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 为什么古文改革直到宋朝时才成功古文改革始于中唐,成于北宋。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唐书》把韩愈视为唐代文章第一人,是古文改革成功的一大标志。直到宋朝,他发起的古文改革才真正成功,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才得到世人公认。对于韩愈在古文改革运动中的影响,陈寅恪先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隋文帝对此颇为赞赏,但在下议公卿时遭到排挤。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对此深恶痛绝,他上表谏阻皇帝迎佛骨的行为。......
2024-01-23
宣和七年十一月十九日,完颜宗望率东路金军,自平州侵入宋燕山府路。十二月十日,郭药师以燕山府降金。十二月三日,完颜宗翰的西路金军,也攻陷宋朔、武州,即刻进入宋河东路,当月十八日围太原。及时从太原逃回的童贯,于十六日回到开封,受此惊吓的徽宗,召集各地军队至开封“勤王”,并于四天后以皇太子为开封牧,想将京城防务交与儿子,自己逃到江淮一带去。十二月二十三日,给事中吴敏、太常少卿李纲坚持要徽宗传位给太子,才可逃离。徽宗此时已坠入自卑的谷地,又急欲逃离险地,不敢违戾,当即写了退位诏书。十天之后,声名狼藉的新任太上皇帝南逃。
新即位的钦宗,立即更新人事,将徽宗的宠臣或诛或流,起用新人,加固城防,力图凝聚人心,提升皇室的威望。但金军未给对方复苏的时间。东路完颜宗望军在谙熟宋境形势的郭药师的引导下,势如破竹,于靖康元年(1126)正月初二攻占浚州(今河南浚县),渡过黄河。钦宗也两度欲逃亡,为李纲等所阻,遂专心经营防御,以李纲为东京留守、“御营京城四壁守御使”,负责开封城防。同时遣使往金军求和。
正月初七,金军抵开封城下,立即开始四面攻城。然而开封坚城并非辽境诸京可比,数万军民协力防拒之下,金军一时未能得逞。数日之后,便时攻时止。而在战事紧张进行的同时,缺乏坚守信心的钦宗急欲求和,对于宋的命运来说,使节往返似乎更有决定意义。从正月二十日开始,诸地勤王部队——主要是种师道的陕西军队——络绎到来,“号二十万”,人心稍定,但和谈仍然紧张地进行着。
使者带回的和谈条件,可说是史无前例地苛刻:犒师之物,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绢一千万匹,马、驼、骡、驴之属各以万计;尊金主为伯父;南逃的燕云之人全部“归还”金;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之地;又以亲王、宰相为人质。
但凡是宋能够做到的,都竭力去实现:绢如数交付;金银数严重不足,在开封全城尽力搜括之后,得金三十余万两,银一千二百余万两;遣宰相张邦昌与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至金军为质。其他诸条也基本接受,包括割地之事,情急之下,也一一应允了。
当然,所有这一切,都不是一口应承下来,而是在多个回合的磋商中逐渐确定下来。这个过程中,形势急剧变化着,尤其是勤王大军既然已大批赶到,金军也暂停围攻,那么宋方何必急着达成协议?除了宋方缺乏抵抗意志是一个根本原因,现实的危机也仍然是存在的。围攻仅十日之后,开封城内已是粮食紧缺,物价高涨。承平日久,军民难以长期忍受这种艰苦的日子,愈往后,发生内变的可能性越大。再则,号称二十余万的勤王部队,实际上不过数万人,虚张声势而已。当时师道说:“吾兵少,若迟回不进,形见情露,只取辱焉。今鼓行而前,彼安能测我虚实?都人知吾来,士气自振,何忧贼哉!”而他们的战斗力,也很难信任。城下之盟商谈中,驻于城外的陕西将领姚平仲以万人袭金营,尚至败逃,若驱之野战,更不堪任使。也正是袭营事件,导致宋最后下决心同意割地。
