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努尔哈赤库页岛往事-库页岛往事

努尔哈赤库页岛往事-库页岛往事

【摘要】:[1]努尔哈赤祖上即属于野人女真,其所在的建州女真散居于长白山、牡丹江与松花江流域,据考证多数也是由更北之地渐次南移的。努尔哈赤家族从哪里、怎么到的建州一带,历来存在不同说法,大清立国后,编写了一个仙女佛库伦在长白山布儿里湖意外受孕的神话,自然是当不得真的。只因爱新觉罗家族出了个努尔哈赤,毅然以“遗甲十三副”起事,临战奋勇,惨淡经营,终至于勃兴。[3]努尔哈赤也未忘生活在海岛上的族裔,派员前往招徕。

奴儿干地域的部族众多,其名称或来自种姓,或来自山川湖海等地名,族群构成难免交互掺杂,生活习俗则大致近同。他们大多是肃慎氏的后裔,唐以后出现女真之称,辽代又分为熟女真、生女真,意在区别,却也反证了各部族的共同特征。扯旗造反的大金完颜家族本属生女真,起于今哈尔滨附近的按出虎水一带,在明代属于海西女真。而奴儿干都司撤销后,《大明会典·礼部》又将“去中国远甚,朝贡不常”的北山、下江与库页岛各部族,通称为野人女真。[1]努尔哈赤祖上即属于野人女真,其所在的建州女真散居于长白山、牡丹江与松花江流域,据考证多数也是由更北之地渐次南移的。迁徙的人群以大族和富户为主,原因很多,有辽与元的征发和强制移民,有女真政权扩军争战的需要,也有大小野人女真部落对较为温暖富庶地域的向往。明代在辽阳建安乐州、自在州,招徕那些苦寒之地的民众,效果很不错。

努尔哈赤家族从哪里、怎么到的建州一带,历来存在不同说法,大清立国后,编写了一个仙女库伦在长白山布儿里湖意外受孕的神话,自然是当不得真的。较为真切记录下来的,则是几段爱新觉罗的家族痛史:

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在永乐间被封为建州卫指挥使、都督佥事、右都督,“赐印信、鈒花金带”,看似威风,却被其他部落攻破大寨,死于非命,子嗣女眷除战死外多被掳掠;

五世祖董山被“七姓野人”掳去为奴,受尽屈辱,返回后由指挥使升为都督同知,因纵兵劫掠,被明廷诛杀于京师;

到了他的祖父和父亲,也在建州左卫挂名指挥使之类,在为明军做向导时被误杀,又一次一门危殆。东北大小部族多数类此,你攻我杀,兴灭无常。只因爱新觉罗家族出了个努尔哈赤,毅然以“遗甲十三副”起事,临战奋勇,惨淡经营,终至于勃兴。

建州女真的崛起,不乏温情,不乏兄弟子侄并肩对敌的记载,更充满血腥,由一次次家族之内、同族之间的杀戮和兼并构成。努尔哈赤很早就派属下大将额亦都、费英东、扈尔汉等去征服东海女真各部,所至主要目的不在地盘,而在收取民众:“命弟巴雅拉、额亦都、费英东、扈尔汉征窝集部,取二千人还”“命额亦都率师征窝集呼野路,尽取之”“命额亦都、何和里、扈尔汉率师征窝集部虎尔哈,俘二千人,并招旁近各路,得五百户”“遣兵征窝集部雅揽、西临二路,得千人”“遣将征窝集部东格里库路,得万人”“命扈尔汉、安费扬古伐东海萨哈连部,取三十六寨”……[2]东海女真当然会有反抗,细节已不可晓,只知其村寨一个个被攻破,部众被迫离开祖居之地,抵达建州后被编入八旗。而对于海西女真的哈达、辉发、乌拉、叶赫四大部,攻打吞并的过程更加激烈,取胜后一般也不采取赶尽杀绝的手段,说到底还是在于扩大兵员。征与抚,都在于“得人”,以造成远近部落的望风投顺。周远廉先生曾将率众投效者汇录一表,大大小小有二十多部。[3]努尔哈赤也未忘生活在海岛上的族裔,派员前往招徕。魏源说:“清太祖遣兵四百收濒海散各部,其岛居负险者刳小舟二百往取,库页内附,岁贡貂皮,设姓长、乡长子弟以统之。”[4]明确指称所登就是库页岛。

一旦与明朝大军对垒,后金的人数劣势就会凸显,用各种办法大量吸收“新满洲”参加,便成为当务之急。而不管是投奔来的,还是捉拿裹挟来的,包括世仇阵营的俘虏,只要成为自己的属民,努尔哈赤待之似乎都不错,曾一次为两千名光棍配发老婆,同时发给安家费。[5]清初也仿照明朝在辽东建立安乐自在州之例,筑三姓等城以招徕和安置东海女真的民众。三姓者,得名于最初迁来此地的三个赫哲氏族,后来逐渐增多,名字倒也未改。[6]

凡此种种,使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的人口急遽减少。很难确知这是此一区域第几次大的人员流出,至少在金朝崛起和进占中原后,就有过一次女真族群的大迁徙,大量青年走出屯落,走向温柔富贵之乡,多是有去无回。清朝统一中国后,仍不断从东北调兵和移民戍边,不光这里,就连辽宁也是四望萧疏,村墟无人。胜利者最容易忘记的就是故土,清廷也如此,嘴上总在说不忘根本,有时也搞一些回迁举措,而实际上早已淡漠。至于大多数内迁的满人,更是宁愿在京师闲逛受穷,也不愿返乡务农,尽管国家提供住房、耕牛、种子、农具等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