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青藏战争:原因与过程

青藏战争:原因与过程

【摘要】:1932年1月,康藏纠纷尚未得到解决之际,西藏地方政府又借口尕丹寺事件发起了对青海玉树地区的进攻,青藏两省之间的内战随即爆发。尕丹寺不服这一判决,向西藏达赖喇嘛申诉。双方矛盾进一步升级,战争一触即发。当时康、藏之间的战事尚未平息,青海方面没有预料到藏军会另辟战场两线作战,所以战争准备严重不足。7月14日,青藏双方又在通天河一带展开战斗。此役,青海军队消灭藏军2000余名,一举收复小苏莽。

1932年1月,康藏纠纷尚未得到解决之际,西藏地方政府又借口尕丹寺事件发起了对青海玉树地区的进攻,青藏两省之间的内战随即爆发。

尕丹寺(又译噶丹寺)位于青海玉树囊谦的苏尔莽族辖地之内,是一所格鲁派寺院,由五世达赖喇嘛创建,传统上由达赖喇嘛派一名堪布进行管理。尕丹寺附近另有一座名为德赛寺的噶举派寺院,在苏尔莽地区也拥有众多信众。民国初年,尕丹寺依仗达赖喇嘛的宗教影响开始强行向德赛寺所属的苏尔莽地区征差,并以其“抗支”为由,在每年秋季麦收季节抢收属于德赛寺的庄稼,两寺一直纠纷不断。1931年,德赛寺与苏尔莽民众向玉树军防司令部及玉树理事控告了尕丹寺,玉树当局将争议田产及庄稼判归德赛寺所有。尕丹寺不服这一判决,向西藏达赖喇嘛申诉。达赖喇嘛派昌都总管噶伦阿沛巴查办此事,并与青海方面交涉。两所寺院一所有达赖喇嘛作为依仗,一所获得了青海玉树行政当局的支持,尕丹寺、德赛寺的寺院利益之争演变成为青海与西藏两地的冲突。

面对藏方的交涉,玉树军防司令马彪态度强硬,他表示:“对处置苏尔莽两寺之争,以主权完全在我,与藏方无磋商余地,尕丹寺果能输诚自新,自以公平了结,如仍坚持强硬态度,拟以武力制裁。”[120]阿沛巴噶伦则代表西藏地方要求青海军队退出苏尔莽地区,由藏军接管该地。双方矛盾进一步升级,战争一触即发。

1932年1月,西藏地方政府任命仲译钦波欧西洼·土登贡钦为康北军事总管,负责玉树地区战事。其后,驻守川边的藏军在昌都一线集结,为进攻玉树做准备。当年3月24日,藏军前线总指挥克米色代本率领4000余藏兵,以武力保护尕丹寺的名义,向玉树大小苏尔莽地区发动了进攻。当时康、藏之间的战事尚未平息,青海方面没有预料到藏军会另辟战场两线作战,所以战争准备严重不足。当时玉树附近的守军仅有区区400余人,而且武器弹药严重不足。在藏军强大的军事攻势下,青海守军节节溃败,只好退守到结古镇等待援军。玉树形势危急,马步芳迅速向国民政府中央汇报了战端开启的经过:

藏兵受英嗾使久蓄异谋,既侵川境,又扰青边,近且勾结青属噶尔丹(尕丹寺)番侵入青海南部。芳以藏为五族之一,实不愿认以为敌,与之开衅,轻启战端。曾迭饬驻防玉树之马司令彪,崇县长维岳力持镇静,籍维和平。讵意藏方乘我东南多事之际,纠合藏兵四千余名,于三月二十四日进攻青边大小苏莽,首先开火,历三小时,势极披猖。驻该处之骑兵自卫计,迫不得已始行还击。奈彼众我寡,营长马占海力战阵亡,余部退至结古,苏莽被占。次日又占囊谦地方。藏兵犹不知止,复增重兵,进图结古,即玉树所辖防地。我驻军只有五百余人,势力单薄。藏兵恃其人众械利,节节进逼不已。结古若失,青海南部更为可危。芳职司警备,守土有责,不得不筹相当应付之方,籍付受任之重。[121]

马步芳在电文中还申明了青海省政府的困境,向中央请求军事物资的援助,“惟查青海财政困难,饷械两缺,曾经电呈西安杨主任转请军事委员会及军政部火速拨发新式快枪两千枝,子弹二十万粒,军用无线电五部,军费四十万元,以资军需。刻下玉树警报频传,海南防务日形紧急,特恳请将以上所请各项迅予发给,以利戎机,边防幸甚”[122]。获悉青藏启衅的消息之后,国民政府参谋本部电令青海当局“勉力守土,以固青防”,并责成军令部从速拨发青海方面所需军需物资。4月30日,青海省主席马麒任命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部第一旅旅长马驯为玉树宣慰使,率骑兵第二团马忠义部紧急驰援玉树。由于距离遥远,道路难行,马驯所部5月26日出发,但6月18日才抵达结古镇,青海方面的防卫力量显著加强。“马驯写信给昌都的藏兵负责人,要求双方停止军事行动,和平解决。昌都方面佯允撤兵,暗中却派出两路部队。一路约1000余人,由堪群达瓦率领,从西邓柯沿金沙江南向玉树前进;另一路约1500余人,配备英造大炮两门,由夏吉代本率领,从昌都经囊谦、玉树一线会和。共计派出的兵力约有3000多人,企图一举占领玉树。”[123]

