变;同时,城市文化的多元化与经济联系空前紧密,城市治理思想和模式不断创新。总的来看,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城市发展往往体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核心特性。
表2.3 城市设计运作组织模式比较
表2.4 全球化背景下本土城市发展的冲突特征总结
(1)联结性。城市的发展体现为全球力量和地方力量双重复合作用下的共同结果。这两方面的力量又包含着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多种关联要素,世界各国之间相互依赖与相互渗透日益加深。
(2)博弈性。全球化又体现为一种包容着矛盾的实践进程,似乎在提供着一种共同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实质却在各国城市的本土地域时刻激发着经济的控制与反控制、政治的颠覆与反颠覆、文化的渗透与反渗透。
(3)趋同性。全球化在推动技术和思想在世界范围内更快扩展的同时,也带来城市空间趋于同质、地方文化主体淡化及体制趋同等现象。
(4)差异性。由于资源基础、产业模式、信息获取、文化导向及本土意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球化语境下的城市图景仍呈现出不同秩序,存在重大差异,而这也正是世界多样性、发展阶段性的重要体现。
在这样一种社会情境与环境格局下,冲突的发生愈显频繁而激烈,城市危机的消弭机制愈显亟须和必要。这迫使我们必须借助更加广泛的研究视阈、更多层次的技术手段,积极拓展黏结传统与现代、理想与实践、现实与未来的内源性发展道路。基于前文的分析视野,可以进一步提炼全球视野下本土城市发展的未来面向和重要考量,其中既包括了不利因素,也暗含了发展可能,亦为可持续城市设计策略建构提供一种总括式的引导与界定:①低生态承载力、环境资源保护的被动局面,迫使城市开发的环境影响、生态保护与维育必须得到更大力度的本土关注,亟须更具可操作性的技术引导与实施保障;②以资源换发展的、大规模快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动摇着我国未来发展的根基,激发面向中国现实发展阶段与需求,促进全面协调和均衡发展的本土发展模式的探索;③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中多元价值的冲突、个我取向的加强,促使我们更加强调实践中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与互动,并密切关联传统基础、本土格局进行一种动态性的过程建构;④全球化导致社会文化、制度体系及社会生活等被影响或侵蚀,亟须发掘本土情境中的文化价值与制度可能,保有社会文化权力、创新制度方式;⑤社会阶层分化与利益冲突加剧,激发本土城市建设与改造进程中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促进制度建设有效机制的建构。
【注释】
[1]在急欲现代化的中国城市设计,公众往往被西方城市现代化的光辉成就所迷眩倾倒,缺乏对自己城市文化的自信与自尊,于是出现“示范-接受”的范式。再者,中国文化本身就具有较大的包容性与功利性,中国人思维定式上是模糊性的,一切被认为有用的都可拿来。诸如深圳、香港等这样的“舶来品”式的国际化城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这种思维模式下的产物。这些城市往往都没有深厚的地方文化根基,本身就不具备抵抗全球化的文化底蕴,在西方城市的示范压力下,必然成就这种“殖民文化”的生长。
有关冲突视野下的可持续城市设计 本土策略的文章
由此,城乡统筹的思路逐步形成与完善,而此后发布的十多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此重点体现。“国际方案征集”成为“一城九镇”城市规划与设计组织的重要方式,其城市设计思路也对之后郊区城镇的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023-08-29
全球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中国的城市生活的,也可以说,全球化加速了这一过程。中国社会也正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快速转型,在面临着与全球范围内其他民族、国家同样的风险与危机的同时,由于本身的独特性,还有许多内生性的问题。图2.1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城市发展境遇的分析维度图......
2023-08-29
生态城市的理论及实践的发展,影响着并反映了城市对可持续性建构的追求,从而促使生态城市相关的实践探索,成为可持续城市规划与设计发展的关键所在。表1.4国外低碳城市建设的积极实践总体来看,生态城市已成为中国各地城市发展的模式导向,其建设实验也已初步形成以各级行政区域为主体的梯级体系,遍布各个区域和主要城市。......
2023-08-29
作为一种预测性和实验性的应对,城市设计还将面对冲突与矛盾激发的多种可能性。因此,我们还需要汲取国际上先进的发展理念、实践经验,甚至是有益的发展路径,如“城市创造”就是西方城市设计经验与日本实际相结合的城市设计理论。......
2023-08-29
就社会行动维度而言,在上海朝向可持续建构和冲突面向和社会事件发生发展的进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商、社会组织、公民个体等由于目标与诉求的差异而在行动上呈现出现实分歧与多元冲突。......
2023-08-29
而中国特大城市、大城市则整体上体现为人口的急剧增长,中小城市人口则快速增长。而中国城市的开发节奏尤其迅速,生态承载力已接近峰值。从世界范围来看,非可再生资源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关注,保护程度较好。与此同时,尽管个人行为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通常较小,但恶劣行为的累积影响则会凸显。环境保护问题会牵涉一系列部门,需要各部门及机构调整政策方针,共同努力。......
2023-08-29
“可持续发展”是关乎人类未来生存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日益扩展和深入。虽然至今为止,概念的表述众多,但简言之,可持续发展被认为是一种正向而有益的过程,是指一个系统全方位地趋向于结构合理、组织优化、运行顺畅的均衡、和谐的演化过程。通过上述对可持续发展思想演变与内涵的分析界定,考察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与现实,则可以为可持续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内容的研究提供更为深层的思想指导与行动指引。......
2023-08-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