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目前考古得到的资料和证据,三代应该存在着城墙林立的特殊景观。大部分聚落必须扩大到可以筑城的规模,才有办法继续生存。依照古籍的提示,大约从夏朝开始,中国的聚落组织形式有了大幅度改变,幅度最大、最重要的改变是出现了以城为中心的较大型聚落,进而构成较大型的区域单位。一个只有两百人的聚落,没有能力筑城,不可能保卫自己。......
2023-08-28
当年人类学家摩尔根,还有受摩尔根影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谈到原始社会时,将农业出现之后的社会阶段归纳为奴隶制社会,是有其道理的。农业时代战争起因于掠夺别人的农业剩余产品,那是别人赖以存活一整年的存粮。存粮被夺走了,人也就活不下去,所以抢夺与保卫必定是殊死战。
从甲骨文的记录里,我们还可以看到,初期的战争往往是很恐怖的毁灭战,赢的一方将谷物抢走,同时杀光输的一方。然而,在战争、掠夺、屠杀的行为中,人逐渐学到,掠夺一个部落,除了农产储存、剩余农产品之外,还有另外一项更有用的储存,那就是人力。
费很大力气,冒很大危险,杀很多人,抢到那些谷物,划得来吗?这些谷物明年就没有了,不是吗?为何不换成不同的目标?不只抢东西,还要抢人。去掠夺一个部落的时候,最有用的东西其实是人,是明年、后年还可以从地里种出谷物来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就是别的聚落的人。
斗争刺激了相关的激烈竞争。首先,要竞争彼此之间的武器,能掌握塑造较高硬度武器技术的部落,当然就较有机会战胜旁边的聚落或部落。
其次,要牵涉人数的竞争。中国传统格言有“人多好办事”,在原始的环境中尤其如此。哪个聚落可以掌握较多人,通常就有较好的条件去征服、侵略人口比较少的聚落。让自己的聚落成长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将征服来的人纳入组织系统里,但要让他们乖乖听话,“为人民服务”。
战争掠夺产生的效果是使得在原始共产社会中各个原本自给自足的部落,开始出现阶级分化。有一部分部落变成奴隶,生产出来的东西不是自己可以控制和享用的,而是被管制和统辖的主人拿走,集中在主人那里。
夯土最需要什么?需要高度密集的人力。从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为什么出现大量夯土遗迹?最合理的解释应该是,这时出现了大量被压迫的人力。在原有的正常安排下,人力主要耗费在自给自足的生产上,不可能挪出这么多可以承担夯土工程的人力。
再来看,为什么需要夯土?夯土的重要动机之一是筑城,以预防别人的武力抢夺。因此,这两件事情显然是相互循环、彼此加强的。战争、掠夺的结果使得部分聚落——较大型或是较早取得武器优势的聚落——可以去掠夺其他聚落的农业资源与人力。这些被掳来的人力用来夯土筑城墙,城墙筑好之后,这个聚落就有更安全的保护,不受别人侵夺。所以这个时期在黄河中游地区,差不多是山西龙山文化这一带,便开始大量出现与城墙有关的考古证据。
这个时期有几个代表性的出土遗址。王城岗发现了完整的城墙,其尺度几乎和平粮台发掘出来的城墙基址完全一样。我们可以推测,在这个时期,因应逐渐激化的战争与掠夺情况,一个有力的聚落会有一个合理或最具优势的大小规模——聚落中要有足够多的人来进行侵略,并有效地筑起城墙来保护自己,让人能住进城里。
不过,随着筑城技术的进步,城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到了公元前15世纪(商朝中期)的郑州商城,商人已经能筑起一个两公里见方的城墙,城外还有郭和壕沟(外城和外壕)。
有关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中国是怎么出现的的文章
依照目前考古得到的资料和证据,三代应该存在着城墙林立的特殊景观。大部分聚落必须扩大到可以筑城的规模,才有办法继续生存。依照古籍的提示,大约从夏朝开始,中国的聚落组织形式有了大幅度改变,幅度最大、最重要的改变是出现了以城为中心的较大型聚落,进而构成较大型的区域单位。一个只有两百人的聚落,没有能力筑城,不可能保卫自己。......
