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强烈对比的是留在中国大陆的一群学者。还好他活得够久,经历了“文革”,后被誉为新中国考古学奠基人之一。中央的考古人员不够,后来各省就陆续成立了自己的文物队和考古队。丰富的考古新发现,让这样的解释架构越来越难应对。更麻烦的还有长江流域的考古发现。还有,在各地考古遗址发现大量的城墙遗址,绝大部分是夯土墙基。这些考古发现,彻底改写了中国历史。......
2023-08-28
我在高中时自以为对文化有了特别的关怀,也自以为读了许多谈文化的书(《中国文化史》、《西洋文化史》、《东西哲学及其文化》、《中国文化的前途》和《佛教与中国文化》等),却迟迟没有接触过一个名字上有“文化”二字的学科——文化人类学。
还记得我们考大学填志愿的时候,对于摆在我们眼前的大学科系,绝大部分都搞不清楚状况。文科志愿中最奇怪、最难理解的,首推全台湾独一无二的“台大考古人类学系”,只此一家,别的大学都没有这种奇怪的系。但偏偏它又开在台大,不是任何其他大学。如果是台大以外的任何一所大学单独开了这个系,我们的反应可以很自然,很直接——不理它,当它不存在就是了。然而这是台大文学院的最后一个志愿,绝大部分人还是觉得不能放弃任何可能上台大的机会。
于是我们难免要对考古人类学这几个字多看几眼,难免要讨论一下这几个字的含义。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中文组班的学长中间流传着一个对考古人类学的简单定义,用闽南话说就是“挖死人骨头的”。
就算我年少时兴趣广泛,也不可能会对专门学习如何“挖死人骨头”动念的。我认定了就是要读历史系,外语系和中文系都没填进志愿里,当然不会考虑考古人类学系。
没想到最后我依照自己的志愿进了台大历史系。在大一的必修课中,赫然出现了“考古人类学导论”。我高中时逃课比较多,上了大学更是变本加厉,大部分时间都耗在图书馆里找书读,上课能不去就不去。开学好一阵子,我还没好好在“考古人类学导论”的课堂上坐过,也就一直没搞清楚这究竟是怎样一门学问。
我不急,不在乎,历史系的学姐比我急,比我在乎。她好心地翻出自己大一时用过的笔记秘籍,硬塞给我。我花了一两个小时在图书馆翻了翻上学期的笔记,才明白,哇,考古人类学还真的是“挖死人骨头”的啊!
陈奇禄老师教的“考古人类学导论”,先列出了考古人类学的分项内容,包括体质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志和文化人类学,然后就进入对体质人类学的说明。笔记上,都是密密麻麻的人体结构绘图和骨骼形状图,还有关于人骨的种种专有名词。乍看之下,很像医学系学生的课程内容,唯一醒目的差别是:不教肌肉,不管内脏,就只有骨头、骨头、骨头!
寒假之前,上一个学期的“考古人类学导论”期末考试,我考得一塌糊涂。考卷上有一整道大题完全空白。陈老师上课时交代过,一定会考关于人类头骨的相关名词,大部分同学都知道要特别准备,只有我不知道。“请写出‘头宽’‘头高’‘头长’的定义及其学名”——对于这样的题目,我只能望而生叹。
考试成绩公布,我的“考导”(“考古人类学导论”的简称)真的“考倒”了,拿了62分,在班上排名倒数。看完成绩,走回文学院,我想起了笔记上说的,下学期“考导”的主要授课内容是文化人类学。为了避免又被“考倒”,我决定到图书馆借几本文化人类学的书,放假时好好提前进入状况。
有关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中国是怎么出现的的文章
构成强烈对比的是留在中国大陆的一群学者。还好他活得够久,经历了“文革”,后被誉为新中国考古学奠基人之一。中央的考古人员不够,后来各省就陆续成立了自己的文物队和考古队。丰富的考古新发现,让这样的解释架构越来越难应对。更麻烦的还有长江流域的考古发现。还有,在各地考古遗址发现大量的城墙遗址,绝大部分是夯土墙基。这些考古发现,彻底改写了中国历史。......
