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若是运用与传统记载上夏、商、周同时期或稍早的考古资料,有些事显然不太对劲儿。我们不能不开始怀疑:传统上认为周是一个朝代,是接续商朝出现的,这样的想法对吗?......
2023-08-28
周人翦商,是商、周关系长期紧张的结果。而他们的紧张关系,牵涉两种文化间的根本差异。
《史记·殷本纪》在记录武乙田猎于河渭之间被雷打死之前,有这么一段奇怪的话:“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
依照《史记》,武乙最狂妄无道的行为,是要和天搏斗。他叫一个人扮成天神来搏斗。谁会赢呢?当然是武乙赢了,他就将天杀了侮辱天。而且他还拿一个皮囊,在里面装满了血,高高挂起来,拿箭仰着向上射,把皮囊射破了,叫作“射天”。
这段话很怪,更怪的是,几乎完全一样的记录,在《史记·宋世家》中竟然又出现了一次。这里说的是宋王偃。《史记》原文是:“……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乃与齐、魏为敌国。盛血以韦囊,县而射之,命曰‘射天’。淫于酒妇人。群臣谏者辄射之。于是诸侯皆曰‘桀宋’。‘宋其复为纣所为,不可不诛。’”
《史记·宋世家》又称“宋微子世家”,因为宋这个封国的开国者,就是商王帝乙的长子,也就是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周人翦商成功之后,将殷遗民交给微子启,封在宋,而有了宋国。
宋就是商人后裔。很明显,因为这样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宋人颇受歧视。我们看到这个时期的文献中,每每荒唐的笑话,就都推在宋人身上。大家听过《守株待兔》的故事,那个坐在树下傻傻地等兔子再撞上来的,是宋人。大家也听过《刻舟求剑》的故事,那个剑掉进河里却连忙在船身上做记号的人,也是宋人。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观念是,宋人特别笨,笨事都是宋人干的。
这样的倾向,一部分反映了延续几百年的差异与冲突。在周人眼中,继承商文化的宋人,就是和他们不一样,看来看去就觉得格外不顺眼。
所以当宋王偃嚣张跋扈时,人们会特别指责他“淫于酒妇人”。好酒酗酒,是周人眼中商人最不可原谅的耽溺罪行,也是周人认定商人之所以败亡的主因。至于沉湎女色,那是周人宣传纣王最重要的失德行为之一。换句话说,由商人后裔组成的宋国,现在出现了一个纣王投胎般的恶魔了。
而且,他还不只是纣王投胎,也是武乙附身,也做了和武乙同样的不道行为——射天。奇怪的是,武乙和宋王偃,为什么都要和天过不去呢?为什么要特别凸显自己可以胜天,可以把天射下来呢?
《山海经·海天西经》中有一条关于天和帝斗争的神话:“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刑天”指的就是刑余之天,被惩罚、被砍头了的天。天为什么被砍头?因为他要和帝争最高的神位,争输了,所以被帝惩罚。然而,头都被砍了的刑余之天竟然还不服气,没有头,以乳当眼睛,以肚脐当嘴巴,还要继续与帝斗。
《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还有这么一段:“……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厥前。耕既立,无首,走厥咎,乃降于巫山。”说成汤伐夏桀,战胜了,在过程中将耕(应该是夏桀的部将或助手)斩杀了。但耕没有头却还跑,一直跑到巫山,才被驯服。
《山海经》的这两段故事有明显的共同之处,那就是砍了头都不屈服。一则被砍头的是天,另一则是耕。《山海经》是一本奇特的书,内容来历不明,其中许多故事的说法,和别的书里的都不一样。例如,在大部分典籍里,后羿都是反派角色,在故事里是输家,但《山海经》里的后羿却是个英雄。
考索《山海经》故事的价值偏见,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应该是一本记录东方神话的文献,至少是和东方的文明比较接近的。牵涉东、西方位时,《山海经》几乎都是重东轻西的。很有可能,《山海经》的来源和商人、商文化关系密切,因此在周朝以后,就只能以散乱的形式存留,无法正式进入周人的典范系统中,一直都是边缘性的文本。
从商人与东方的观点,记录汤打败夏王桀,驯服耕的过程,那是理所当然的。更加有意义的,是天和帝相争,而且天输给了帝被砍头的故事。后世的《山海经》插图本,通常将刑天画成一个大巨怪,和书中的其他神话角色视作等同,但如果考虑天的特殊意义,以及帝在商人文化中的重要性,这个故事要说的似乎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天是周人的至高神,帝则是商人的至高神。天来挑战帝,被帝打败了,砍头了,却没有彻底屈服,以刑天的无头恐怖面貌,卷土重来继续挑战帝。这看起来,应该就是关于周人崛起威胁商人地位的一则寓言,精简地显示了这两个民族之间的紧张斗争关系。
商人以其一贯的鬼神逻辑,将他们和周人之间的敌对,转写为神话。你要挑战我?你觉得你比我厉害?要确定我们谁比较厉害,最彻底的方式是比比看,你后面的神和我后面的神,谁才是真正的盟主。你们家的天打赢不了我们家的帝,那么当然在世间,你们周人就应该乖乖听我们商人的命令。
然而让商人头痛的是,周人没那么容易臣服,一直在西边作怪。商人几度以不同方式试图镇压周人,周人却时常过一阵子就来捣蛋,于是反映在商人的神话里,就变成了那被砍了头却拒绝倒下的刑天。
有关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中国是怎么出现的的文章
然而,若是运用与传统记载上夏、商、周同时期或稍早的考古资料,有些事显然不太对劲儿。我们不能不开始怀疑:传统上认为周是一个朝代,是接续商朝出现的,这样的想法对吗?......
