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理宗端平元年,宋蒙联合攻破金朝最后的“都城”蔡州,金哀宗完颜守绪自杀身亡,金朝灭亡。后来的杨谊部尚未到达洛阳,在城东遭蒙古军的伏击,几乎全军覆没。蒙古军队趁机掩击,宋军大部被消灭。“端平入洛”对南宋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使蒙古有了进攻南宋的口实,同时由于入洛宋军损失严重,削弱了宋军的战斗力。入洛失败加剧了南宋政权的内部纷争,导致人心涣散。......
2023-08-29
端平年间,是宋方的适应期。惯于应付金军疲沓攻势的宋军,突然遭遇蒙军的强大攻击,原先的防御体系顿时失效。蒙军不仅横扫四川的关外四州、襄阳周围京西诸州,并且深入四川、荆湖,逐城攻陷,掠杀殆尽。创残之余,宋方终于适应了长期、全面的残酷战争。从嘉熙元年(1237)起,直至开庆元年(1259),终于勉强与蒙军相持,偶尔尚能反攻。
蒙军的攻击在东、中、西三路同时或交错发动。故而对宋来说守御的形势是一直紧张的。西线战事最密集,反复遭受破坏。嘉熙元年、二年,蒙军向西袭扰邛(今四川邛崃市)、黎(今四川汉源县北)、雅州(今四川雅安),中部突进至遂宁府(今四川遂宁市)、普州(今四川安岳县)、资州(今四川资中县),向东一度进至巫峡。经过两年规模有限的“浅攻”,嘉熙三年之后,突然加强攻击力度。该年蒙军主力大举东进,攻破夔州(今重庆奉节县),进至夔峡、巫峡,大有顺流而下之势。宋孟珙军由京湖出师,于归州数次成功阻遏蒙军,迫其退去。淳祐元年(1241),蒙军主力进犯川西,再次攻克宋军重建的成都、汉州(今四川广汉市),蹂躏嘉定府(今四川乐山市)、泸州(今四川泸州市)、叙州(今四川宜宾市东)。至此,长江以北四川诸州皆已残破,每次蒙军退出之后兵民生聚,又在蒙军新一次攻击之下失守,重遭一番劫难,故而原有的收复——防御模式过于被动。淳祐三年始,新任安抚制置使余玠在四川推行山城防御体系,于诸州择山势险峻近于水道交汇处、山顶宽平有可耕之地者筑城,聚兵民于其上。大约构筑了二十余座山城之后,四川的防御体系得以简化,兵力集中于险要之地,宋军便于水、陆协同防御,而蒙军的骑兵难有施展的空间。又民众既集于山城附近,蒙军便野无所掠,即便长驱直入,亦难以长久。而宋军反择机向北反击,试图夺回川北重镇兴元府、利州(今四川广元市)。
蒙军的目标是占据长江沿岸诸州,以便于向中游进攻。受扼于江北诸山城,遂尝试另开辟战线。1253年,忽必烈率师进攻大理,次年灭大理,其后蒙军遂由四川西南叙州一带东进,试图实现南、北两路对沿江诸州的夹击。其南路军虽然受到叙、泸州宋军的阻截,但从侧翼对长江沿线诸州形成威胁,大大增加了四川宋军的防御压力。
由于蒙军一直试图由上流突破,中路荆襄地区的防御形势相对和缓。而荆襄的又一优势在于,军事统辖体系较为稳定,不像四川那样防御线漫长、军区划分复杂。端平三年制置使赵范统御无方,引发南、北军内斗而致襄阳附近诸州失守,此后,长期由名将孟珙总制防区事务,便显得较有余裕。嘉熙三年至四年,孟珙出师收复襄、郢州(今湖北钟祥市)、荆门(今湖北荆门市)、信阳军(今河南信阳市),重新将防线由长江推进到汉水。淳祐六年孟珙去世后,贾似道、李曾伯先后主政荆襄,继续强固襄阳防御,且在西面紧扼归、峡州,防止蒙军由上游突破。在巩固本区之时,中路曾多次出兵至东、西两区助战。如嘉熙元年、二年,孟珙亲自率军助守淮西黄州(今湖北黄冈市),重创蒙军;三年由归州西上,将蒙军逐出夔州。中路长期维持汉、江两线的巩固防御,使下游不致立即陷入窘境。
