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至唐玄宗时期的契丹,长期动荡,实际上处于实力下降的通道中。唐的布置,当然使契丹的发展步履维艰,但更令自身陷入困境。玄宗将全国逾三分之一的兵力置于东北境,其中一半以上又专用以对付契丹。且内战突起之后,大批幽州汉人主动归附契丹,增强了契丹的实力,又为阿保机提供了中原的信息和中原式的谋略。此后,契丹大军便以幽州为攻取对象。这种倾向,在契丹政权此后的发展历程中,有增无已。......
2023-08-29
种种制度改革,推动着契丹政权走出部落联盟体制,迅速走向皇朝。916年以后的契丹皇帝,可以在事实上调集、利用政权所辖范围内的一切资源。契丹政权,不再像匈奴、突厥、回纥那样,每每被各部落的分裂或冲突耗竭实力。相反,可以坐观中原的分裂、纷争,伺机获取新利益——主要是新土地。阿保机是如此,其子辽太宗耶律德光亦然。契丹在太宗朝对中原的涉入,最大的、长久保持的成果,是幽云十六州。
前所未有的良机,出现于后唐清泰三年(936),后唐末帝李从珂与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发生冲突。后者是后唐明宗李嗣源之婿,当时首屈一指的军方重臣,地位声望不下于通过兵变上台之前的李从珂。他就成了李从珂无法直面的人物,必欲除之而后快。按照五代正常的逻辑,臣子不惮于和君主相见于沙场。实力相对较弱的石敬瑭,得契丹主亲率五万骑相助,翻转成为强大的一方,以军事胜利完成改朝换代的大业。
他求取援兵,付出了一系列的代价。情急之下,经受不起讨价还价的漫长过程,故而一介之使遣出,带着极优厚的条件,希望对方能即刻接受。条件包括纳绢三十万匹,称耶律德光为父,且割雁门以北及幽州卢龙军节度使所属之地——即后世习称的幽云十六州——入契丹。这些诱惑实在是让人无法抗拒。
幽(燕)云十六州分布示意图
时人对于他称父、纳贡,看法未必有后人那么强烈。纳贡,那是历来请兵的最低条件了。而称父,亦有依据。李克用一度与阿保机约为兄弟,李克用之子后唐庄宗李存勖、义子后唐明宗李嗣源,与耶律德光同辈,而李嗣源之婿石敬瑭,便较耶律德光更低一辈。双方结盟寻找“亲属”关系以拉近距离,过去的交往便被翻出来作为凭据,不出三代,谱系倒还不至于乱。但是割弃幽云十六州作为请求援兵的报酬,这在时人与后人,都一样觉得不妥。石敬瑭的谋主刘知远进谏:这块战略要地割出去,以后恐无以立国。但在敬瑭,还无暇顾及以后的事。他当时举兵、谋求胜利,或许更重要的是保证生命安全。割出去的土地,在当时还是别人的,顾不上珍惜。新政权的发展前景更是遥不可及。种种远大规划,在他考虑请兵条件时,未占重要位置。
《炽盛光九曜图》(辽代,应县木塔内出土)。人形化的“九曜”环佛而立,似在聆听佛的说教,烘托出炽盛兴佛的威德。此为研究辽代宗教发展的重要资料。
略经风波之后,十六州割出去了。契丹既处于强势且是恩惠的施加方,便难免有各种诛求。石敬瑭在位之时,以百般容让来维系双方的友谊。但嗣君却缺乏同样的涵养。其侄石重贵继位以后,想要一种更有尊严的地位,遂有种种不服从甚至对抗的举动,偶尔还主动挑衅。他继立的第二年,双方关系已恶化到需要兵戎相见了。战争规模逐年扩大,至后晋开运三年(946),晋与契丹决战于河北镇州(今河北正定县)。
关键时刻,石敬瑭向契丹求援的故智发生了致命的影响。晋军统帅杜重威遣人向耶律德光秘密投诚,要求契丹灭晋之后立他为中原之帝。耶律德光当时慨然允诺。于是,晋军中有了敌方一个绝大的内应,处境日益不利,当年十二月八日,杜重威说服全军投诚。次年正月,契丹遣人入开封,逐石重贵北行。石重贵被逐出开封、押出中原,故前所未有地被称为“出帝”。
契丹在镇州这一仗中大获全胜,一路望风披靡,后晋境内的各节镇纷纷投诚,耶律德光顺利进入开封,宣布自己为中原之主。但是异族初入中原,会因其惯例,百端诛求。而五代时期的汉人,久经沙场,还是比较强悍的,所以必定要反抗。耶律德光进入开封的当年,在大河两岸的城市派驻了不少军队,横征暴敛,杀鸡取卵。而这一年就有多个州的汉人驱逐了外来军队。另一个事先想不到的问题,增加了契丹人久驻中原的难度。原来汉地的春天太热了,皇帝首先受不了,他任命了不少契丹人做了中原重镇的节度使,准备自己先回北方避暑。但才走到赵州(今河北赵县),便一病不起。
中道崩殂,必定会有许多遗留问题。首当其冲的是继承人问题。耶律德光猝死,来不及确定继位人选。但当时,他的侄子耶律阮在军中声称叔父已传位于他。他得到南征军的拥戴,立即在契丹的新中京镇州登基(即辽世宗)。但留守上京临潢府的太祖皇后却希望立幼子李胡。两军对垒,同室操戈在即,南征军中的老臣阵前调解,双方取得共识,祖母同意孙儿登基,一起回到上京,孙儿把祖母囚禁起来,继位问题顺利解决。但此时中原已经闹得不可开交了。
