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甲骨文的意外发现及其重要性

甲骨文的意外发现及其重要性

【摘要】:发现甲骨文最关键的年份是1899年。然而,在19世纪下半叶,竟然是在这些传统中心之外的河南地区发现了龙骨。《铁云藏龟》是中国甲骨文字研究中第一本重要的书。图6-3安阳卜骨照片平常我们都是“甲”“骨”连讲,称“甲骨文”。二里岗是早商的夏文化中心的重要遗址——商人已经征服了夏人,但是夏人继续居住在原来的地区——也发现许多类似的东西。钻洞造成骨头厚薄不平均,在钻洞处加热,骨头另一面很容易就会出现裂痕。

极度敬重和崇拜文字的一个文明却任由最早的文字一直埋藏在地底三四千年之久,一直到19世纪末才得见天日。发现甲骨文关键的年份是1899年。在此之前,中药里就有一种药材叫作龙骨,那显然是将动物骨头的化石研磨入药。有几个地方盛产龙骨——广西、云南、广东的西边,北边有山东半岛沿海地带。这些地方都是因为地壳隆起,造成地质变化,将原来埋藏在土地里的动物骨骸封存入更深的地底下,变为化石。所以,今天在中国研究古生物化石最理想的地方就是广西、云南、贵州一带。这一带甚至出土了极为重要的恐龙化石。

然而,在19世纪下半叶,竟然是在这些传统中心之外的河南地区发现了龙骨。这个地区发现的龙骨被卖到中药店时,有些中药店的人注意到了,挑剔它们看起来像是被小孩儿涂画过的。最早挖到这一批龙骨的一个农民,不得已只好进行“加工”。他挖出一块龙骨,只要发现上面有刻痕,就拿刀把它刮掉,然后再拿去卖。可是加工过的龙骨还是卖不到好价钱,因为有人说:“这上面怎么会有乱七八糟的刮痕呢?为什么你不拿完整的龙骨来呢?”

这个农民很苦恼,觉得好不容易有个发财机会,挖到了龙骨,却偏偏是劣质的龙骨。于是他就对周围的人抱怨:“龙骨挖出来时,上面就是有这些刻痕,不是我,也不是小孩儿弄的啊!”

这件事在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传到了关键人物王懿荣的耳中。王懿荣和几个朋友——包括金石学家罗振玉和《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在聊天的时候听到这个消息,他们意识到那些有刻字、刻痕的龙骨,可能不是简单的东西。接着他们找来了河南那边龙骨的一些拓片。这些学过古文字,从金石学入手碰过金文的人,觉得这些文字看起来很不寻常。王懿荣是大官,就出了一笔钱将河南的龙骨悉数收购了。

1899年,王懿荣收购了这批龙骨,次年,中国就发生庚子事变[1]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事变中,王懿荣投井自杀殉国。王懿荣死后,一度没有人敢接收他的这批龙骨,因为有传言说这些从地底下挖出来的东西上面有字,想必是不祥的咒语,不小心的话,会把灾厄带进门。还好有一个人不信,将王懿荣所有的龙骨接收了,这个人就是刘鹗。

图6-2 二里岗卜骨照片

在思想与个性上,刘鹗是个与当时清末社会格格不入的怪人。刘鹗仔细整理王懿荣的龙骨,出版了一本目录——《铁云藏龟》。《铁云藏龟》(刘鹗字铁云)是中国甲骨文字研究中第一本重要的书。

《铁云藏龟》的出版,引起了罗振玉的兴趣,开始对比研究从《铁云藏龟》里拓出来的这些字与金文、大小篆之间的异同。另外一个投入研究的人是王国维。王国维在学术推断上最胆大心细,他写了一篇论文,明白宣告:《铁云藏龟》中搜集的这些文字,应该是金文之前或与金文同一时期的中国古文字。事后证明,他这个判断完全正确。

图6-3 安阳卜骨照片

平常我们都是“甲”“骨”连讲,称“甲骨文”。但是,别忘了,甲和骨是两回事。骨通常用的是牛肩胛骨,也有少数用鹿的肩胛骨。早在二里头,甚至更早的大溪文化里,就已有用牛肩胛骨或鹿肩胛骨进行占卜的证据。二里岗是早商的夏文化中心的重要遗址——商人已经征服了夏人,但是夏人继续居住在原来的地区——也发现许多类似的东西。郑州二里岗出土了不少卜骨。为什么知道那是卜骨?因为这些骨头有一面被用青铜钻具钻了一个洞,而且有烧炙的痕迹。钻洞造成骨头厚薄不平均,在钻洞处加热,骨头另一面很容易就会出现裂痕。解读裂痕的形状与走向,来占卜求取答案,这显然是新石器时代后期就开始出现的一种人类预知吉凶的方式,而且流传很广。

在安阳出土了特别的卜骨,后面已经钻了洞,但是前面却没有卜痕。这告诉我们卜骨要先进行整治,一次可能整治一批,以备需要时使用。此外,一片卜骨通常不会只钻一个洞,一个洞占卜一次,一块卜骨、卜甲不止用一次,可以重复使用多次。

【注释】

[1]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慈禧和光绪西逃,史称“庚子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