东面的两淮,端平入洛之时,已将首都驻防部队大量调向北面,构筑江、淮两道防线。这种“守外虚内”的新格局此后一直得以保持,两淮的布防兵力也最为充裕。故宋、蒙战争开始后,宋军的战略不再是宋、金对峙时那样,时常弃淮守江,而是将主要的抗击集中于江淮之间。蒙军对两淮的首次大举攻击,在嘉熙元年,攻陷两淮最西面的光州(今河南潢川县),并分兵四出,其主力指向长江北岸的黄州。在京湖军队的支持下,宋军在江面与黄州城下激战弥月,终将蒙军驱退。另一支蒙军由史天泽率领进攻安丰军(今安徽寿县),被宋方守将杜杲多次挫败攻势,围城三月,损失万余而退。在滁(今安徽滁州)、泗等州,蒙军也遇到坚决抵抗,无功而退。淳祐年间,蒙军连年进犯,两淮遭受严重破坏,但宋军防御严整,淮河以南之州县,大多失而复得,且一度北进,占领了淮河北岸寿春府。宋之坚守两淮,远较四川成功。
嘉熙年间三段防线的激战之后,宋方稳住了局面,其中四川形势最为不利,但总算守住了长江。而在荆襄、两淮,蒙军始终只能停留在攻掠战的层面上,所能攻陷的城池很少,淮、汉防线尚难攻破,毋论长江防线。可以说,在严酷环境的考验下,宋方体现了较强的军事潜力。这与端平之后一改旧貌,以武帅或曾在战争中建功的有军事才能的文臣统领军务,且各军区统帅能够久任,有直接关系。而在主攻的蒙方,虽然在三路皆未中断南侵,但并无整体的规划,进攻的重点也不突出,这当然延长了战争的时间。在十几年的战争中,窝阔台汗、贵由汗先后过世。至淳祐十一年(1251)蒙哥即位,始定下全力灭宋的决策,其由大理绕道进攻泸、叙州,行“斡腹”之谋,即是全面入侵的准备工作。
夔门,又名瞿塘峡、瞿塘关,瞿塘峡之西门。雄踞长江三峡之首,峡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处不及五十米,波涛汹涌,呼啸奔腾,令人心悸,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
宝祐六年(1258),蒙哥汗亲率四万大军,由利、阆(今四川阆中市)州一线南进,偏师由巴州(今四川巴中市)南进,锋锐指向重庆。复遣其弟忽必烈由河南进击荆襄,兀良合台由大理入广西,三路期会于鄂州(今湖北省武汉市)。蒙哥此次用兵,步步受阻,自该年九月由汉中南下,次年二月,至合州钓鱼城下,肃清外围之后,全力攻击孤城。但宋将王坚凭恃天险,坚壁不下。其间京湖吕文德军来援,被蒙军击退,不过钓鱼城兵精粮足,外援断绝并未对守军有直接影响。蒙军苦攻五个月,损折甚众,始终无法破城。时已入夏,蒙军疫疠流行,蒙哥汗也染疾死于军中(一说毙于飞石)。蒙军遂护丧归国,钓鱼城解围。
正当忽必烈率军渡淮之时,由战俘口中得知蒙哥死于军前的消息,但忽必烈不予置信,仍依原计划进军,由黄州渡江,进围鄂州。当时鄂军主力西进援蜀,鄂州空虚,然仍能借水军之协防长期坚守。不久,宋将高达自襄阳来援,右丞相贾似道亦自汉阳率军来战。蒙军围鄂三月,蒙哥死讯已经确认,忽必烈急于回国争位,遂匆匆撤军。兀良合台军由大理穿越广西,宋军无力阻击,直至潭州(今湖南长沙市)城下,才遇到坚决抵抗,归州守将向士璧调防潭州,守至忽必烈北归争位,召兀良合台由鄂州渡江北去,方摆脱“斡腹”的危机。
蒙军最有威胁的一次进攻,至此草草收场。宋暂时摆脱了危机,获得喘息的时间,但并不能扭转整个局势。只要攻守之势无法转易,那么在关键节点被突破,从而导致防御全线崩溃,就只是时间的问题。
有关士大夫的理想时代:宋的文章
南宋理宗端平元年,宋蒙联合攻破金朝最后的“都城”蔡州,金哀宗完颜守绪自杀身亡,金朝灭亡。后来的杨谊部尚未到达洛阳,在城东遭蒙古军的伏击,几乎全军覆没。蒙古军队趁机掩击,宋军大部被消灭。“端平入洛”对南宋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使蒙古有了进攻南宋的口实,同时由于入洛宋军损失严重,削弱了宋军的战斗力。入洛失败加剧了南宋政权的内部纷争,导致人心涣散。......