《杨贵妃教鹦鹉图》(辽代,宝山辽墓2号墓北壁)。图中有“声声皆是念经音”诗句。其人物刻画犹有唐风。
当耶律德光的灵柩正离开中原之际,他不久前任命的契丹节度使、刺史或被驱逐,或被围困,大部分已经站不住脚了。此时,后晋留守河东的刘知远登高一呼,名义上臣服于契丹的其他方镇纷纷响应,短时间之内,尽有后晋之地。这时契丹正忙于内斗,无法分神来应对。等局势稳定时,后周已取代了后汉,刘知远的弟弟刘崇割据河东,向契丹求援。耶律阮也正想趁此机会,再次入主汉地。然而,在大举入侵前夕,耶律阮被谋杀,继位的穆宗耶律璟,不理国事,南侵之事,从此搁置。于是公元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尽有后晋之地,成为辽南部疆域的极盛时期。盛况转瞬即逝,一年之后,就退缩到幽云十六州之北,再无如此辉煌的南下拓地之举。十六州则成为此后契丹与中原政权关系的核心问题。
有关士大夫的理想时代:宋的文章
武周至唐玄宗时期的契丹,长期动荡,实际上处于实力下降的通道中。唐的布置,当然使契丹的发展步履维艰,但更令自身陷入困境。玄宗将全国逾三分之一的兵力置于东北境,其中一半以上又专用以对付契丹。且内战突起之后,大批幽州汉人主动归附契丹,增强了契丹的实力,又为阿保机提供了中原的信息和中原式的谋略。此后,契丹大军便以幽州为攻取对象。这种倾向,在契丹政权此后的发展历程中,有增无已。......
2023-08-29
毫无疑问,“三不足”如此著名,正因为它极具争议。“三不足”作为王安石的改革宣言,大约在熙宁二年推出。“三不足”实际上是联为一体的。所以“三不足”所反对的,是同一个对象,即有心制约皇权的士大夫群体。“一道德”之说,在熙宁三年已由王安石之口入神宗之耳,自此神宗数番提及,而安石显然已为“一道德”作了充分的准备。......
2023-08-29
二月六日,两军在厓山海面决战。自临安陷落至厓山之败,其结果实际上已可以预测,只是忠臣义士不愿残喘于敌方铁蹄之下,遂于极为困敝的环境下求万一之希望。这位由金境南投的将领,勇悍敢战,但在指挥作战方面,实非当时最出众的人才,更不能与建炎南渡之初岳飞、吴玠比肩,此在焦山、厓山两战,以及其间在闽、广沿海的一系列战役中,实不难做出判断。故而,以厓山之战为终点的三年,早已注定会有一个黑暗的结局。......
2023-08-29
城市景观的变化,与城市内部的布局、城市居民的生活的变化同步发生。所以,宋代开封不再实行这一制度,而以合法面目出现的夜市,就成为开封商业的新特征。因此,开封的管理是对政府的严峻考验。诸事之中,以治安为首。火情严重时,驻城部队可以倾巢出动。当然,其他城市不具备开封这样的条件,不可能都享受到这样的便利。开封的产业,以商业、服务业为主。饮食业无疑是开封最发达的行业。开封瓦子不仅数量众多,且规模极大。......
2023-08-29
孝宗赵昚以奋发有为之姿态,登基伊始,锐意恢复。没有出现“权相”,但出现了宠任近习的迹象,他与朝士之间所起的风波,多由于此。光宗赵惇虽是孝宗亲子,却远不如身为高宗养子的孝宗那样尽孝。正因不孝,光宗终被群臣所逐,而立其子宁宗赵扩。光宗被大臣所废,以及权臣政治一直持续至南宋将亡之时,都是皇权不振的后果。不过,孝宗至宁宗朝,是宋政权相对安全的时期。......
2023-08-29
而随即出现的贾似道专权,在后人的评价中,似要严重得多。宝祐二年李曾伯参知政事,而后是贾似道的飞升登顶。开庆元年,蒙军三路侵宋,嘉熙以后宋的最大危机来临,而贾似道证明自己真正能力的时机也到了。宋方史料对于贾似道在鄂州围城战的作用,大抵无正面评价,认为是高达在实际指挥,似道只是因人成事。贾似道率先捐地万亩,又鼓励理宗弟荣王等争相献卖,但官民并不愿积极跟进。贾似道此计亦为其亲信所效仿。......
2023-08-29
但出乎意料的是,此后,却进入了长达十几年的“秦桧专权”时代。对于这一现象,后人的解释是,秦桧用了一些特殊的手段以达到“专权”的效果。秦桧遂得以独自裁处朝廷政事。而秦桧的需要,在绍兴十二年之后,不外乎是长久维持其“专权”。欲收兵权,方有和议,故而抑武是秦桧专权的立足点。秦桧遂使御史攻逐之。这些对付武将的手段,也是确保和议与维持秦桧本人权威的应有之义。据说秦桧的强势,已令皇帝感到恐惧。......
2023-08-29
仁宗朝四十余年,四面都遭逢危机。这并不仅仅发生在陕西,河东、河北也是同样的情形。而辎重部队的保护与跟进,一直是作战过程中的难题。宋方单兵的作战能力绝不下于任何敌军,文臣所谓陕西禁军拉不开弓、跨不上马,或非普遍情况。其中禁军数亦呈现同步的增长速度,由十九万余增长至八十二万余。兵员增速,超过了这一甲子的岁入增速,以致财政捉襟见肘。主管全国财政的三司,感到压力极大。......
2023-08-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