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夏商周共主更迭及其对中国文明的影响

夏商周共主更迭及其对中国文明的影响

【摘要】:从约公元前2000年到约公元前1000年,这一千年间,夏、商、周之间的确发生了共主更迭的变化,然而三种文化在这个时期内有很长时间是重叠并存的。就是在这种竞争状态下,夏、商、周各有所长,而他们发挥的长处,不只让他们得到共主地位,还留存了很长时间,变成后来中国文明的基础。夏、商、周三代离我们很远,中间必定隔绝许多后来造成的误解。例如夏、商、周的竞争与两次改朝换代之际的变化绝对是历史研究的大题目。

我们可以用一条新的脉络来看待夏、商、周。原先的时间纵轴关系必须加入不同空间分布的关系。从约公元前2000年到约公元前1000年,这一千年间,夏、商、周之间的确发生了共主更迭的变化,然而三种文化在这个时期内有很长时间是重叠并存的。

这三个民族后来会被文献描述为中国起源的三代,主要因为各有本事。在那一千年中,这三个民族、文化处于竞争状态,拉锯竞逐究竟谁能用更有效的方式组织更多人口,获取更多资源。就是在这种竞争状态下,夏、商、周各有所长,而他们发挥的长处,不只让他们得到共主地位,还留存了很长时间,变成后来中国文明的基础。

夏人最有可能的重大突破是将夯土技术用于兴建城墙,改造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聚落的形式,让它变成以城为中心,向外放射,重新编组人口分布为城间、城邦关系。

商人基本上是一个鬼神民族,他们擅长运用人所不能理解的现象进行恐吓,将许多不同的氏族收编。掌握鬼神现象,要追求超越力量对人间的介入,所以才有了那样的青铜器,也才有了文字。文字与占卜关系密切,文字本身就是神力的媒介。

周人则是在夏人发动的城邦改革过程中,最早或最有效地将地理空间和氏族血缘原则联系在一起,巧妙运用氏族组织力量罗致人才。周人最后为什么能够翦商,取商人的共主地位而代之,很大一个因素源于商的“祖甲改革”[1]

传统上,商人相信祖先是现实世界的真正主宰者,祖先构成了一个外于现实却能操控现实的鬼神世界。不过,这个鬼神世界究竟长什么样子,谁在里面谁不在里面,本来是很复杂而混乱的。混乱有混乱的好处,让人有自由解释鬼神世界的空间,今天我要攻打你,当然说你的祖先不在我的祖先的神灵领域里,所以我一定会打赢你;明天我想跟你和解了,就可以改口说你们家的鬼也可以和我们家的鬼共处,你们家的鬼和我们家的鬼,其实在“那里”感情也挺好的。

这样的空间被祖甲改革缩小了。祖甲改革的重点就是建立一个鬼神系谱,只有这几个祖先是被承认的,确定下来之后不能轻易再改,变成了一个封闭系统。这就和周人的氏族组织原则形成了强烈对比。追索自己的亲戚、亲族关系,只要追得够远够广,几乎可以将所有人都纳进来。周朝靠复杂的亲缘、联姻、亲族关系构筑了一套极有弹性的伙伴系统。

祖甲改革后,商人的对外态度是:你们家的鬼都不能进到我们这里,我们不承认你。周人的对外态度却是:算来算去我们都可以算作兄弟,兄弟之间什么都好谈。商、周之际的变化,其实就是这两种态度造成的势力消长。事实证明,周人赢了。周人赢了之后,进一步将氏族组织确立为封建制,于是就奠定了中国后来的家族系统与家族制度。

夏、商、周三代离我们很远,中间必定隔绝许多后来造成的误解。借由考古资料的协助,我们尽量排除这些误解,发现三代还是有意义的,不需要像疑古派那样彻底推翻三代的意义,甚至直接否定三代的存在。三代确实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明遗产,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社会的习惯和信念

我们不该再沿用一种静态的中国文明观,总以为中国文明一开始就这样流传至今,而要探索、知道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变化,有很多有趣的互动。例如夏、商、周的竞争与两次改朝换代之际的变化绝对是历史研究的大题目。可惜,我们今天对于夏、商之际仍然了解得很少。但我们对于商周之际,已经有了很丰富的知识。

【注释】

[1]商王祖甲,亦称且甲、帝甲,商王武丁之子,商王祖庚之弟,商朝第25任君主,《今本竹书纪年》称他在位33年。祖甲即位后,创造了“周祭”之法,使殷人的祭祀系统更为严密规范,因此盛行于商代后半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