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实用影视写作:现场拍摄技巧、工作细节、意识和能力

实用影视写作:现场拍摄技巧、工作细节、意识和能力

【摘要】:现场拍摄在纪录片制作过程中尤为重要,而这一环节所牵涉的工作细节也极为丰富,对于现场工作人员来说,除了要熟练掌握基本镜头语言之外,还应该对现场采访、现场录音、现场拍摄应该具备的基本意识有所认知,更要对现场的突发状况具有灵活应对的能力。纪录片是“人”的艺术,是关注人类生存现状和地球历史沿革的艺术,它需要创作者以平和、平等、平常的心态,采取与被摄者平视的视角。

现场拍摄在纪录片制作过程中尤为重要,而这一环节所牵涉的工作细节也极为丰富,对于现场工作人员来说,除了要熟练掌握基本镜头语言之外,还应该对现场采访、现场录音、现场拍摄应该具备的基本意识有所认知,更要对现场的突发状况具有灵活应对的能力。

(一)现场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与意识

对于灵魂人物——导演来说,需要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首先,独特的艺术眼光和高超的制作技巧。严格来说,纪录片是精英文化,它需要导演在选题时独具慧眼,需要导演用视听语言进行反思和质疑,需要导演通过摄影机的“眼睛”和录音机的“耳朵”去观察世界,需要导演在作品中融入对人、对事、对生活、对文化的情感与态度,这些对导演的艺术涵养和技术功底都是莫大的考验。其次,真诚的创作心态和高屋建瓴的艺术视野。纪录片是“人”的艺术,是关注人类生存现状和地球历史沿革的艺术,它需要创作者以平和、平等、平常的心态,采取与被摄者平视的视角。同时,纪录片创作要求导演具备广阔视野,要能够从纷繁复杂的现实中提炼出人生的况味。最后,导演需要具备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在拍摄现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及时把握现场的各种信息,迅速进行判断和选择,要具有与摄影、灯光师和录音师充分沟通的能力。

摄影师是纪录片摄制组里作用仅次于导演的角色,体力必须适应纪录片的长期拍摄。其次,摄影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导演意识,能够及时地理解导演的意图,当和导演意见相左时,也能和导演很好地沟通协调。对于灯光师和录音师而言,专业是对其素质的最大要求。

(二)采访

1.采访者的准备工作

采访者可以是导演,也可以是专业的节目主持人,甚至还可以从拍摄当地选择,总之,他必须是一个具有亲和力的人,无论是穿着、眼神、表情、言行举止都让人信服,容易取得受访者的尊重和信任,话语表达能力强,语言流畅,能准确、简练、清晰地表达出问题重点,能很好地掌握现场谈话氛围,能从受访者的表现选择适宜的切入问话方式,并且还要有镜头感。

采访者在采访前一定要做足准备工作,比如,事先弄清楚今天要采访的对象,及其职业、年龄、家庭状况、爱好、经历、个性、观点、立场,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等。把要采访的问题写下来,以防采访时因紧张而冷场。

2.拍摄中的采访

采访中采用什么样的提问方式因人而异,如果受访对象个性内向,不善言辞,行为拘谨,或者对方对你有所防备,很难放下戒心与你畅所欲言,那么需要采取“迂回”的提问方式,不妨先聊聊轻松一点的话题,比如对方当下正在做的事情,对方的兴趣爱好、收藏,对方的孩子,对方的家居装饰等,待彼此气氛融洽,消除隔阂感之后再切入主题。如果是直接面对政要、重大事件亲历者、名人,需要采访者有直面他们的韧劲和勇气,需要采访者在采访中能直逼内心,挖掘深层的故事,同时,要懂得倾听,以眼神、表情或者简短的话语作出回应,掌控好采访进程。

(三)拍摄

采用什么样的拍摄方式取决于影片的风格和经费的多寡。多机拍摄可以全方位地记录下事件的发生、发展情况,为后期剪辑带来更多的方便,但是也容易使影片机位变化太多,镜头更换频繁,让观众产生不真实感。不过对于一些活动频繁、活动范围广的拍摄对象,单机拍摄难以充分记录的情况下,多机拍摄是极为必要的。

另外,拍摄中是否使用三脚架取决于你的影片的风格,如果追求的是画面稳定,不摇晃,构图平稳,运动节奏缓慢,推拉摇移平滑,最好使用三脚架;如果追求的是灵活、机动,希望摄影师能够及时地捕捉现场事态的变化和被摄者的一举一动,那么最好采用肩扛摄影或手提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