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元年,由于宰相李沆去世,宋真宗下诏提拔华士安为吏部侍郎、参知政事。由于华士安的极力推荐,宋真宗终于决意任用寇准为相。还不到一个月,宋真宗就正式宣布:毕士安和寇准同时担任宰相。毕士安兼修国史,位居寇准之上。然而寇准报国之劳,华土安荐贤之功,却被载入史册。......
2023-11-27
历史人物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的作用,与他作为“当事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往往存在偏差。澶渊之役使寇准的权力与威望达到了巅峰,不但寇准本人颇以其功自矜,宋真宗也因此而“待准极厚”。可在表面上的荣耀背后,回到冰冷的政治生活中,寇准性格上的缺点再次显露无遗。
寇准为人专制自矜,危难时刻固然可以力挽狂澜,承平时期则易授人口实。他做宰相时大权独揽,本来不应由宰相插手的御史的任用,他也要过问。“准在中书,喜用寒畯,每御史阙,辄取敢言之士。”[45]他以“进贤退不肖”为己任,不愿遵守惯例论资排辈,对吏人送上的例簿不屑一顾。寇准本人认为这是不拘一格为国家选用贤才,可在其他人看来,却难免有擅权之嫌。
导致寇准再次从权力巅峰跌落的,是与寇准屡有龃龉的王钦若。王钦若在宋真宗为太子时,帮助他澄清了宋太宗的猜疑,是宋真宗极为信任的宠臣。史书中说,“钦若善迎人主意,上望见辄喜。每拜一官,中谢日辄问曰,除此官且可意否?其宠遇如此”[46]。寇准向来不喜欢王钦若,澶渊之役中把他调到形势凶险的前线天雄军(今河北省大名县)。王钦若到任后,只见契丹军兵漫山遍野,无以为计,只好屯塞四门,终日危坐,心中把寇准恨到极致。后来兵罢还朝,王钦若识时务地自请辞去参知政事的职务。寇准却还要羞辱一下王钦若,宋真宗特意为王钦若设置了资政殿学士一职,但职务的高低要由宰执们商定,寇准“定其班在翰林学士之下”[47]。王钦若此前以翰林学士升任参知政事,解职后却被排班在以前的官职之下,等于受到了降级,他心中备感羞耻,与寇准的矛盾又加深一层。
借助与宋真宗超乎常人的密切关系,王钦若开始诋毁寇准在宋真宗心目中的形象。一天朝会,寇准先行告退,宋真宗目送他离开。王钦若趁机问道:“陛下敬畏寇准,为其有社稷功耶?”[48]宋真宗点头称是,王钦若接着说:“臣不意陛下出此言。澶渊之役,陛下不以为耻,而谓准有社稷功,何也?”[49]宋真宗愕然,忙问其故。王钦若答道:“城下之盟,虽春秋时小国犹耻之。今以万乘之贵,而为澶渊之举,是盟于城下也,其何耻如之!”[50]宋真宗于是愀然不悦。寇准危难之时“左右天子”之举,被世人视为“大忠”,却被王钦若攻击为“无爱君之心”,他说:“陛下闻博乎?博者输钱欲尽,乃罄所有出之,谓之孤注。陛下,寇准之孤注也。斯亦危矣。”[51]
王钦若的话句句像针一样刺到宋真宗心上,从根本上瓦解了寇准倚以为傲的政治资本,破坏了宋真宗对寇准的印象。寇准平素专权自任的做派,已经使“同列忌之”,又失去了宋真宗的信任,他的罢相已近在眼前。景德三年(1006)二月,寇准罢相,随后出知陕州。宋真宗对继任的王旦说:“寇准以国家爵赏过求虚誉,无大臣体,罢其重柄,庶保终吉也。”[52]半年之后,宋真宗还对人说及寇准的种种不是,“寇准之居相位,多致人言”[53]。曾被寇准压制的冯拯落井下石,附和道:“吕蒙正尝云,准轻脱,好取声誉,不可不察。”[54]
寇准在陕西,不理政事,终日宴游。这一方面是沿袭下来的传统,“旧相出镇者,多不以吏事为意”[55],另一方面也与寇准政治失意后的精神状态有关。他在《醉题》诗中写道:“榴花满瓮拨寒醅,痛饮能令百恨开。大抵天真有高趣,腾腾须入醉乡来。”仕宦生涯的挫折使他深受打击,只能以醉酒来排遣。他的内心应该是矛盾的:一方面似乎有看破名利、退居山林之心,“自古名高众毁归,又应身退是知机”[56];另一方面却又不甘就此老于山林,“魂梦不知关塞外,有时犹得到金銮”[57]。
