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出乎意料的是,此后,却进入了长达十几年的“秦桧专权”时代。对于这一现象,后人的解释是,秦桧用了一些特殊的手段以达到“专权”的效果。秦桧遂得以独自裁处朝廷政事。而秦桧的需要,在绍兴十二年之后,不外乎是长久维持其“专权”。欲收兵权,方有和议,故而抑武是秦桧专权的立足点。秦桧遂使御史攻逐之。这些对付武将的手段,也是确保和议与维持秦桧本人权威的应有之义。据说秦桧的强势,已令皇帝感到恐惧。......
2023-08-29
在当时参与诛韩的大臣中,史弥远的地位不高,但是太子师的身份,使他得益不少。诛韩之后,史弥远升为参知政事,同为执政的卫泾以其过于强势,复谋驱逐之。而正因太子将宫内探知的讯息转告他,史弥远才得以用手段逐走卫泾。杨后无子,与宁宗所领养的太子赵询互为倚靠,而弥远遂由此与杨后缔为同盟。史弥远作为外廷文官集团的人物,沿用韩侂胄的故习,结宫廷中的重要人物以自固,这已非寻常的文官政治了。
在外廷,史弥远的自固之术也颇堪称道。虽不免任用私人,但很注重所用者的资历和才具,尽量符合文官体系的秩序,示人以公。他也很擅长收拾人心,求得舆论的谅解。他取代韩侂胄之后,立即为道学正名,侂胄专权时期受到迫害的,予以复官、追赠。朝中又立即起用道学名流。终其一生,道学传人若忤其意,仍会受到打击压制,但多由个别的人、具体的事所引起,即使其执政后期与理学家群体发生重大冲突,也未尝发生过韩侂胄那样的清洗。对于当时很活跃的太学生,时或纵容、时或打压,针对具体事件有不同态度。总之,史弥远深悉引导与打击并用的手法,使不同立场的官员,能为他所用,在种种纠葛中,仍能令政事朝着他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其强硬实不下于韩侂胄,然其姿态之曲尽其妙,其手段之变幻莫测,却远非侂胄所能及。
早在嘉定元年底,与史弥远共同参与诛韩的宰执,已尽遭弥远排挤,自此便开始了弥远独相的时代。持续到嘉定十三年,他的地位未遇到挑战。但在这一年,太子去世。他面临诛韩之后第一次真正危机。
高宗以后,诸帝子嗣自来不旺。宁宗收养赵询,也为堂弟沂王赵抦收养赵贵和为嗣。次年,询卒后,贵和与皇帝关系最近,遂改名竑,以为皇子,将以继宁宗之统。弥远旋又觅宗室与莒为赵抦之后,改名贵诚。弥远与故太子是熟悉的,但对竑却无了解。竑好鼓琴,弥远购得一名善鼓琴之美人,使侍竑,且厚赡其家。由是竑之动息,弥远知之无遗。竑痛恨弥远之专权,常暗自切齿,称以后即位,要将弥远“决配八千里”,流放至广南路新、恩、琼、崖等州。弥远尝试着修复关系,曾于七夕节进奇巧之具,竑乘醉碎之于地。弥远深知晚景堪忧,遂以其心腹郑清之全力培植贵诚,欲以之取代竑。而竑自以为地位稳固,丝毫不觉。
嘉定十七年八月,素来体弱的宁宗终于到了弥留之际,史弥远如开禧三年那样,再次投入紧张的密谋之中。他请杨皇后之侄杨谷兄弟,再三哀恳杨后助他改易皇位继承人。竑与杨后亦不睦,对她与史弥远的关系颇有微词。但毕竟是废立之事,干涉太大,令杨后犹豫再三。出于自身安全的原因,也考虑到维持她与史弥远的坚固同盟的好处,杨后终于勉强同意。于是,又一份借用宁宗名义的诏书被炮制出来。
闰八月,宁宗崩,竑翘首企盼皇位自然降临,而史弥远由宫禁之中遣人宣召的,却不是他。他从墙隙中窥见人来人往,却是过其府而不入。天明后,终于有人召其入宫,引至宁宗柩前行礼毕,至殿中听宣遗诏。竑很惊讶自己仍站在殿下,更惊讶殿上御座已有人占据。直至百官下拜贺新皇即位,才醒悟过来,大呼大叫,不肯叩拜,被夏震捽首下拜,听杨后读完“遗诏”,是贵诚(改名昀)即位,而他被封为济王,安置到湖州。
这是与光宗被黜、宁宗继立同等性质的事,由史弥远一手策划完成,则较之赵汝愚等人三十年前所为,更不正常。这本身就说明臣强君弱的格局已难以挽回,而理宗出身久已平民化的宗室之家,莫名其妙被捧上帝位,对史弥远的感戴之情,伴其终身。而弥远遂得以在理宗朝掌权九年。其独相、专权达二十五年,宋代无有其匹。
有关士大夫的理想时代:宋的文章
但出乎意料的是,此后,却进入了长达十几年的“秦桧专权”时代。对于这一现象,后人的解释是,秦桧用了一些特殊的手段以达到“专权”的效果。秦桧遂得以独自裁处朝廷政事。而秦桧的需要,在绍兴十二年之后,不外乎是长久维持其“专权”。欲收兵权,方有和议,故而抑武是秦桧专权的立足点。秦桧遂使御史攻逐之。这些对付武将的手段,也是确保和议与维持秦桧本人权威的应有之义。据说秦桧的强势,已令皇帝感到恐惧。......
