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俄国促战的库页岛往事

俄国促战的库页岛往事

【摘要】:研究库页岛和黑龙江的历史,还有一位俄国人不可忽略,那就是前面已提到的普提雅廷。沙俄侵占我东北大块国土,此公乃重要推手之一,海参崴彼得大帝湾的一个小岛,就被命名为普提雅廷岛。沙俄与英法联军的北太平洋之役,除了穆拉维约夫预先筹划并亲临指挥外,普提雅廷也给予密切关注和具体参与。普提雅廷表示接受。此时英法舰队正在四出追击俄舰,并封锁了鞑靼海峡,普提雅廷租用的一艘商船即在库页岛附近被英舰俘获。

研究库页岛黑龙江的历史,还有一位俄国人不可忽略,那就是前面已提到的普提雅廷。清朝文献中多写作布恬廷,日本人则称作普嘉琴,都有不少记载。1854—1855年,俄军与英法联合舰队在北太平洋争斗时,普提雅廷作为沙俄赴日全权公使,正率领一支舰队在日本活动,距库页岛与鞑靼海峡较近,主动参与指挥了在海峡以及河口湾的战斗。而数年后,他作为赴华的全权公使,也率领一支小舰队,经由黑龙江口、鞑靼海峡开往天津,逼迫清朝签订《天津条约》。沙俄侵占我东北大块国土,此公乃重要推手之一,海参崴彼得大帝湾的一个小岛,就被命名为普提雅廷岛。

普提雅廷出身贵族,少年时入海军学校读书,不到20岁即随著名航海家拉扎列夫作环球航行,去保护俄北美领地阿拉斯加,历时3年。后来参加过高加索战争,军阶渐高,却被发现颇有外交才华,屡屡奉派出使:1842年率武装使团前往波斯,逼迫其与沙俄建立外交关系;1853年率舰队到日本,要求这个封闭的岛国开放口岸。这事比较难办,当年俄使列扎诺夫曾携带国书,死乞白赖地等了半年,最后还是被驱逐。差不多半个世纪过去了,普兄与美国的将领佩里差不多同时抵达日本,都是4艘舰只,也都负有打开日本市场的使命,态度则大不一样:“佩里令黑船排开,始终摆出一副威吓的姿态,而普嘉琴则显得更为绅士。”[1]其实还有一个重大的区别,即佩里舰队进入的是幕府所在的东京湾,而普提雅廷所带俄国舰队则到了商港长崎。当地日本官员一如既往地加以拒绝,老普表现得彬彬有礼,却坚持不离开。次年3月,日本人被迫与佩里签订《日美亲善条约》,也开始派人与普提雅廷谈判,而北太平洋海战就在不久后爆发了。

沙俄与英法联军的北太平洋之役,除了穆拉维约夫预先筹划并亲临指挥外,普提雅廷也给予密切关注和具体参与。由于担心在日本的俄国舰队受到攻击,沙皇命他率所属舰只转移到黑龙江沿岸。而作为海军中将,普提雅廷有权指挥调动沙俄远东海军,这激发了他很强的责任感,不顾自身安危,派出“奥利乌查”号战船增援堪察加,同时通知涅维尔斯科伊做好迎敌准备。

普提雅廷视野开阔,谋划长远。奉旨撤离日本沿海时,他并没有急匆匆直奔黑龙江口,而是与海军中校波谢特、著名作家冈察洛夫等人乘坐“巴拉达”号巡航战船绕道朝鲜,于日本海靠中国大陆一侧贴岸向北航行,在距中朝边界不远的地方,发现一个可容大型船舶避风的海湾,即命名为波谢特船长湾,接下来是更为广阔的彼得大帝湾,为沙俄后来强取海参崴埋下伏笔。

殖民者的贪欲是无止境的,目光所及,接着就会伸出爪牙。俄外务部开始时只许在河口湾北部设立冬营,对涅氏占领庙街极为恼怒;后经沙皇批准进占奇集和迭卡斯特里湾,连穆拉维约夫也觉得应到此为止,可涅氏又沿鞑靼海峡向南推进到康士坦丁湾,设立哨所;而普提雅廷在转移之际绕了一个弯,发现乌苏里江滨海地区几乎无人管控,引燃了新的扩张欲望。穆督与老普在康士坦丁湾的皇帝港晤面了,二人实际上并不合拍:老普命令撤离南库页的俄军哨所,那可是以“穆拉维约夫”命名的,没有见穆督议论此事,但其心中应不会愉快;老普下令在皇帝港迎击敌军,命多艘俄舰迅速展开部署,穆督觉得还是迭卡斯特里湾较好,有多处岬角之险可据,还可以得到奇集驻军的支撑。军事上当然是总督说了算,老普也不固执,两人乘快艇巡视了河口湾与鞑靼海峡,商议各舰进入黑龙江口躲避事宜,然后各自离开。穆督乘船到阿扬港由陆路回伊尔库茨克,老普则听说日本已与美国、英国签订了条约,急忙返回日本继续谈判。

经过与英法舰队的数月缠斗,普提雅廷统率的舰队已不复存在,只带一艘舰船便毅然前往。12月下旬,双方在下田举行正式会谈,可就在第二天,发生了安政南海大地震。下田地区几乎所有建筑物都遭到破坏,老普唯一的座舰也损毁沉没。日本代表很清楚沙俄陷入克里米亚战争的状况,也清楚俄国使团的狼狈相,提议:在千岛群岛以择捉岛、得抚岛之间划分国界,库页岛暂不划分国境线。普提雅廷表示接受。1855年2月7日,两国签署《日俄友好条约》(又作《日露和亲条约》)。[2]

座舰在大地震带来的海啸中沉没后,普提雅廷赶造了一艘名为“赫达”的纵帆船。他仍然惦念着与英法的战事,租用两艘美国商船,以便撤回堪察加上的士兵与家眷。老普也亲自乘舰赶往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得知舰队已经撤离,便折回鞑靼海峡。此时英法舰队正在四出追击俄舰,并封锁了鞑靼海峡,普提雅廷租用的一艘商船即在库页岛附近被英舰俘获。而他的“赫达”号是在夜间通过封锁线的,浓雾迷蒙,几乎与英舰相撞。英军还以为来的是自家舰只,慌忙鸣笛开灯,“赫达”号穿行而过,真是命大撞得天钟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