2023-08-28
考古人类学系被戏称为“挖死人骨头”,说老实话,考古学家还真的很在意死人骨头。为什么要这样麻烦地进行二次葬?为什么选择这些东西陪葬?为什么放在这里?考古学很大一部分靠概率,靠运气。但考古就是这么一回事。而且不管怎么努力,甚至运气也够好,考古能发掘出来的东西,毕竟还是像一幅总共由3600片拼图碎片构成的大拼图,却只是东一个,西一个,给了360片,要我们去解答:这拼图上到底画了什么?......
2023-08-28
先暂时放下经历过种种争议的文字和文献资料,以考古发现开始,检验目前找到的最古老的考古遗迹与出土对象,重新认识中国历史。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的考古遗址从八千年前开始,有红山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等。我的老师张光直先生在过世前一直努力想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大规模进行黄河下游的考古发掘。重新认识中国历史,我们要尽量不受后来的看法和偏见干扰,才看得出真正的含义。......
2023-08-28
我国西北地区的居延、敦煌、武威等地,都是古代中西交通要道。这些地区以出土汉简以及武威铜奔马、铜车马仪仗俑等珍品而著称于世。新旧居延汉简,记录了汉代居延地区屯戍情况及其兴衰的历史,也再现了汉代西北边塞屯戍风貌和生活情景。敦煌汉简,1907年在敦煌汉代烽燧遗址中发现汉简705枚,1913年至1981年,先后六次,在敦煌、酒泉之间总计发现汉简2190枚,时代约自西汉武帝末年至东汉桓帝时期。统称之为“敦煌汉简”。......
2024-01-28
西周时期的考古工作,以当时的政治中心周原、丰镐两地区的发现与发掘最为重要。周原遗址 周原,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部。都城名京,立国为周。文王、武王迁都丰镐。至西周末年,西戎入侵,遂成废墟。为此,周原地下埋藏十分丰富的西周遗物。周原遗址,横跨扶风、岐山两县北部,东西约七公里,南北约七公里。瓷豆的火候高达1200℃以上,吸水率低于1%。据推测,早期基址建于西周初年,晚期基址建于西周中期。......
2024-01-28
[177]可见,方相氏傩戏初以皮革为面具饰以“黄金”。方相氏“蒙熊皮黄金四目”的脸谱意识,与上古时代的鬼魂思想分不开。上古时代的鬼魂思想产生,相伴随着“占梦”巫术体系的兴起,在上古岩画与墓葬的考古中发掘中,遗存着某些相关的信息。人头与兽头雕塑之外,上古先民以为具有相等巫术功能的,便是人头或兽头面具。这些面具的保存形态,一是岩画,二是依附于陶、骨与石制品的墓葬考古发现。......
2023-08-11
汉长安城遗址,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郊,为西汉都城遗址。图7 汉长安城平面示意图 未央宫,又称西宫,位于城西南角。未央宫城内的建筑,以位居中央的前殿为主体。据推测,可能是后宫椒房殿遗址,即皇后的住所。遗址位于长乐宫与未央宫之间。长安城南郊,西汉仪礼性建筑群遗址,以明堂、辟雍和王莽九庙遗址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遗址在汉长安城南安门外大道西侧,与明堂、辟雍对应。......
2024-01-28
古灞桥遗址,位于西安市东郊灞桥镇,原横跨灞河之上。此桥总长约达数百米。蒲津古渡 蒲津古渡,黄河著名要津之一。唐时,蒲津渡浮桥成为唐王朝中原地区的交通要道。是年十二月,增修蒲津浮桥,“絙以竹苇,引以铁牛”。铁山两座,分布于四尊铁牛中间,其作用是加重地锚的重量,起到固桥作用。蒲津渡东岸渡口遗址发现的铁牛、铁人、铁山等珍贵文物,已按“原地、原位、原貌”永久性保护起来。......
2024-0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