金人尚不至如宋人那样惧战,不过也觉得形势莫测。对方的军队从各地汇聚过来,声势渐大,长期顿于坚城之下,实非良策。而东路金军得郭药师之助,进展过快,起兵后月余就到了开封,西路金军却在太原城下停滞不前,会攻开封的计划受挫。权衡利弊,完颜宗望认为,不妨出个难题去消磨宋人的斗志。若宋人竟然愿意接受,为此凋残国力,这仍是个对金有利的结果。所以待宋人实现或应允了其他条件,宗望暂缓催逼开封再也无法搜括到的犒军金、银,渡河北归了。
金人一走,满朝上下,皆以为危机已过,“太上皇”亦欣然返京。防务松懈下来。钦宗未接受种师道的提议,而是让勤王大军各回旧驻地。种师道又建议乘金军渡河时,半济而击之,又被钦宗否决。但钦宗并不能坚决地履行城下之盟。金军撤离三日之后,群臣便纷纷上言,要求毁约。理由是,割出三镇,河北、河东各失其半,要害尽失,以后国境的守御就极其被动。钦宗当然也不想在即位之初弃地千里,众说纷纭之下,失了方寸。此前已派出使者至三镇,令其交割与金人,一月之后,复遣使往谕,令各自坚守。
张氏壁画墓中的《散乐图》(宣化下八里辽代墓室)。其人物形象及服饰有汉人也有契丹人,反映出明显的契丹、汉族两种习俗并存交融的特色。
但是,坚守是要有条件的,违约,当然也有进一步的风险,宋廷显然对于这一点没有清晰的认识。那些要求背约的朝士,对于割出三镇的后果都言之成理。钦宗不愿割出“祖传”的土地、三镇军民不愿舍弃大宋而成金朝顺民,其心亦可嘉。但他们似乎都从来不考虑,已达成的协议随手推翻,这在当时的宋金关系中,是多么严重的行为。据围城期间往还两军、助成城下之盟的郑望之回忆,起初种师道坚持不可应允割三镇、城下不可仓猝求战,应待其弟种师中率秦凤路二万人赶至,形势改善,金人愈不敢战,待其撤围过河,尾袭之,可期必胜,但李纲却绕过种师道,支使争功心切的姚平仲袭营,致败军覆师,人心惶惶。郑望之本人自金营使归,也再三奉劝不可割三镇,皇帝却定议要割弃。而割弃之后又决意反悔,致使形势大坏。
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不难猜想。钦宗下诏,令三镇坚守,但西路五六万金军此时正在围攻太原,无法想象没有外援,太原可以坚守到金军气沮而退。朝廷既有此命,则朝廷便有责任遣兵赴援。朝廷遣姚古、种师中两军共十五万,先后由河北入河东,分别溃于太原府东南面。而种师道病危,其余将领,皆无统帅之才。没有名将,名相却是有的,李纲既已在正月的围城之役中表现了才能,皇帝再次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仍以副宰相身份,率军北上。然而此事却是周折甚多,问题在于李纲本身。五月十九日钦宗召见李纲,谕以援太原之事,纲以书生不知兵力辞。钦宗不理,迳自颁出敕令。李纲在四日之间上章十余,说明不愿担当的各种理由。直至有人提醒他,小心皇帝反目,才“惶恐受命”,一拖再拖,六月二十七日终于不得已起行,过了黄河,便在岸边休整,累累上书,建议皇帝在黄河以南修城池,又欲大造兵车。多次催促无效,九月十三日,当李纲仍率军停留在千里之外的怀州时,太原苦守近九个月,终于陷落。东、西两路金军随即再次南下。
有关士大夫的理想时代:宋的文章
贰 为什么古文改革直到宋朝时才成功古文改革始于中唐,成于北宋。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唐书》把韩愈视为唐代文章第一人,是古文改革成功的一大标志。直到宋朝,他发起的古文改革才真正成功,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才得到世人公认。对于韩愈在古文改革运动中的影响,陈寅恪先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隋文帝对此颇为赞赏,但在下议公卿时遭到排挤。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对此深恶痛绝,他上表谏阻皇帝迎佛骨的行为。......
