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文尚书学和伏生今文不同的是在长安经学中,还流行着一派古文《尚书》学。这个记载除去传说及神话色彩外,班固已明言《古文尚书》较此前流传的今文《尚书》多出十六篇。古文《尚书》在西汉后期由于刘歆等人的努力,开始被立于学官,但好景不长,随着支持他的王莽的垮台,最终又被取消了。对汉代长安经学中古文《尚书》的真伪问题,清代今文经学家几乎全都予以否定,认为全出于刘歆的作伪,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靠不住的。......
2023-11-28
考据刚开始,是考“经”。要证明孔孟本意到底是什么,当然要仔细考据经书,追究书中每一个字的原始意义。考经的过程需要追溯:什么样的佐证最有用?既然越后来的传注材料权威性越低,那就应该上溯去追,追到和孔孟时代甚至经书产生的时代最接近的文献来做佐证,那就是过去列为“子学”的书。《庄子》《老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这些春秋战国时期产生、流传下来的文本,和五经、孔孟的时代最接近,有些甚至是和孔孟同时期的。于是,从考经很自然地扩大到考“子”,也就是考据子学著作的版本异同。考据子学之后,考据的精神继续发扬,再往外面去拉进更多材料来参酌对比,于是又有了考“史”的潮流,考证多种史书的内容异同。能够这样持续扩张其范围,实在是因为投注在考据上的人才资源太庞大了。
考据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阎若璩对于《古文尚书》的完整研究。《尚书》按其版本流传,分为《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秦始皇焚书,使得书籍失传,《今文尚书》是老儒伏生等人在秦亡入汉之后,凭借记忆和口述,将《尚书》的内容重新记录下来的。《古文尚书》则传说是拆孔宅墙壁时寻获,藏在里面没有被秦朝烧掉的版本。依照这样的来源,《尚书》的内容若有出入疑义,《古文尚书》应该比《今文尚书》更可信。
然而在传统上,很早就有人疑惑:《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读起来,在字句难易程度上明显不同,而且《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容易读懂。照道理说,《古文尚书》应该比较接近商周原本,《今文尚书》是后来伏生背出来的,有可能掺杂了后来的语法和用词,但为什么读来读去,《古文尚书》都比较简单?
阎若璩做了一件划时代的事,他详细考证《古文尚书》,将所有能够掌握的资料做了清清楚楚的排列,比对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古文尚书》是假造的,不可能是商周原本,应该是到东晋时才完成的。也就是说,上千年来,大家所相信的重要经书权威,认为最足以代表商到西周的文献,竟然是后人伪造的。阎若璩又考证出,伪造之事,东晋梅赜的嫌疑最大。
这简直是个了不起的侦探故事。靠细心搜集资料,聪明敏锐的推理,阎若璩破获了一桩历史悬案。不过这个伟大的侦探阎若璩对后世产生的影响远超过《古文尚书》的真伪判断。他开了一扇门,或者说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从此,考据一事,表面上还是原来那个学问,骨子里却完全不同了。其中最大的不同,是从事考据之人的基本出发点和基本假设,已非同以往。
有关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中国是怎么出现的的文章
(二)古文尚书学和伏生今文不同的是在长安经学中,还流行着一派古文《尚书》学。这个记载除去传说及神话色彩外,班固已明言《古文尚书》较此前流传的今文《尚书》多出十六篇。古文《尚书》在西汉后期由于刘歆等人的努力,开始被立于学官,但好景不长,随着支持他的王莽的垮台,最终又被取消了。对汉代长安经学中古文《尚书》的真伪问题,清代今文经学家几乎全都予以否定,认为全出于刘歆的作伪,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靠不住的。......
2023-11-28
尤其是《尚书》中的《盘庚》,《诗经》中的《商颂》,还有《国风》中的《豳风》。其实最大的差别在于《尚书》与《诗经》使用的文字。以《尚书》和《诗经》作为对照的文本,我们可以合理推论:《诗经》应该是中国文字和语言系统的一次大胆、突破性的结合试验。要不然我们就很难解释,为什么从《尚书》到《诗经》,古代中国的语言会发生那么巨大的改变,从语气到语法,都变得不一样了。......
2023-08-28
与《古史辨》大约同一时期,历史学界还有另外一波热闹讨论,那就是“社会史论战”。社会史论战的核心思想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重读中国历史,重新认识中国历史。不过,它有更明确的认识基础和目标,那就是引进西方的科学方法,重新给中国历史分期。社会史论战和《古史辨》有密切的联系,因为如果没有可信的史料,无法辩论社会史分期。......
2023-08-28
论贵粟疏〔西汉〕晁错晁错,颍川人,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政治家。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诸侯因此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反叛。景帝畏于七国连兵,遂将其处死。晁错的著作较为完整的现存有八篇,散见于《汉书》的《爰盎晁错传》、《荆燕吴传》和《食货志》。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
2023-11-29
注释①《尚书》古文、今文辨:始皇焚书时,博士伏生将《尚书》藏于壁中。伏生所传的《尚书》是用秦汉民间通行的隶书录写的,因此称为《今文尚书》。汉武帝末年,鲁共王拆孔子宅,以扩建宫室,没想到在墙壁中发现一部《尚书》,由于是用秦汉以前的古文字书写的,因此称为《古文尚书》。这就是《尚书》今古文之分的源起。武宗正德八年举人,撰有《尚书考异》和《尚书谱》,颇有功于《尚书》今古文考辨。......
2023-11-27
1839年,美国人约翰·斯蒂芬斯首次发现了玛雅古文明的遗址。第一批西班牙殖民者进入南美大陆的兰达主教却在记述玛雅人的祭祀仪式时,为后来的探险家和寻宝者留下了一个悬念。他对玛雅文明进行了长达40余年的研究,在学术界享有盛誉,但他寻找圣井宝藏却成为后世人的笑柄。丹尼尔认为这里肯定曾是玛雅人的圣井遗迹,这块碑则是圣井的标志,于是他立即从身上掏出纸和笔划了一个大概的方位图。......
2024-01-18
序 言中国古代讲求“为圣人隐,为尊者讳”,也就是对那些有身份地位的人的丰功伟绩可以大讲特讲,而他们干过的不太体面的事或者坏事则不能提不能讲,否则就犯了大忌。本书撷取了中国历史中几十个历史故事,内容涉及帝王身世、战争悬案、宫廷政变、历史谜案等,故事生动耐读,内容选材丰富,深入解读历史,力争给读者提供有关历史事件最权威、最丰富、最真实和最生动的信息,用现代眼光揭开历史真相,还历史一个清白。......
2024-01-24
构成强烈对比的是留在中国大陆的一群学者。还好他活得够久,经历了“文革”,后被誉为新中国考古学奠基人之一。中央的考古人员不够,后来各省就陆续成立了自己的文物队和考古队。丰富的考古新发现,让这样的解释架构越来越难应对。更麻烦的还有长江流域的考古发现。还有,在各地考古遗址发现大量的城墙遗址,绝大部分是夯土墙基。这些考古发现,彻底改写了中国历史。......
2023-08-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