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可燃冰开启地缘新政治摸式可燃冰的开发将打破现有的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开启崭新的可燃冰地缘政治新模式。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全球石油资源的分布比较集中,而可燃冰资源的分布则相对分散,从而形成对传统的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颠覆。目前,北极地区日渐升温的纷争正预示着未来的隐忧所在,可燃冰地缘政治之争已初现端倪。......
2024-03-13
多年的积弊导致国家危机丛生、政权运作不灵,有志之士都会有所察觉并试图进行修正,北宋官员提议改良制度的上书比比皆是,或高古虚诞、或切实可行的建议都很常见,而制度的微调也未尝稍止。不过,长期以来一直缺乏有力度、成体系的改革。直至康定至庆历初的军事失败给权力中心以当头棒喝,才推动了“庆历新政”的生成。一次改革,总要使政局呈现明显与此前不同的面貌,才当得起“新政”的提法。那么,这次“新政”,是要从什么关键之处下手,以成就一副新局面呢?
主持新政的范仲淹,兼有理想与世故。新政的要点,是通过科举和人事制度的改革,抑制官员子弟恩荫入仕,既控制官员人数,更借以达到正本清源的效果,促进社会的阶层流动,使官僚与学术精英全然一体。此即体现其理想之处。世故的表现在于,他非常清楚改革必先控制在较小的范围,才是改革者力所能及的;必先从体制着手,才有继续推广深化的基础。因此,新政“直指本心”,去触动政治体制的核心部分——官僚体制。但范仲淹的世故仍无助于贯彻他的理想,庆历新政未能避免悲剧性的结果。既然损害了官员的现实利益,周边自然都是反对者。而仁宗毕竟是老成持重的皇帝,庆历初的危机感使他痛下决心兴利除弊,但如临深渊的感觉迅速消退,他就立即转回守旧的一面,撤回对新政的支持。在政敌强有力的围攻下,新政没能支持多久。
宋英宗赵曙像
除了推行新政的动力都是“强国”,庆历新政与二十多年后的熙丰新政,或说王安石变法,初衷既不同,重点更是大相径庭,几乎不存在什么继承关系。后人很感惊奇的是,庆历年间新政的推行者,幸存到熙宁年间的,何以全体变成了新政的坚决反对者?是时代不同了,他们的宗旨变了?还是地位高了,于是更重视保护自己的现实利益?这些变化或许也是存在的,但他们对熙宁新政的不赞成,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它的宗旨完全不同于庆历新政。此新政非彼新政,并非所有新政都可视为一体,后人又怎能简单以“新政”作标杆,“左袒”者即划为“改革派”,“右袒”者即划为“保守派”?
宋神宗赵顼像
熙宁初的忧患之情,同样使志士们追本溯源,寻找根本问题。但此次不同,问题被归结到财政工作不得力,人们焦虑于入不敷出的窘迫。那么,循着大致不变的趋势从仁宗朝走到神宗朝,根本问题怎么会有如此彻底的转向呢?当然不是问题转型了,而是前后改革者的认识不同。在熙丰革新的设计者王安石看来,财政是第一位的问题,“理财为方今先急”,这与神宗“政事之先,理财为急”的想法,一拍即合。
王安石的想法,有一个转型的过程。嘉祐四年(1059)他向仁宗皇帝所上的万言书,主旨仍是如何培育人才,其关注点近于范仲淹,理财只是带过一笔。但是当年他出任三司判官之后,想法就突然改变,应该正是这个管理全国财政的重要职位,令他体会到财政事务之不易为,且财政之窘迫是如何影响了其他事务的推进的。自他主政以后,他力推的各项改革措施,焦点就集中于“理财”。这个传统,一直贯彻到徽宗朝。
宋哲宗赵煦像
但理财当然只是入手之处,王安石从事的改革,出发点是富国强兵。理财之外,其他各项措施,目的也集中于此。但凡抱同样的出发点从事改革者,对这位先行者当然会抱同情态度。发动熙丰新政,完全是受了“强国梦”的刺激。不过对这次改革的理解仅仅停留于此,远远不够。更要紧的,是从以下各方面对改革作些观察:
1.用哪些手段去“理财”?“理财”,体现在这次“新政”中,是“聚财”,还是“生财”?