寇准蛰伏陕西,庙堂之上并没有就此安静下来,反而纷纷然掀起了“天书封祀”的闹剧。宋朝政治的一大特点,就是内政始终处于外交的压力之下,这一点在真宗朝表现得极为明显,“天书封祀”的直接诱因就是“澶渊之盟”。王钦若以“城下之盟”来诋毁寇准,也连带毁掉了宋真宗建立不世之功的美梦,宋真宗因此怏怏不乐。王钦若倡导只有至泰山行封禅大典,才能“镇服四海,夸示戎狄”[58]。自古只有真命天子才能到泰山封禅,在宋真宗看来,这一举动足以证明自己是上承天命的正统。因此数年之间,陆续上演了“天书降神”“东封泰山”“建玉清昭应宫”“西祀汾阴”等一幕幕闹剧,举朝上下皆知是自欺欺人,却又不能自已,“一国君臣如病狂然”[59]。
寇准并不相信所谓“天书”之类的把戏,可他却利用庆典的机会,提醒着人们他的存在。宋真宗东封泰山、西祀汾阴,寇准都上表请求同行,目的就是借机接近皇帝,探听朝中虚实。果然,中央政府内部日益激烈的政争,给寇准重返中央提供了机会。大中祥符五年(1012),宰相王旦与王钦若之间的斗争走向白热化,王旦想方设法阻止王钦若拜相,王钦若则凭借宋真宗的信任中伤王旦。王旦健康欠佳,身边又乏人相助,想起了同年寇准。大中祥符六年(1013)十二月,宋真宗出幸亳州,寇准受命为权东京留守,回到天子脚下。次年六月,王旦借王钦若与枢密副使马知节的争执,一举打垮王钦若。宋真宗将枢密院三位长官王钦若、陈尧叟、马知节尽行罢免,在王旦的力荐下,寇准被任命为枢密使、同平章事。寇准成为与宰相分庭抗礼的“枢相”,再次返回中央政坛。
寇准与王旦既有同年之谊,又有引荐之义,本应同心协力,可寇准却率性而行,给王旦平添了许多麻烦。一次,中书送往枢密院的文件不合规矩,寇准得知以后,立即到宋真宗处告了一状。宋真宗把王旦召来责问:“中书行事如此,施之四方,奚所取则?”[60]王旦只得谢罪:“此实臣等过也。”[61]看到一件小事引起如此严重的后果,枢密院吏人非常惶恐,对寇准说:“中书、枢密院日有相干,旧例止令诸房改易,不期奏白,而使宰相谢罪。”[62]不久,枢密院送往中书的文件也违反了体例,中书吏人高兴地把文书呈递给王旦,希望王旦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王旦却令吏人直接将文书退还枢密院改写,没有奏报宋真宗。寇准惭愧不已,次日见到王旦后谢罪道:“王同年大度如此耶!”[63]
寇准不甘居于人下,可能也有取代王旦的想法,他屡次在宋真宗面前说王旦的坏话,而王旦则一味地称赞他。宋真宗对王旦说:“卿虽谈其美,彼专道卿恶。”[64]王旦回答:“理固当然。臣在相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65]在才华和魄力上,王旦或许不如寇准,但说到胸怀和气度,寇准却远远比不上王旦。
与王旦的摩擦毕竟是小事,与王钦若一伙的斗争才是真正的敌我之争。王钦若虽已被罢免,其党羽却仍遍布朝内,三司使林特便是其中之一。寇准数次与林特发生争执,因为河北纳绢之事而弹劾林特。林特正得宠于宋真宗,碍于寇准面子,宋真宗勉强同意了寇准的弹劾,但随即便赦免了林特。寇准见状,又以三司未能及时发放军士置装费用而再次发难。宋真宗大怒,对王旦说:“准年高,屡更事,朕意其必能改前非,今观所为,似更甚于畴昔。”[66]事已至此,王旦也保不住他的老同年,只得安抚宋真宗:“准好人怀惠,又欲人畏威,皆大臣所当避。而准乃以为己任,此其所短也。非至仁之主,孰能全之?”[67]
寇准本人得知将被罢任,希望能成为地位较高的使相,便托人把这个意思转达给王旦。王旦拒绝说,使相怎么可以自己要求呢,并表示不接受私下请托。寇准得到回信后,“深恨之”[68]。虽然回绝了寇准,可当宋真宗问起应该授予寇准何官时,王旦却说:“准未三十,已蒙先帝擢置二府,且有才望,若与使相,令处方面,其风采亦足为朝廷之光也。”[69]寇准得偿所愿,入谢时痛哭流涕:“非陛下知臣,何以至是!”[70]宋真宗告诉他,都是因为王旦的举荐。寇准既惭愧又感叹,对人说:“王同年器识,非准所可测也。”[71]寇准这次重返中枢,只坚持了不到一年。
有关问宋:赵宋王朝内政外交的得与失的文章
景德元年,由于宰相李沆去世,宋真宗下诏提拔华士安为吏部侍郎、参知政事。由于华士安的极力推荐,宋真宗终于决意任用寇准为相。还不到一个月,宋真宗就正式宣布:毕士安和寇准同时担任宰相。毕士安兼修国史,位居寇准之上。然而寇准报国之劳,华土安荐贤之功,却被载入史册。......
