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他还独创了一种书法字体,瘦挺飘逸,锋如兰竹,被称为“瘦金体”,他用这种字体写了《草书千字文》,为世之绝唱。所以,《草书千字文》的价值不仅在于艺术价值,还在于工序价值。《草书千字文》卷,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白色麻纸,长11.7米,在当时,制成这个尺寸的纸,还要无接缝,是非常困难的,需要上百道工序。......
2023-07-30
宋徽宗赵佶像
哲宗、徽宗性格上有较鲜明的差异。哲宗在神宗灵柩前即位,祖母高氏向群臣推介说,冲龄的小皇帝“绝不好弄”。意即稳重、不顽皮。反之,哲宗去世之时,向太后(神宗皇后)与宰相讨论继位人选时,倾向于立哲宗的异母弟端王赵佶,宰相章惇直截了当地说:“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建议立哲宗同母弟赵似。对向太后来说,哲宗和他的兄弟们都是庶出,和她的关系都是那么远,但她和高氏一样,坚决反对新政,大约也怕赵似继位,继续推行新政,希望新皇帝和哲宗的距离稍远些。向太后的提议获得知枢密院曾布的赞成,赵佶得以继立,即徽宗。
宋钦宗赵桓像
章惇为这句话付出惨重代价,不到一年,由宰相贬为雷州司户。不过他确实慧眼识人,大概没有一个词比“轻佻”更能刻画徽宗作为一位政治人物的特征了。《宋史》称其“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这是“轻佻”的最直观表现。他好文辞擅书画,但这对他做皇帝并无帮助,反而使他乐于拔用自甘作“清客”的无行文人。如李邦彦“善讴谑,能蹴鞠,每缀街市俚语为词曲”,竟秉国政,人称“浪子宰相”;蔡京先以书画见幸,又以青词固宠,前后任宰相十五年,二人于徽宗、钦宗朝的政治,为害甚烈。徽宗对奇花异石感兴趣,又致朱勔以“花石纲”之名搜刮东南,扰乱民间,直接导致方腊起事。当时所谓“六贼”,其中童贯、李彦、梁师成三人为宦官,蔡京、朱勔二人是他的艺术同好。他的风雅,若就其对国事之影响来看,恰是“轻佻”的同义词。
徽宗的“轻佻”与北宋末政局更为直接的关联,是他好夸饰,喜更张,行事任情,过度自信,对形势总是作过分乐观的估计。《宋史》的评价是“恃其私智小慧”,意谓自作聪明。正是这种性格使他受惑于蔡京“丰亨豫大”之说,深信天下已富足,可供他恣意挥霍。从开封所储钱物之数来看,官府确实丰裕。徽宗朝在神宗、哲宗所建府库之外,复建大观东、西库,宣和库,收贮钱、金银、细软、香药,仅贮钱的西库就一度储藏三千至四千万缗。而北宋末年靖康元年(1126)底,开封仅绢一项,便有一千四百万匹。蔡京向他报喜,仅是钱币即有五千万缗,国家已富到极点,可以备礼制乐,以宣示皇上之功业。于是“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作《大晟乐》,制定命宝”。以“九鼎”为首,徽宗朝仿造先秦青铜彝器,以拟于上古贤君;建明堂,修方泽,以通于天地;加之以崇道,册封自己为“教主道君皇帝”,是欲重新构建神祇体系,并在其中为自己寻找这些穷工极巧、体现了时人最伟大的想象力的器物和景观,是徽宗的虚诞狂妄的产物。但他并不仅仅追求虚的一面,责任感驱使他去牢牢控制权力。由于具备艺术家的想象力和自由精神,他不愿像“祖宗”那样努力去控制权力的边界,更不会着意重建“异论相搅”的政治氛围。他不循皇帝与三省、枢密院共同决策的成例,诸事喜欢“出自圣断”,以私意发下“御笔”,且要求坚决执行,不许臣下拖延,更遑论抵制,所谓“稽留时刻者,以大不恭论,流三千里”,臣下也无从稽核御笔的真实性。这不仅为宦官和个别权臣假借其名义发布命令开了方便之门,更破坏了权力制衡的制度设计,将徽宗一朝的政治运作推向偏执无度的境况。
宋徽宗《听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幅所绘正是赵佶本人行乐时的状况。
一个重要位置。而打造“天造地设,神谋化力,非人所能为”的园囿“艮岳”,更是直接按想象中的“仙境”来设计。
宋钦宗朱皇后像
他所器重的人,除了善阿谀、会玩乐的清客型文人之外,尚有精于聚敛的“能臣”,如吴居厚;又有深具豪侠气质的文人,如王黼,都位至宰辅。然而他最为信任和依赖的却是宦官。北宋称得上“权阉”的宦官,基本上都出在徽宗朝。童贯、梁师成、谭稹、杨戬、梁方平、李彦,或敛天下之财,或总天下精兵,以致权倾天下,外廷之宰相,也需谄事宦官。撇开对于宦官的道德评判,这样的状态也是畸形的:在没有“权阉”传统、所有重要国家事务都有相应官员和机构负责的宋朝,宦官的重要性达到如此程度,这只能说明,徽宗不习惯与士大夫合作。他所重用的官员,基本“素质”是善于迎合。但即使是这样的官员,他仍觉得用起来不如宦官那么直接、有权威——尤其是兵事,可不是文官能担当得起的。一个缺乏政治智慧的君主,又追求绝对的权威,直接的后果便是败坏旧有的稳固秩序,成为孤家寡人。
正是这样一位“轻佻”的皇帝,导致亡国的大结局。
有关士大夫的理想时代:宋的文章
不仅如此,他还独创了一种书法字体,瘦挺飘逸,锋如兰竹,被称为“瘦金体”,他用这种字体写了《草书千字文》,为世之绝唱。所以,《草书千字文》的价值不仅在于艺术价值,还在于工序价值。《草书千字文》卷,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白色麻纸,长11.7米,在当时,制成这个尺寸的纸,还要无接缝,是非常困难的,需要上百道工序。......