6月27日深夜,近千名藏军潜入玉树东南的禅古寺,马驯派马彪率领500余人发起进攻。双方激战竟夜,死伤200余人,最终藏军被马彪部击溃。马彪缴获藏军枪支90余枝,以及大量辎重物品。7月14日,青藏双方又在通天河一带展开战斗。通天河扼结古镇之咽喉,是西宁通往玉树的必经之地,如若落入藏军掌控,无疑将切断青海驻玉树守军的后路。当日拂晓,青海军队发起进攻,大部藏军尚酣睡未起,仓促向斜武、拉布一带溃退。其后,藏军在斜武寺集结千余兵力进行反扑,双方激战8个多小时,最终藏军被青海军队击溃。

当年七八月间,马步芳又持续向玉树增兵,先后派团长喇平福、旅长马禄各率所部增援玉树。喇平福部到达结古之后,青海军队实力大增,逐渐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8月22日,青海军队兵分三路由巴塘向大小苏莽进军,2000余名藏军在距结古镇200余里的照口、蓝道一线布防,阻击青海军队。青海军队在喇平福率领之下,连续发起强攻,相继攻克藏军三道防线,藏军败退到小苏莽地区。

8月27日,青海军队用重炮轰击盘踞在小苏莽一带的藏军,藏军主力在夏宗达苏带领下主动出击,结果落入青海军队的包围之中。此役,青海军队消灭藏军2000余名,一举收复小苏莽。其后,藏军主力近4000余人退缩到大苏莽一带,青海军队随即对这里展开攻击。藏军虽然在人数上占据优势,但战斗力明显劣于青海军队,加之接连败北已经斗志全消。两军交战之后,藏军迅速向南溃退,大苏莽地区也被青海军队收复。至此,青海军队已经基本收复了之前藏军侵占的地区,将战火推进到青藏交界地带。9月20日,马禄率骑兵一旅赶到了结古镇,实力倍增的青海军队与川军联络,约定共同进攻昌都。10月1日,青海省主席马麟与青海南部警备司令马步芳联名向中央及各省市通报了青海军队收复失地的消息。他们在电文中说:“藏军侵入海南,自春到秋,我军死守结古,一方面派员宣慰,一方面派兵赴援。近据马旅长彪、马宣慰使驯等报告最近情形:(1)青海南部被藏兵侵占失地,我军因援军到玉,于八月沁(二十七)日克复大小苏莽、囊谦等地,青海南部辖境已无藏兵踪迹。刻正在绥辑难民,分防要塞。(2)藏兵溃退昌都、类乌齐一带,青海军队与川军现已实际联络,拟协商克期会攻昌都。此次青海恢复失地,本系分内职责。惟因前次外间报载有玉树失守之说,混惑听闻,抑或别有作用,不得不将从前死守结古,现已将玉树失地完全恢复情形通告全国,籍明真相。”马麟、马步芳在通电中强调“西藏系中国领土,藏人系中国国民,内部鹬蚌之争,徒授外人以渔翁之利。应请中央速电达赖确定康藏界限,早日息兵,以安边圉。”[124]马麒父子这封通电表明了他们对此次青藏战争的性质有清醒的认识——一场“兄弟阋墙”的内部战争。但在当时西藏地方政府深受英帝国主义控制的情况下,青藏战争中青海一方胜利还具有打破英帝国主义分裂中国图谋的意义。

收复大小苏莽及囊谦之后,青海军队继续向南进入战前藏军控制地区,并在金沙江西岸的当头寺一带再次击败藏军,开始围攻藏军守卫昌都的重要据点青科寺。青科寺与昌都东西相通,是藏军大本营昌都的重要防卫据点,青科寺一失,昌都将危在旦夕。为了守住青科寺,藏军在这里修筑了异常坚固的防御工事,并投入近5000兵力设置了三道防线据险以守。9月30日,青海军队分左右两翼合攻青科寺,川军配合青海军队用大炮隔江轰击藏军阵地。藏军力不能支,再次溃退,青海军队攻克了这一战略要塞。马麟、马步芳联名向蒋介石等人电告了此次战役情形,其电文如下:

顷据青海南部警备司令部马旅长彪、马宣慰使等由德格电台拍来冬电称:职等艳日自当头寺出发,三十午达春科寺。当晚有藏兵千人布阵防御。该地负山滨河,地势绝险,我军一方面由正面攻击,一面由侧面跋山袭击。敌势甚猛,我军两面并进,川军隔河轰击。傍晚四时合力激战,藏兵溃退,我军进据青科寺。是役,计毙藏兵七十余名,擒伪营长二、连排长各一、兵三十余名,获钢铅手枪三十四支,子弹万余粒。我方阵亡士兵二名,受伤十一名,马毙四匹。东(一)日拂晓,以精骑追击七十里,藏兵溃窜,获枪二支,生擒士兵数十名。我军刻驻春科寺沿河一带。拟请邓指挥派军渡河,合力图进。[125]

马步芳在青海军队连战连捷的情况下,积极联络四川的刘文辉,提议青康两军联手夹攻昌都。昌都是西藏的门户,也是藏军入侵青海的大本营,如能占领昌都,则将解除藏军对青海的威胁。而且“昌都为西康财富之区,久为藏兵所占领,成为侵略青康之据点,其藏兵之军械、辎重粮秣。俱储备于此……马步芳以为乘此时机会攻昌都,可能获大量军械及金银财物,且得川军支持,他可在西北称霸。”[126]马步芳意图扩大战争还有一个重要目的。此次战争从某种角度而言也是为了维护权威而战,因而获得了国民政府中央大量的战略物资支持。扩大战争,意味着青海方面可以理直气壮地向中央申领更多的军费和物资,可以借机扩充自己的军事实力。所以,在已经掌握战场主动权的情况下,青海方面希望乘胜而进,将战火烧到西藏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