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5上海旧区改造与文化复兴事件的冲突发展脉络梳理表4.4上海旧城改造历史演进特征考察1所谓搭桥,是指通过制定政策、建立机制,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将中心城区旧区改造和近郊区房地产开发经营相结合,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实现联动开发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统称。此时,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上海房地产市场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相关政策法规陆续出台。......
2023-08-29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2000年曾在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指出:21世纪初期影响最大的世界性事件,除了高科技以外,就是中国的城市化。
近几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图1.1),进入快速增长期,并伴随着迅速工业化的过程,近10年来年均提高约1.26%,2017年城市化率已达58.52%,中国2030年城市化率预测可达70%。201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发生质的变化,进入以城镇人口为主的阶段,跨入了城市社会的门槛,中国的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不断改变,并引起全球层面人口的城乡布局转变。推进城市化进程,从某种意义来说,已成为今天解决多重社会问题的一个关键手段。然而,“城市化既可能是没有什么可以予以超越的未来的光明前景,也可能是前所未有灾难的凶恶兆头,因为未来怎样就取决于我们此刻的所作所为”(沃利·恩道)。工业革命以来迅猛的城市化进程,也使得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和高度集中,诱发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并伴随着工业化过程带来了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城市拥挤、住房紧张等问题,同时不断引发社会问题与生存危机。这迫使人们不得不深刻反思城市发展模式,并积极探索生存与平衡的适宜模式。
一方面,我们有必要借鉴过去人们积极应对城市化问题的有益模式及探索。虽然我们不能单纯依靠某一经典理论来达成提高效率、改良社会及实现美好生活的整合性目标,过于倚重模式也往往容易陷入“物质空间决定论”的巢窠,但无论是田园城市、城市美化运动,还是机械理性与有机疏散的思想及新城建设,事实都反映出了人们积极应对城市化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并对今天城市化进程加快伴随全球化浪潮洗礼下的城市发展途径与方法,具有重大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另一方面,必须看到,城市条件及其驱动力在当代都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区域发展和全球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城市化发展的复杂性;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已构成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体;城市也已成为促进全球化、社会与经济增长、其后变化及环境保护等各因素之间互动的“节点”(雅克,2010),并成为增长、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进程的核心。这对于处于快速推进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阶段的中国而言尤其如此。城市化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一种“结果”,更是一种重要的生产手段,且已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原因”。其中,既有城市空间“量”的增加,如城市建成区扩大、增加新的城镇等;也有“质”的提高,如旧区的改造与重组。城市化作为一种生产手段已引起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功能转变,行之有效的相关行动变得更加迫切,而留给人们的行动期限越来越短。
图1.1 中国城市化之路(1950—2030)
有关冲突视野下的可持续城市设计 本土策略的文章
图4.5上海旧区改造与文化复兴事件的冲突发展脉络梳理表4.4上海旧城改造历史演进特征考察1所谓搭桥,是指通过制定政策、建立机制,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将中心城区旧区改造和近郊区房地产开发经营相结合,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实现联动开发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统称。此时,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上海房地产市场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相关政策法规陆续出台。......
2023-08-29
“可持续发展”是关乎人类未来生存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日益扩展和深入。虽然至今为止,概念的表述众多,但简言之,可持续发展被认为是一种正向而有益的过程,是指一个系统全方位地趋向于结构合理、组织优化、运行顺畅的均衡、和谐的演化过程。通过上述对可持续发展思想演变与内涵的分析界定,考察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与现实,则可以为可持续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内容的研究提供更为深层的思想指导与行动指引。......
2023-08-29
基于上述上海社会经济发展与空间演进的阶段耦合与特征解析,并借助一种社会建构下空间建构与社会行动策略耦合的生成机制,本书将上海的实证研究具体落实于“技术路线”和“行动路线”的联结性分析。......
2023-08-29
本土策略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对象,涉及极为广泛的理论体系。究其特征而言,本土策略首先体现为一种尊重传统、强调归宿感、符合国情与社会发展阶段的冲突应对的哲学思路,既具有不可忽视的实践功用和理论价值,是人类对现代化社会之弊端与缺陷加以反思的一种现代性努力,也反映出人类在面向21世纪时一种更为智慧也更为平等的努力,强调注重各发展要素之间的关联内涵。......
2023-08-29
城市是人类最主要的聚居地和经济活动中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意义重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涉及了多层次、多维度的考察视角。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战略研究、机制建构、评价体系及与城市形态相关的考察视角,可以说构成了其中关键、核心的内容,也成为本书多学科交叉探寻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建构的支持路径,并探索其间的实践机制与应用可能的重要思路借鉴。......
2023-08-29
生态城市的理论及实践的发展,影响着并反映了城市对可持续性建构的追求,从而促使生态城市相关的实践探索,成为可持续城市规划与设计发展的关键所在。表1.4国外低碳城市建设的积极实践总体来看,生态城市已成为中国各地城市发展的模式导向,其建设实验也已初步形成以各级行政区域为主体的梯级体系,遍布各个区域和主要城市。......
2023-08-29
工业革命以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发生了重大变革,日趋严重的生存危机与社会问题威胁着城市的发展,也迫使人们更为迫切地探寻可以促进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与聚集模式。当然,也有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与探索城市形态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联系与影响。......
2023-08-29
全球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中国的城市生活的,也可以说,全球化加速了这一过程。中国社会也正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快速转型,在面临着与全球范围内其他民族、国家同样的风险与危机的同时,由于本身的独特性,还有许多内生性的问题。图2.1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城市发展境遇的分析维度图......
2023-08-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