2023-08-29
孝宗赵昚以奋发有为之姿态,登基伊始,锐意恢复。没有出现“权相”,但出现了宠任近习的迹象,他与朝士之间所起的风波,多由于此。光宗赵惇虽是孝宗亲子,却远不如身为高宗养子的孝宗那样尽孝。正因不孝,光宗终被群臣所逐,而立其子宁宗赵扩。光宗被大臣所废,以及权臣政治一直持续至南宋将亡之时,都是皇权不振的后果。不过,孝宗至宁宗朝,是宋政权相对安全的时期。......
2023-08-29
武周至唐玄宗时期的契丹,长期动荡,实际上处于实力下降的通道中。唐的布置,当然使契丹的发展步履维艰,但更令自身陷入困境。玄宗将全国逾三分之一的兵力置于东北境,其中一半以上又专用以对付契丹。且内战突起之后,大批幽州汉人主动归附契丹,增强了契丹的实力,又为阿保机提供了中原的信息和中原式的谋略。此后,契丹大军便以幽州为攻取对象。这种倾向,在契丹政权此后的发展历程中,有增无已。......
2023-08-29
文治与武功对举,它本着文官治国、儒术治国的原则,以发达的文官系统,追求以非暴力的手段达到较好的管理效果。在科举兴盛之时,学校蓬勃发展起来。真宗朝,个别私学已有较大规模和影响,于地方文化与科举贡献甚巨,并推动了官学的创立与普及。“藩辅”者,京师近地及府、节度州,如此,则官学先普及于地区中心。至崇宁三年,徽宗下诏废除科举取士,一律通过学校递升—太学释褐来命官。......
2023-08-29
在祥光瑞云的辉映之下,在泰山完成了封祀上帝与诸神的庄严仪式,继之以社首山上祭祀地神,完成了历史上最后一次封禅。宋方专程派官员携带礼物至境上通报,东封之时大队人马移动,请契丹不必猜虑。封禅事件,后人大体视之为闹剧。对于黔首,一般认为东行之举严重干扰民众生活,徭役顿起,加重社会负担。东封之后还有西祀。大中祥符四年,真宗又西赴汾阴祀后土。“东封西祀”几乎成了真宗朝在后人眼......
2023-08-29
新誓书的主要内容是辽方获得银、绢各十万的新增岁币后,不再要求归还关南之地。这种君臣关系几乎完全停留在国书上,但宋所求,不过也就是最低限度的“臣属”关系以维持其基本的国际威望。宋、夏战争结束了,但辽、夏关系却迅速恶化。所以两次辽夏战争结束之后,仍以夏的屈服、称藩如旧,来恢复此前的关系。不过,确实有很特殊的原因在起作用,即次大国有可能成长为第三个大国,这不是当时宋、辽、夏关系的秩序决定者所乐意看见的。......
2023-08-29
陈寅恪之宋于文化上的“造极”之说,或更切合实际。宋代国家干预较少,没有政府发起的土地调整。宋可以称为全面开放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跃的程度与连续发展的时间,可说是空前绝后。宋之内政稳定,不仅有赖于强有力的官僚制度,也得益于科举制参与创造的较为公平、活跃的社会气氛。......
2023-08-29
哲宗的皇位和革新事业,都由徽宗继承下来。而到了徽宗朝,虽“富国”的旌旗招展,旗下却站满了不择手段牟取私利者。以“国”的名义掠取私人的财富,这本就是王安石“抑民豪夺”政策的初衷,在徽宗朝,民间财富加速流向官府,终导致官民的严重对立。但对幽云用兵极不顺利,充分证明了徽宗对于本国国力的信心是没有凭据的。......
2023-08-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