2023-07-30
史弥远派门客以给赵竑治病为名来到湖州,逼迫赵竑自杀,并杀害了赵竑的幼子。宋理宗和史弥远为掩人耳目,辍朝表示哀悼,又追赠赵竑为少保、保静镇潼军节度使,允许在临安济王故宅办理丧事。宁宗末年的皇位继承问题,以及随后发生的湖州之变,引起士大夫群体,特别是道学集团的极大不满,道学士大夫与史弥远决裂。湖州之变后,朝廷对赵竑的处置方式更激起轩然大波。他们攻击史弥远私自废黜、放弑济王,甚至把史弥远称为“大奸”。......
2023-08-29
南宋政权建立后,与金朝长期对峙。宋高宗时,在抗金形势大好的情况下,签订屈辱的绍兴和议,向金朝称臣,每年向金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纵观以上和议,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宋朝政府妥协退让甚至屈膝求和的结果。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发达,拥有百万之众军队的宋朝,为何屡屡在对外作战中失利,不得不屈辱求和,个中原因值得后人思考,其中宋朝政府推行的“重文抑武”国策,应该负有相当大的责任。......
2023-08-19
为了查看画家们的作品,一天,赵佶来到了龙德宫。听了赵佶这番话,在场的画家们都觉得的在理,这才对这画和画的作者表示敬服。赵佶此时正好在宣和殿,见到这样的情景,就赶忙把画院的画师们召集过来,让他们把这难得的景致画下来。最后,赵佶把所有的画都拿过来看,以便选出其中最出色的作品加以表彰。赵佶可谓是画中高手,他不但自己的画画得极为独到,在中国书画史上占有一袭之地,更能独到地鉴赏画之优劣。......
2023-11-27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复原图赵武灵王是个有志气的人,决心要改变落后挨打的状态。而且,他看到胡人穿着短衣皮靴,骑马打仗非常灵便,就想向胡人学习,把服装改革一下,再把战车换成骑兵。于是他亲自来到叔叔家,耐心地讲穿胡服、学骑马射箭的好处,叔叔终于被说服了,答应穿胡服上朝。大臣们一看赵武灵王的叔叔都穿起了胡服,也只好跟着穿起来。后来,赵武灵王又下令,全国百姓一律改穿胡服,又挑选强壮的青年学习骑马射箭。......
2023-08-30
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总揽事权。宋神宗与王安石虽志同道合,但在权力世界,却分处君权和相权的中心,周围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权力集团。在宋神宗与王安石合作的后期,双方的权力意识都已出现。王安石“非常相权”的取得,在宋代政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权力得到了皇帝的正式承认,也意味着宋代士大夫政治的定型。溯其源头,仍是借用王安石条例司的办法。......
2023-08-29
金莲川草原以忽必烈和元上都而成为世界心脏,跳动了99年。蒙哥即位后,忽必烈受命于金莲川设置幕府,并公开宣称为儒学学子做主。此后,他们交相荐引,潮水般涌入金莲川,身居漠北的忽必烈周围,渐渐汇集了一批“亡金诸儒学士及一时豪杰知经术者”,这批藩邸谋臣侍从随而被称为“金莲川幕府”。在藩府谋臣中,比较系统地向忽必烈献上治国之道的,当数刘秉忠、赵璧、王鄂和张德辉四人。......
2023-09-19
金军从东京撤走之前,曾扶持北宋投降派首领张邦昌建立傀儡政权,以镇压南方人民的反抗。他打算把康王赵构推上皇位,以团结军民,抵抗金军,收复失地。宋高宗即位以后,为了坐稳皇帝的宝座,就声称要抗击金军,营救二帝。李纲是个非常爱国的人,他为了使南宋王朝重新振兴起来,给宋高宗提出了10条建议,希望他励精图治,任用有才干的人,赶走朝中奸臣,为收复失地做好准备。从此,南宋的大权就掌握在以宋高宗为首的投降派手中。......
2023-08-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