2023-08-28
农村教师补充的困难是由农村学校一些先天的劣势造成的,如果招聘策略只聚焦某些群体,一方面可能达不到招聘数量要求,另一方面可能使教师来源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在农村教师的补充中,应注意扩大政策目标人群,以拓宽农村教师来源。吸纳多方面人才,以教师资格“国考”规范教师从业标准,这样既能拓宽农村教师队伍来源,又能保证农村教师质量。......
2023-10-16
为推行武装力量一体化,华约组织特别建立了两支部队。华约武装力量经常在缔约国境内举行军事演习,甚至干涉各成员国内政。例如苏联侵略捷克斯洛伐克时,罗马尼亚立即公开声明,华约组织不能以任何理由、在任何情况下和以任何形式对某一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军事行动。7月1日,华约组织政治协商委员会会议签署议定书,宣布停止华约的效力。此后,苏军从原华约其他成员国分批撤出。......
2023-11-27
然而,ENP处于一个不同扩大的背景下,使用“扩大”的方法会造成它自身的困难和紧张。首先,“扩大”方法向ENP国家发出了矛盾的信号:如果像欧盟所声称的那样,ENP与欧盟成员资格的问题是区别开的,那么为什么要使用入盟前战略那样的方法?因此,“扩大”方法论的使用给欧盟与ENP国家关系的长期目标增加了不确定性,也没能充分地解释双方短期目标的选择。虽然这种状况可能会改变,但还没有提出在ENP国家之间建立机构联系的建议。......
2023-07-30
第六节差异与矛盾差异是不是矛盾,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些同志认为,差异就是矛盾这个命题是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一些同志则认为,并不是一切差异都是矛盾。英国贵族和我国工人的特点有很大的差异,但他们之间并不是矛盾。应该明确,这是矛盾的差别性问题,不是矛盾的有无问题。我们不能说因为张三和李四是有差异的,因而他们就是矛盾。应该说,有差异的事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可能构成矛盾。......
2023-11-28
2006年12月欧盟委员会发布《加强欧盟邻国政策》通讯,其重申了“邻区更好的经济发展和稳定以及更好的治理”是ENP实现既定目标的前提。在这份通讯中,欧盟委员会认为这项政策取得了良好开端,但建议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以使它发挥全部效用。此外,欧盟授予乌克兰市场经济地位和签证制度上的便利。然而,由于其后欧盟认为乌克兰政治自由化进程中断,一度搁置了与乌克兰签署该协定的计划。......
2023-07-30
第七节矛盾的分类问题对社会主义时期的矛盾进行科学分类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和方法论课题。按照一类二类矛盾的分类法,把敌与我、革命与反革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看成是不能结合的,这大概是大家都会同意的。因为一类二类矛盾的分类法也是以承认“两个为主”为其基本理论依据的。在我看来,两个为主的矛盾分类方法值得研究的地方并不比前一种分类方法少,某些方面,要在理论上说得圆通难度也许更大。......
2023-11-28
第一节实录修纂的史料储备制度与史料的来源一、实录史料的储备及供应制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这一源头活水的提供机制便是史料储备及供应制度。中国自唐代以来便形成了《实录》修纂的史料储备制度,即注重保存诏敕、奏疏、公文等档案文件,作为修纂《实录》的基本史料。......
2023-07-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