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装配式钢结构工程计量与计价:确定材料消耗定额

装配式钢结构工程计量与计价:确定材料消耗定额

【摘要】:所以,制定材料消耗定额,关键是确定净用量和损耗率。

2.2.3.1 材料消耗定额的概念

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在保证工程质量与合理使用材料的条件下,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建筑材料的数量标准。

制定材料消耗定额,主要就是为了利用定额这个经济杠杆,对物资消耗进行控制和监督,达到降低物耗和工程成本的目的。

作用:材料消耗定额是编制材料需要量计划、运输和供应计划,计算仓库面积,签发限额领料单和经济核算的根据。制定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是组织材料的正常供应,保证生产顺利进行,以及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积压、浪费的必要前提。

2.2.3.2 材料消耗定额的组成

定额材料消耗量,既包括构成产品实体净用的材料数量,又包括施工场内运输及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耗量。

所以,制定材料消耗定额,关键是确定净用量和损耗率

2.2.3.3  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方法

根据材料使用次数的不同,建筑安装材料分为非周转性材料和周转性材料。

非周转性材料也称为直接性材料。它是指施工中一次性消耗并直接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如砖、瓦、灰、砂、石、钢筋、水泥、工程用木材等。

周转性材料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能多次使用,反复周转但并不构成工程实体的工具性材料,如模板、活动支架、脚手架、支撑、挡土板等。

1.直接性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

直接性材料消耗定额常用的制定方法有:观测法、试验法、统计法和计算法

(1)观测法。

观测法是对施工过程中实际完成产品的数量进行现场观察、测定,再通过分析整理和计算确定建筑材料消耗定额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最适宜制定材料的损耗定额。因为只有通过现场观察、测定,才能正确区别哪些属于不可避免的损耗,哪些属于可以避免的损耗。

用观测法制定材料的消耗定额时,所选用的观测对象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建筑物应具有代表性。

② 施工方法符合操作规范的要求。

③ 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符合技术、设计的要求。

④ 被观测对象在节约材料和保证产品质量等方面有较好的成绩。

(2)试验法。

试验法是通过专门的仪器和设备在试验室内确定材料消耗定额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能在试验室条件下进行测定的塑性材料和液体材料(如混凝土、砂浆、沥青玛脂、油漆涂料及防腐涂料等)。例如:可测定出混凝土的配合比,然后计算出每 1 m3混凝土中的水泥、砂、石、水的消耗量。由于在实验室内比施工现场具有更好的工作条件,所以能更深入、详细地研究各种因素对材料消耗的影响,从中得到比较准确的数据。但是,在实验室中无法充分估计到施工现场中某些外界因素对材料消耗的影响。因此,要求实验室条件尽量与施工过程中的正常施工条件一致,同时在测定后用观察法进行审核和修正。

(3)统计法。

统计法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分部分项工程所拨发的各种材料数量、完成的产品数量和竣工后的材料剩余数量,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来确定材料消耗定额的方法。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不需组织专人观测和试验,但应注意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和系统性,要有准确的领退料统计数字和完成工程量的统计资料。统计对象也应认真加以选择,并注意和其他方法结合使用,以提高所拟定额的准确程度。

(4)计算法。

计算法是根据施工图纸和其他技术资料,用理论公式计算出产品的材料净用量,从而制定出材料消耗定额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块状、板状和卷筒状产品(如砖、钢材、玻璃、油毡等)的材料消耗定额。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材料的计算方法:

① 砖砌体材料用量的计算。

每立方米砌体材料中砖的净用量

【例 2-4】 计算标准砖一砖外墙每立方米砌体砖和砂浆的总消耗量(砖和砂浆损耗率均为1%)。

【解】 每立方米一砖墙中砖净用量=2×1/[0.24×(0.24+0.01)×(0.053+0.01)]

=529.1 块

砖总消耗量=529.1×(1+1%)=534.29 块

每立方米一砖墙中砂浆净用量=1-529.1×0.24×0.115×0.053

=0.226 m3

砂浆总消耗量=0.226×(1+1%)=0.228 m3

② 块料面层材料用量计算。块料指瓷砖、锦砖、缸砖、预制水磨石块、大理石、花岗岩板等。块料面层定额以 100 m2 为计量单位。

每 100 m2 块料面层中:

