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现代艺术中的直接金属雕塑

现代艺术中的直接金属雕塑

【摘要】:直接金属雕塑的出现,与抽象艺术的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而构成雕塑,特别是直接金属的构成雕塑,形成了二次大战后的主要方向。直接金属雕塑逐渐走向了反对装饰,并大量运用日常和工业材料及现代工业的加工方法来创作,艺术家们认为这些物品通常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或有着某种象征的潜力(图7)。

自从人类学会把金属冶炼和制造技术应用于工具、用品的时候,诉诸人类精神活动的金属材料雕塑作品也就出现了,但其几乎全部为熔化铸造成型技术。这种技术的目的是以用永久性的金属材料替换原初造型的临时材料。在此,金属材料只是作为一种承载造型的媒介,造型过程是在比如泥模、木模和蜡模这样的原初模型材料上进行的。而直接金属雕塑有别于铸造成型的雕塑,简单地说,即经由焊接、铆合、拧接等冷金属加工处理手段制作出的作为精神观照对象的具有形式感的三维金属物品。

直到20世纪,现代艺术产生的初期,完整意义上的直接金属雕塑才开始形成。指导思想是基于现代艺术的全新理念。作为艺术的物质载体的材料及处理技术成为主体,重视与艺术家的感官意识直接对话,产生全新的艺术语言。这个艺术的目标坚信,艺术家能够创造出一个与自然的现实世界平行存在的,具有逻辑的艺术世界。因此它的野心是要求艺术家不去模仿现实世界的物体或者形象,而是完全自主地、无中生有地创作出自在的艺术品(物体)。达到这一目的道路有两条:一是揭去现实世界层层的表象,达到或发现具有最本质元素的造型结构(所谓抽象,从字面上理解即是抽去事物的表象,揭示出其更本质的东西);一条则是找到自身潜意识的通道,使艺术家本体成为造物主之手,或在与造物主平等的层面上,自由地创造出三维空间的形式化物体(前提是尊重或挖掘材料及其处理技术的语言可能性)。在这条道路日益清晰、体系逐渐成熟的过程中,有几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家或流派,是不可忽略的。

直接金属雕塑真正作为独立的、而非模仿的艺术门类进入艺术,应该是在20世纪初的欧洲,因为立体主义造型观念深刻的影响,那时的年轻艺术家开始探讨雕塑的基本形式。他们对结构与空间的明确提示,颠覆了“雕塑乃空间环绕的实体”这一历史性的概念。标志着在雕塑艺术上用铁时代开始的人物,是西班牙人胡里奥·冈萨雷斯(Julio Gonzalez),虽然在他的透雕构成(openwork construction)作品《仙人掌人物》系列(图1)中仍然可以窥见自然物体的影子,走在了抽象的半路上,但这些焊铁作品,发展出一种如同在空间中绘画那样的直接金属雕塑概念,这些自由结合的构成,标志着现代雕塑的主要手段—直接金属雕塑(direct-metal sculpture)的诞生。

冈萨雷斯《仙人掌人物》 1939~1940年

佩布斯奈《 可发展的胜利柱》 1946年

卡尔德《极速》 1969年

大卫·史密斯《立方体27号》  1965年

安东尼·卡罗 《正午》 1960年

20世纪前夕,一些艺术思潮由对外物的执着追求,转向把流动变化的万物抽象化,用抽象形式去表现一种绝对精神。直接金属雕塑的出现,与抽象艺术的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而20世纪的抽象有两个源头:康定斯基的“非描绘性的”(non-representation)的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expressionism)和几何抽象,它们都来自俄国。构成主义雕塑注重数学与逻辑和艺术的关系—绝对的几何抽象。这种纯理性的构造方式,没有受到任何源于自然界物体的影响,而是直接关注空间与秩序的构成,一种比任何模仿自然都更加彻底的形式,是现代艺术和现代设计的先驱(图2)。

构成(construction)—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新概念。而构成雕塑,特别是直接金属的构成雕塑,形成了二次大战后的主要方向。雕塑家或把充满幻想自由形式,推向公众空间(图3),或把工业零件结合到雕塑的整体结构中,使这些物体的本来功能从属于新的整体(图4)。这些建筑式的几何形式的拼贴结构,预示了随后出现的极少主义(minimal art)。(图5)

到了60年代,有些雕塑家受到构成主义和最低限艺术影响,把许多大工业元素,在空间中自由地组合。同样的,许多艺术家开始涉及与城市空间对话的散置雕塑(scatter sculpture),这些作品透出一种内在的精神,或是外形的非物体主义(non-objectivism)所带来的力量(图6)。

诞生于50年代的波普艺术的影响直到20世纪后期,并使直接金属雕塑的目光转向日常生活。80年代中期,一种独立的、非写实的艺术得到振兴—新抽象艺术。它认为只有回归健康的戏剧性效果和综合性的艺术,才是标志整个时代的艺术。直接金属雕塑逐渐走向了反对装饰,并大量运用日常和工业材料及现代工业的加工方法来创作,艺术家们认为这些物品通常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或有着某种象征的潜力(图7)。新英国雕塑群的艺术家的作品颇具代表性,这些雕塑形状含混不清,很像物体,但不是明确具体的形象,具有既熟悉又陌生的双重含义。作品使用的都是非传统艺术性材料,不事先画草稿和模型,只将初始的灵感、材料和创作过程相结合就可以了(图8)。

近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的审美理念渗透到艺术,特别是设计领域的方方面面。在消费社会的丰富物质景观环境下产生的直接金属雕塑的制作过程和表现形式,以及对空间和最终轮廓的处理,都不可避免地发生着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