2023-08-28
不同类型的平台竞争都可能影响平台。同一平台的主体之间存在内部竞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台之间存在外部竞争。应该注意,属于同一个平台并不排除内部竞争的出现。平台竞争的最大特点是多面性。平台竞争的另一个方面是市场某一方的成员同时倚靠一个平台的程度。当表面上各自独立的客户组通过相互之间的需求被连接起来,而作为媒介的平台使这个间接网络外部性内在化时,平台之间就会发生竞争。......
2023-12-01
中国国家组织应该是如此起源的。经过考古资料的提示,我们现在明白,“国”最早是为区分城里的人和城外的人而产生的。今天讲的“国人”,和那个时候讲的“国人”大有区别。“国”这个字,是从城内城外分野的本意开始,慢慢扩大其意义的。国指的是方国,是一个个以城为核心的地方。譬如宋是从被称为“宋”的这座城为中心,而宋这座城是商遗民被移过去而定居设立的城,先从城开始,然后由城的内外范围而有了国。......
2023-08-28
到了明朝中期,即嘉靖四十三年,为了加强京城的防卫,原计划增筑一周环绕北京的新城墙,但因为财力不济,结果只修了南郊一面的外罗城。为积水潭让路至于四角城墙为什么缺了一角,由于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至今学术界众说纷纭。一些学者认为,明代将大都城改名北平,为了防范蒙古军队的卷土重来,统治者放弃了元大都城空旷的北部城区,而在旧北城墙以南2.5千米一线,另筑了一道新城墙。......
2024-01-23
“商”这个字比“殷”出现得更普遍。整理甲骨文时,研究者发现了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我们找不到商人自称为殷的记录。周人要表现和商人亲近,表现对商人尊重,用“大邑商”;但若要表现敌对与轻蔑的话,就会用“殷”。周朝早期,仍然“殷”“商”并用。但到东周之后,“商”越用越少,“殷”越用越多。或者应该说,民族称号的商就转变为行业称号的商了。......
2023-08-28
与《古史辨》大约同一时期,历史学界还有另外一波热闹讨论,那就是“社会史论战”。社会史论战的核心思想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重读中国历史,重新认识中国历史。不过,它有更明确的认识基础和目标,那就是引进西方的科学方法,重新给中国历史分期。社会史论战和《古史辨》有密切的联系,因为如果没有可信的史料,无法辩论社会史分期。......
2023-08-28
迄今发掘出的最早的三国至两晋时期的土城墙,已埋入现城墙之下3米多深。此时期现遗存土垣顶部宽达10余米,其规模与楚故都纪南城现遗存土垣顶部宽度相差无几。北城墙远安门处石灰糯米浆辅助干打垒墙体三国时期,除关羽外,接替吕蒙任荆州都督的朱然也筑过城墙。此次朱然修筑荆州城墙,主要是加高加厚,以提高城墙防御能力。两晋时期史籍还记载了东晋两位荆州刺史修筑过荆州城墙。所谓“城橹”指的就是城墙和护城河上的战船。......
2023-11-16
一切道具和景物都是假设的。长枪短刀、桌椅板凳、高山湖海,表演时涉及的这些景物,全靠演员的手、眼、身、法、步来表现。只要你用心观察和体会,就会清楚,没有道具,一切景物都是虚的。表现人物的行动坐卧,点到而已。如山东快书大家高元钧先生,他上台精神百倍,一溜小跑走上台去。这是山东快书这种形式活泼、幽默决定的,上台格外精神。单弦演员上台则不同,要文雅一点。在台上时刻保持丁字步,要好好学看戏曲演员的各种步法。......
2023-09-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