2023-11-27
而无论人生绚烂与否,夫妻间的信任与支持、尊重与鼓励、理解与忠诚都是让婚姻更加幸福、事业更加辉煌的基石。因此,夫妻间不妨遵循“婚前睁大眼,婚后闭上一只眼”这样的原则。婚前要看清对方所有的优点和缺点,如果都能够接受和宽容,便可以托付终生,婚后则闭上一只眼,鸡毛蒜皮的事情不必再去计较,无伤大雅的习惯也不要强求配偶去改变。......
2023-12-06
自秦迄唐,从大体上言,都是专制政治。然专制政治之成熟,则自宋始。他目击这种风气不利于己,所以力求减杀军人的特权,以实现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这样一来,民政、财政、军政,才一统于中央,专制政治,到了这个地步,便可算到达极点了。要之,从宋至清,可以说是专制政治之成熟期。试述夏、商二代的神权政治。夏氏说明外戚宦官专权之理由,可称近是。......
2023-08-17
民主共和战胜了君主专制当18世纪末美国建立起世界上最先进的民主共和政体时,东方的大清王朝还正处于封建君主专制之下。因此,毋庸置疑,以现代的观点来看,同美国先进的民主共和政体以及开国者优良的政治品格相比,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及皇帝独断专权行为无疑是一种相当落后的政治制度和执政方式。当时,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以革命暴力推翻君主专制政体,试图以美国为师,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2023-11-30
宋真宗时出了一位宰相寇准,宦海沉浮,荣辱不惊,以其刚直清正、勇断大事而驰名。有人教唆寇准,不妨增报年龄。寇准为官,依法办事,体恤百姓,广有口碑。张逊侦查到此事,指使心腹王宾告发,诬称寇准存在非分之想,大逆不道。寇准声称冤枉,请求让温仲舒和王宾当面对质,弄明当时的情况。在朝堂上,寇准和张逊发生争执,互揭隐私,各不相让。一年后,宋太宗即将寇准召回,拜为参知政事。宋太宗召回寇准,询问谁可立为太子。......
2023-07-21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会发现,曾经是山盟海誓、爱得轰轰烈烈的一对恋人,在结婚后没多久就两天一大吵,三天一大打,而小打小闹更是天天有,因此,见多识广的人们便总结出这样一句话: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爱情是婚姻的基础,但是爱情之花是需要夫妻双方精心培育和浇灌的,如果有一方存在爱情心理障碍,这朵爱情之花就会枯萎、凋谢。......
2023-12-06
得到了财富,却失去了生活的快乐,看来,有时真正的快乐的确是和金钱无关。可是幸福与金钱无关,金钱它不会带来某些预期的幸福,反而还会断绝先前的快乐。......
2023-12-06
如晋代的陶渊明在官场摸爬滚打十多年之后,认为官场是污浊的、肮脏的,他置身其中总有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只要我们能在得失之间作出明智的选择,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不会被世俗所淹没。我们不要做患得患失之人,不要在生活中计较太多,不要做锱铢必较、追名逐利之徒。......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