2.从“理财”到“富国”,再到“强兵”,通过什么路径来实现?
3.富国强兵以后还要做什么?或者说,富国强兵有什么目的、什么内涵?
将“理财”具体化,再将“富国强兵”的后续事宜作个考察,那么“新政”的意义就非常清晰了。
有关士大夫的理想时代:宋的文章
3.可燃冰开启地缘新政治摸式可燃冰的开发将打破现有的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开启崭新的可燃冰地缘政治新模式。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全球石油资源的分布比较集中,而可燃冰资源的分布则相对分散,从而形成对传统的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颠覆。目前,北极地区日渐升温的纷争正预示着未来的隐忧所在,可燃冰地缘政治之争已初现端倪。......
2024-03-13
同月,“制置三司条例司”建立,是为新政的立法机构。随即陆续推出的多条法令中,青苗、免役、保甲、农田水利、均输、市易、保马、方田均税法等直接涉及“理财”,从法令数量、影响社会生活的广度与深度而言,都是史上难得一见的。马若病死,须依价赔偿。以这些基层组织为单位,组织保丁值勤巡警,称“上番”,此制实行于全国。只有一点,是始终体现于所有条款的,即“理财”,并因而“富国”。......
2023-08-29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西夏进攻北宋后,范仲淹被调去抗击西夏,因为立下大功,重新得到宋仁宗重用,做了朝廷的副宰相。宋仁宗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就与范仲淹商议,希望想出一套富国强兵的好计策来。他立即下令在全国范围实行改革。为了保证新政的实行,范仲淹设置按察使到各地监视新政实施情况,对不合格的官员进行除名;有贪赃枉法的,就要撤换。宋仁宗也下令废除了新政。庆历新政以失败告终。......
2023-08-30
《美国城市——从内战到新政》前言乔尔乔·丘奇等这里汇集了四篇论文,共同研讨了一段时期以来关于“作为历史批评/重要问题的美国城市”这一主题。在对美国社会的历史研究及其文化生产的各方面的分析中,加以全新的批评尤为紧迫。在美国社会中,从想法到应用所需的时间大大短于其在欧洲资产阶级文化中的关键时期所用的时间。这里所揭示的美国城市是巨大的、不遵守形式的技术产物。......
2023-11-30
美国遭受危机的打击最重,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达三年之久。重工业部门生产下降的幅度尤为惊人。危机期间,13万家以上企业倒闭,成千上万的工人被赶出工厂,流浪街头。在他执政期间,危机更趋严重,社会混乱,人心惶惶,很大一部分人对现有制度丧失了信心。从此,“新政”就成为罗斯福施政纲领的标志。1932年末,罗斯福以2 280万张选民票对胡佛的1 575万票和在选举团里以472票对59票的巨大优势,当选为美国第32届总统。......
2023-11-27
因为,在近代历史上,清末的新政,用今天的话来说,清末的改革,今日回顾起来,是观感相当不错的一场改革,的确曾经被革命扑倒过。事实上,清朝的崩溃,是发生在这个王朝变革的“好时候”,而非天怒人怨、大局靡烂之时。辛亥前夕的清政府,犯了两个错误。像清末新政那样,官、绅、商一致的宪政追求,不复存在,各个阶层是分裂的,原本可以作为民间领导层的知识分子和工商业者,跟普通民众之间,存在着深深的裂痕......
2024-01-20
“百日维新”期间,是新政陆续颁布的过程,也是新旧两党复杂斗争的过程。在这四次斗争中,可以看出帝党掌握了起草上谕权,任用新人,颁行新政,进行变法,并向后党反攻,而后党则掌握军政实权,在“诏定国是”后,首先从人事安排上黜退翁同龢,引进荣禄,以后即待机而动。后党则先行试探,而有文悌的严参康有为,以后即暂告缄默,从容布置,准备在时机成熟时,扑灭新政。......
2023-11-03
美国大学进行“可免试入学”改革的动机主要也是出于公平与科学的考量,从已有的改革成效看,这两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虽然美国学术界对“可免试入学”政策尚有许多争议,但其关于大规模标准化统考的反思与破除统考迷信的改革尝试,给我们提供了可贵的启思。而这,正是美国大学“可免试入学”改革带给我们的重要启思。......
2023-11-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