2024-01-23
至绍兴五年,数以百计的乱事基本平息,高宗获得了一个安定的后方,政权的重建始在内部基本达成。所以宋控制区域内的平叛过程,也就是宋、齐政权实力共同增长的过程,并且双方之间的实际控制线也日益清晰,俨然敌国。伪齐被赋予灭宋的重责,在其境内及南部边界,它是作战的主力。金代观音菩萨造像大军退到邠州,极其失望的张浚会集诸将,追究失利的责任,并当场诛杀赵哲。面对潮水般的弹章,高宗不改初衷,继续表示对张浚的支持。......
2023-08-29
第三阶段,则自宋咸淳四年忽必烈困襄阳始,欲以举国之力,自关键节点攻入,席卷而下,直至攻占宋之全境。襄阳守将吕文焕不断遣军出城反击、攻袭长围与其他工事、烧毁攻城器具,尽力破围。至咸淳八年,蒙军已围城四年,因襄阳原先囤积粮秣极多,故迄未缺粮,但盐、布等物紧缺,汉水下游郢州宋军于该年春汉水暴涨之际,强攻至城下,一度运入物资。襄阳军民再无斗志,四日之后,吕文焕出降。临安降,南宋亡。......
2023-08-29
宋自太祖开国,虽然统一宇内,结束了军阀政治,集大权于中央:但对域外民族,却始终无力征服。所以一到太宗之世,域外民族就相继寇边。后逵又为其下所杀,于是行逢进据朗州,宋兴,行逢死,子保权嗣,其将张文表称乱潭州,欲进袭朗州,保权恐惧,乞援于宋。宋初的政治,就是天宝以来的军阀政治的反动,其结果为中央集权。可见太祖立法之初,也具有深意。还有提倡气节和崇尚儒学,留到三十六章再讲。......
2023-08-17
[10]在宋人笔下,似乎宋朝自诞生之日起便一扫前代重武轻文之弊,确立起崇文抑武之风,常被他们引以为据的,便是宋太祖“宰相须用读书人”与“欲武臣尽读书”两句名言。朝堂上话题的转换,令人觉察到时代变迁的迹象,太祖“欲武臣尽读书”究竟意味着什么,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宋太祖不但说“宰相须用读书人”,多次表示“欲武臣尽读书”,自己也勤于读书,尤其喜欢阅读历代史书,经常读书至深夜,称读书能增广见闻。......
2023-08-29
据《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贡茶在宋朝极盛时,高达40多种。宋朝末年开始出现散茶制法。宋朝时期,饮茶方式逐渐发生了新的变化,煎茶法由于繁琐复杂而开始走下坡路,新兴的点茶法成为时尚。宋朝茶文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宫廷风俗的影响密不可分。因此无论民间饮茶的文化特色还是形式内容,都带有明显的贵族色彩。茶文化在这种高雅的文化范畴内,得到了丰富全面的发展。......
2023-08-13
据说元丰四、五年的军事失败令他受到极大压力,故焦虑至死。神宗殁后,其子赵煦继位,年仅十岁,神宗母高氏称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事实证明,高氏终其一生,始终激烈反对新法。废青苗法,前后争议半年。但在司马光的坚持下,立即废除了免役法。新法新政之废,如此彻底,其中明显有意气之争。而列入当时所谓元祐“党籍”的,本人闲废以外,子孙亦终身“禁锢”,不得在京师附近为官。......
2023-08-29
★魔|术|导|语★有一部电影叫《越狱》,生活中硬币也能越狱,是不是真的呢?②“因为这枚硬币有着超强功力,所以主人想了很多方法来阻止它逃跑。”③“只有围墙并不是一个很保险的方式。主人还要求追加天花板,防止它从上面越狱。”⑩将一元硬币放在火柴棒围起的城墙里面。展示强大的“保安系统”给观众欣赏。把火柴盒放在旁边,再把名片拿起来,一元硬币已经成功越狱了。大家都会以为是这枚硬币有超强功能呢!......
2023-08-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