【例 2-5】 1∶1 水泥砂浆贴 152 mm×152 mm×5 mm 瓷砖墙面,结合层厚度为 10 mm,试计算每 100 m2 墙面瓷砖和砂浆的总消耗量(灰缝宽 2 mm),瓷砖损耗率为 1.5%,砂浆损耗率为 1%。

【解】 每 100 m2 瓷砖墙面中:

瓷砖净用量=100/[(0.152+0.002)×(0.152+0.002)]=4 216.56 块

瓷砖总消耗量=4 216.56×(1+1.5%)=4 279.81 块

结合层砂浆净用量=100×0.01=1.00 m3

缝隙砂浆净用量=[100-4 216.56×0.152×0.152]×0.005=0.013 m3

砂浆总消耗量=(1+0.013)×(1+1%)=1.023 m3

③ 普通抹灰砂浆配合比用料量的计算。

抹灰砂浆的配合比通常是按砂浆的体积比计算的,每立方米砂浆各种材料消耗量计算公式如下:

【例 2-6】 试计算配合比为 1∶1∶3 的水泥石灰砂浆每立方米材料消耗量。已知:砂视密度 2 650 kg/m3,堆积密度 1 550 kg/m3,水泥密度 1 200 kg/m3,砂损耗率为 2%,水泥、石灰膏损耗率为 1%。

【解】

砂空隙率=(1-砂堆积密度/砂视密度)×100%

=(1-1 550/2 650)×100%=41%

砂消耗量=3/[(1+1+3)-3×0.41]×(1+0.02)=0.81 m3

水泥消耗量=[1×1 200/3]×0.81×(1+0.01)=327 kg

石灰消耗量=1/3×0.81×(1+0.01)=0.27 m3

2.周转性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

周转性材料的消耗定额,应该按照多次使用,分次摊销的方法确定。

摊销量是指周转材料使用一次在单位产品上的消耗量,即应分摊到每一单位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上的周转材料消耗量。

周转性材料消耗定额一般与下面 4 个因素有关:

① 一次使用量:第一次投入使用时的材料数量,根据构件施工图与施工验收规范计算。一次使用量供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申请备料和编制施工作业计划使用。

② 损耗率:在第二次和以后各次周转中,每周转一次因损坏不能复用,必须另作补充的数量占一次使用量的百分比,又称平均每次周转补损率,用统计法和观测法来确定。

③ 周转次数:按施工情况和过去经验确定。

④ 回收量:平均每周转一次可以回收材料的数量,这部分数量应从摊销量中扣除。

以木模板为例:

(1)现浇混凝土构件木模板摊销量计算公式如下:

① 一次使用量计算。

根据选定的典型构件,按混凝土与模板的接触面积计算模板工程量,再按下式计算:

② 周转使用量:平均每周转一次的模板用量。

施工是分阶段进行的,模板也是多次周转使用的,要按照模板的周转次数和每次周转所发生的损耗量等因素,计算生产一定计量单位混凝土工程的模板周转使用量。

③ 模板回收量和回收折价率。

周转材料在最后一次使用完了,还可以回收一部分,这部分称回收量。但是,这种残余材料由于是经过多次使用的旧材料,其价值低于原来的价值。因此,还需规定一个折价率。

同时,周转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施工单位均要投入人力、物力,还要做组织和管理补修工作,须额外支付管理费。为了补偿此项费用和简化计算,一般采用减少回收量增加摊销量的做法。

④ 摊销量计算:

【例 2-7】 根据选定的某工程捣制混凝土独立基础的施工图计算可知,每立方米独立基础模板接触面积为 2.1 m2,每平方米模板接触面积需用板枋材 0.083 m3,模板周转 6 次,每次周转损耗率 16.6%。试计算混凝土独立基础的模板周转使用量、回收量、定额摊销量。

【解】 一次使用量=2.1×0.083=0.174 3 m3

周转使用量=[0.174 3+0.174 3×(6-1)×16.6%]/6=0.053 m3

回收量=(0.174 3-0.174 3×16.6%)/6=0.024 m3

摊销量=(0.053-0.024)×50%÷(1+18.2%)=0.043 m3

(2)预制构件木模板摊销量计算。

【例 2-8】 根据选定的预制过梁标准图计算可知,每立方米构件的模板接触面积为

9.2 m2,每平方米接触面积需用枋板材 0.091 m2,模板周转次数为25 次,模板损耗率为5%,试计算模板的摊销量。

【解】 一次使用量=9.2×0.091×1.05=0.879 m3

摊销量=0.879/25=0.035 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