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宋代辽国统治格局及其危机产生

宋代辽国统治格局及其危机产生

【摘要】:并以重兵驻扎的方式,弹压诸部的反抗。西北路招讨司驻于镇州,以重兵保证其强大的控制。辽廷穷于应付,在最危急的寿昌五年,甚至向西夏求援。及至辽末,在很大一部分部族中,辽的影响力还是相当强大的。势力分散的女真部族,于辽固然是弱势的力量,但大部分部族,只是为辽所羁縻,而享受高度自治。但入辽以后,它得益于辽在女真地区建立的统治体系、交通网络。而在数年之间,辽对这块化外之地的争斗竟然毫不干预。

辽政权建立以来,一直具有“两面性”,既有向南往汉地发展的追求,又注重对草原地带的控制。澶渊之盟以后,南面的事务限于巩固幽云地区的统治,圣宗朝对高丽的多次征伐,终于迫使高丽臣服,不过在疆域上并无收益。辽兴宗朝与西夏战争,几乎是一无所得。唯独在北方获得了巨大成功。

上京,辽国都城,即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神册三年(918),辽太祖命汉族大臣康默记总理修建,百日竣工,称为皇都。

西北疆的基调确立于辽初,辽太祖西征大军直抵阿尔泰山以西,以蒙古高原为中心的广大游牧区,已在其控制范围之内。不过,这毕竟是一种间接的控制——类似于唐代的羁縻之制。而且阿保机西征的成果不可能安然维持上百年,辽政权需要不断付出努力去巩固战果。蒙古高原腹心地带好战的游牧族乌古、敌烈、阻卜人,部族众多,而相互之间的关系又极为复杂。为镇服这些部族,辽倾注了极大的心力。

在辽太宗以后,这些西北部族有两个活跃期:辽圣宗朝与道宗朝。在圣宗登基之初的乾亨四年(982)十二月,辽开始征讨阻卜,至统和二年(984)底告一段落。至统和十五年,战事重起。自此,各部反辽的战事持续至圣宗朝末,此起彼伏,史不绝书。诸部之叛这一现象,其实是与圣宗朝在西北的开拓政策直接相关的。较之太祖阿保机,圣宗显示了直接控制西北的意图,这一企图与诸部摆脱控制之心态相互激荡,使战事愈演愈烈,终须以一方的彻底胜利而告终。若从统和十五年战事激化算起,西北的动荡持续了三十余年,辽终以强力镇服西北诸部。并以重兵驻扎的方式,弹压诸部的反抗。从统和二十二年起,辽在蒙古高原的核心地带,建立多个边防城。自上京临潢府东北的泰州(今黑龙江省泰来县塔子城)向西,依次为静边城、巨母古城(此二城近今呼伦河)、河董城、皮被河城(此二城在克鲁伦河流域)、防州、镇州、维州、招州、窝鲁朵城(此五城在蒙古高原腹地、杭爱山脉至乌兰巴托之间),九城首尾相连,标志着辽的力量由大兴安岭西麓一直延伸至蒙古高原腹地。西北路招讨司驻于镇州,以重兵保证其强大的控制。

这种稳定的态势仅仅保持了四十年,由道宗咸雍五年(1069)始,西北部族进入反辽的高潮,整个西疆一度完全陷入战乱。辽廷穷于应付,在最危急的寿昌五年,甚至向西夏求援。经过分化、迁徙、大军镇压、增筑新城等方式,辽终于平定了蒙古高原的乱局。但比起圣宗朝,道宗朝对于蒙古高原已是被动应付,控制力衰退。

辽在蒙古高原的经营,可作两面观。一方面,它对诸部族恩威兼施、镇抚并用垂两百年,虽然诸部时时起而反抗,但诸部之间互不相下,更未形成反辽的共识。及至辽末,在很大一部分部族中,辽的影响力还是相当强大的。故而耶律大石西行途中,在可敦城(即镇州)会集十八部,获得支持,形成了西征占领中亚大片地区的实力。但另一方面,在西北方向倾注了太多的关注、投入太多的力量,尤其是调集了数万精锐骑军屯驻蒙古高原,严重影响了对其他方向的关注。

辽墓壁画。壁画反映了中国古代北方辽国的经济宗教民俗等各个领域的面貌。

辽失察的方向,是东北方。尽管在初期灭亡东面的渤海国之后,辽对渤海遗民、对更东面的高丽,都曾耗去不少精力,但与他们族属相近的女真,安然在羁縻状态下默默发展。女真分为数十部,散布于东至鄂霍茨克海、西迄大兴安岭、南抵鸭绿江长白山、北达外兴安岭的广大区域中。势力分散的女真部族,于辽固然是弱势的力量,但大部分部族,只是为辽所羁縻,而享受高度自治。辽之施于女真者,不外如是:辽初徙女真诸部酋长于辽阳以南,以利监管;辽使经由某些部落居止处,赴鄂霍茨克海边觅猎鹰海东青,沿途需索无艺。女真人在反辽战争开始后,以此为例,声讨辽对他们的欺压,甚至辽为维护东境的安定,派官裁定各部之间的纠纷,也被视作是一种罪行。当然辽的这些作为,比起女真起兵后所为,算不上暴虐,只是一个民族生发起来了,它觉得自己有权拒绝这种待遇。

辽给女真带来的好处,却是实实在在的。当然,契丹人自己是无意识的。其一,辽灭渤海,且将渤海国民西迁,为女真的发展留下了空间。其二,女真这个后发的民族,人口已有不少,不过,社会组织形态演化缓慢,一直无法集聚为较大的规模。但入辽以后,它得益于辽在女真地区建立的统治体系、交通网络。女真部落相互之间的联系,也由于同样处在契丹的统治之下而建立起来。

与辽长期周旋的过程中,松花江畔的女真完颜部强盛起来。它的策略是,顺从于辽,借辽的庇护,发展自身力量。如其他部落的女真反辽之时,完颜部必然用力为契丹作战,借机收集器甲,或吞并其他部落。为辽打通鹰路,是它的最大贡献。长期表示顺服的收益很大,十一世纪最后几年盈歌为完颜部长之时,该部已很强盛,有“甲兵”千余,但辽全未警觉到其中潜在的危机。

满千的女真部落很快就强盛了起来,连高丽都开始同它通消息。但数年之后,盈歌之侄乌雅束继立之后,因争夺曷懒甸(今长白山以东图们江流域),女真完颜部与高丽之间的关系恶化。高丽显然不愿倾全力以赴之,几次战役以后,退出曷懒甸地区。而在数年之间,辽对这块化外之地的争斗竟然毫不干预。到了两边讲和,大事已定,辽天祚帝的统治时期已经过去了一半,乌雅束死,其弟阿骨打(后名“旻”)继位,时为辽天庆三年(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