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历史第一集:宗法制度的特别设计

中国历史第一集:宗法制度的特别设计

【摘要】:周人的宗法制度中还有另外一项特别的设计,就是昭穆制。昭穆制将所有的亲族成员隔代分成“昭”和“穆”两个群体。昭穆制建立在这种隔代亲近的普遍心理上,用制度予以固定和强化。更重要的好处在:昭穆制在周人群体间创造了一个二元结构。周人在组织上的严密安排,一部分来自武装殖民的需要。宗法制度就是为了达成这样的目的而建立起来的。

周人的宗法制度中还有另外一项特别的设计,就是昭穆制。昭穆制将所有的亲族成员隔代分成“昭”和“穆”两个群体。祖父和孙子属于同一群,相对地,父亲和儿子就分在不同群。

人类学亲族文化的调查研究中,有一个归纳观察,叫隔代亲近原则。在许多文化中,都有同样的现象——通常祖父和孙子之间的关系,会比父亲和儿子的关系更亲近,更自然。这种现象可以用简单的心理机制来解释。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父亲通常是监督他社会化最重要的责任者,使得父亲对儿子较为严厉,采取高压权威的互动模式。而且,儿子长大后要取得自己的地位与权力,又无可避免地与父亲有了竞争,使得两者关系更不容易轻松自在。

相形之下,孙子的诞生就确立了祖父的老人身份,他在社会上拥有因高辈分而来的尊崇,但也逐渐被解除了实质的权力。他完成了做父亲的责任,对于孙子没有那种压力了。在孙子能接触的人之间,祖父仍然是和他最亲近的男性。如此一来,孙子就比较容易从和祖父的互动中拾取经验与智慧,也有动机亲近祖父。

昭穆制建立在这种隔代亲近的普遍心理上,用制度予以固定和强化。在庙堂上,各种仪式中,亲族成员被清楚分列开来,一边是“昭”,另一边是“穆”,隔代的祖孙站在一起,邻代的父子则站在对面。

将亲族正式隔代分组,还能带来许多好处。一个好处是减少年岁差距所带来的代间关系混淆。亲族系统人越多,旁支越多,到了后代,越容易产生代间的差距与错乱。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很可能在亲族系统的辈分上,比旁支的一个老翁要高,老翁要叫他叔叔或舅舅。昭穆制可以将原本一代一代为单位的计算方式,放大为每两代一个单位,让这种必然出现的错乱稍微容易掌握些。

更重要的好处在:昭穆制在周人群体间创造了一个二元结构。这个代间的二元结构设计使得两个群体始终拥有差不多相等的权力地位。这边儿子的地位低于那边的父亲,但那边那个父亲的地位,又必然低于这边他的父亲,如此交错分配。两群之间保持对等,最有机会发挥正向的互相竞争进步效果。而且这两群不论如何竞争,都不可能紧张到翻脸。因为你的儿子和你的父亲都在另外那边,你会破坏他们,伤害他们吗?

用这种方式,周人建立了更牢固的亲族组织系统,让亲族组织发挥了更大的共同力量。

周人在组织上的严密安排,一部分来自武装殖民的需要。武装殖民的经验,使得周人长期维持高度的危机感,感受到持续的威胁不安,相应地就不断提高他们的“我群意识”。

周人姬姓是个大族,但和现在要统治的领土相比,他们还是太小,小到必须谨慎地将族内每个人紧紧拉住,还要能够发挥族内每个人的能力。宗法制度就是为了达成这样的目的而建立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