2023-08-29
当时,宋国鉴于兵力、财力明显弱于蒙古帝国,便没有坚持而同意了。此建议的历史依据确凿,因为金国就是凭借潼关——黄河防线与蒙古帝国对峙二十余年,迫使蒙军不得不借道南宋以转攻金国后方。另外,也怕造成借口使蒙军再度向南宋宣战。致使宋军夺取的诸多州郡又纷纷被蒙军收入囊中。年底,蒙古帝国派遣使者王檝到临安,严厉指责南宋“开衅渝盟”,破坏和约的行为。......
2023-09-19
待各处宋军来援,于延州西面三川口设伏,宋军步骑近万人战死,主将环庆路马步军副总管刘平等被执。宋确实是再无余力在西北进行大规模战争,但西夏也已尽其全力,它比宋更经不起人员的损耗,杀伤敌方大量兵员之后,己方也伤损颇多,且并未取得重要地区或城市,在战略上未获得明显的新优势。......
2023-08-29
三日,蒙哥亲督诸军战于钓鱼城下。这日,蒙古东道军史天泽率部也到达钓鱼城参战。钓鱼城攻守战十分激烈,凭借强大的攻势,蒙军多次强行登城,如千户董文蔚奉蒙哥汗之命,率所部邓州汉兵攻城,但因所部伤亡惨重,被迫退军。据《元史》本传及元人文集中的碑传、行状等所载,不少随蒙哥汗出征的将领战死于钓鱼城下,可见钓鱼城之战的酷烈及蒙军损失之严重。......
2023-08-29
而当蒙古势力崛起之后,这条容易被风沙填平的边壕,以及散布于漫长防线上的兵力,根本无力阻止蒙古军的入侵。宋由是得知金为蒙古所侵,至有亡国之危。在金灭亡之后,蒙古人很可能按照原先宋金的关系来设计宋蒙关系,故要先向金争取尽量有利的地位。1211年蒙金战争,蒙古军于野狐岭战役消灭金军四十万,金朝至此无力反击。由蕲州守城战参与者留下的记录来看,宋于调兵救援方面,固然极显拙劣,而金军的战斗力和士气也极堪忧。......
2023-08-29
而围攻鄂州的蒙军长期屯兵于坚城之下,后方补给不足,再加上军中疫病流行,战斗力减弱。成功挫败蒙古大军对鄂州的包围,贾似道功不可没,他在给宋理宗的捷报中大大夸耀了自己的功绩,故意隐瞒了曾经向蒙古忽必烈求和的事实。客观而言,钓鱼城之战是此次战争的转折点,但对于不甚了解蒙古内部状况的南宋朝野而言,鄂州之战才是扭转乾坤之举。贾似道作为鄂州之战的南宋军队统帅,并无失职的表现。......
2023-08-29
蒙古军队此次进攻原本带有试探性质,兵力并不是很多,在接到南宋的议和请求后,开始从两淮地区后撤。蒙古军队的撤退并非放弃进攻南宋,而是准备积聚力量,一举消灭南宋。三路蒙古大军号称百万,雄心勃勃,试图一举灭亡南宋。除了四川、襄阳,两淮地区也是宋蒙激战的重要地区。接连在淮西受挫后,蒙古军队开始逐渐撤离淮西。至此,长达六年的第一次蒙宋战争,以蒙古的失败而告终。......
2023-08-29
蒙古与宋通好,意在联合灭金,因此对南宋表面上的和好并不满意。理宗召集臣僚商议,拒绝了蒙军的要求。蒙古和金朝相继派遣使节至襄阳和临安,争取南宋的支持,南宋面临外交政策上的重大抉择。四月,理宗召大臣集议,南宋有关和战的争论再度展开。宋军在向洛阳挺进的过程中,遭遇蒙军埋伏,伤亡惨重。八月初,宋军全线败退,恢复三京的军事行动宣告失败。他处分了主战的郑清之和赵氏兄弟等......
2023-08-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