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变化是社会现状的“晴雨表”我们中国13亿人口从哪里来?九大要素促成“两高一低”“两高一低”是人口史学上概括出的中国历史上人口变化的第一个特点,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有钱人雇用乳母,也减少了育龄妇女的净繁殖率。将犯人流放到“烟瘴之地”,也会造成大量死亡。......
2023-07-20
作为农业社会最重要的经济指标,宋代人口数的变化过程,能反映这个时代的经济发展趋势。统一之初的太平兴国五年(980),全国人口数约为三千七百多万,经百余年的连续发展,徽宗朝末年的宣和六年(1124),发展到一亿两千六百万。历代皇朝境内人口,在北宋首次突破一亿。南宋拥有略多于北宋一半的疆域面积,在嘉定十六年(1223)达到人口峰值,约略多于八千万,与北方金政权合计,超过一亿两千四百万,而南宋境内的城市人口,较低的估计是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二。这两个数字,因宋蒙战争而锐减,直至明代后期才重新回复。
总人口数的增长反映土地开发的程度、农耕技术的发展水平,而真宗皇帝亲自经手引入抗旱高产的占城稻,对于南方稻产区的人口增长,也有极重要的作用。政府不抑工商,且允许农业人口自由迁徙,农村人口遂大量流向城市,而城市人口的数量和比例,则与工商业的发展程度直接相关。在中原的中心城市和东南地区各个等级的市镇,商品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发达程度,市民阶层形成。政府掌控的物资的大规模流动,带动了水陆商路网络的成熟,全国范围内,商品顺畅流通,促成了官、民经济的全国一体化。在此基础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和会子诞生。同时,东南地区的海外贸易,也取代了唐以前的丝路贸易,使中国作为世界贸易重要终端的地位继续提升。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中国历史的整体发展过程中占据突出地位。二十世纪初日本学者推出的“唐宋变革论”,于政治体制、阶级、社会经济、文化等诸方面,将宋代作为一个新阶段—“近世”—的开始。二十世纪后期美国学界渐兴的“宋元明变革”说,部分学者又将宋作为一个旧时期的顶峰。论及对近代中国有直接影响的重要转折,就不得不关注宋。这与陈寅恪所谓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相呼应,使宋代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
有关士大夫的理想时代:宋的文章
人口变化是社会现状的“晴雨表”我们中国13亿人口从哪里来?九大要素促成“两高一低”“两高一低”是人口史学上概括出的中国历史上人口变化的第一个特点,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有钱人雇用乳母,也减少了育龄妇女的净繁殖率。将犯人流放到“烟瘴之地”,也会造成大量死亡。......
2023-07-20
明末清初,因战乱、天灾,人口再度下降。明清两代人口数为今故城县北部数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日趋安定,生活好转,人口增长。1964年7月1日零时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有67933户、290371人,其中男性142065人,占总人口48.9%,女性148306人,占总人口51.5%。1964年末行政区划调整时,将运河西部山东武城县部分划入今故城县辖,入故城县籍125499人。为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人民政府号召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速度趋降。......
2023-08-09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二)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在传统的贸易理论分析范式中,不同国家之间由于产业技术、要素禀赋的差异,使得各自在某些产业上生产成本不同。......
2023-11-27
人口外部均衡要求人口与周围所处环境即外部系统协调发展,既不能超前也不能落后,内涵主要包括三方面,即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和人口与资源环境。......
2023-08-10
德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发展循环经济立法最完善的国家之一。六是循环经济主体的社会化。大多数德国公众对于减少或回收废弃物的措施都积极回应并努力合作,公民和非政府组织已经成为推动循环经济的中坚力量。......
2023-12-02
科威特是海湾地区最大的城市,约有人口3.5万;巴林的麦纳麦和穆哈拉格亦是海湾地区的重要城市,各有人口超过2万。随着石油经济的发展,海湾诸国的人口呈急剧增长的趋势。本土人口与外籍人口的长期并存,以及本土人口与外籍人口在诸多方面的明显差异,构成海湾诸国社会结构的突出特征。然而,巴林外籍人口的数量始终未超过本土人口的数量。[460]海湾诸国的本土人口尽管数量有限,然而社会地位不尽相同。......
2023-07-31
东部地区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为代表的三大经济圈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典范。随着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进一步创立了泛珠三角的经济合作模式。泛珠三角形成9+2的概念,九个大陆的省市加上香港、澳门,形成了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特殊关系。这是我国第一个东部、中部、西部共同开展联合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