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施工测量符合国标要求,测量器具应检定校准

施工测量符合国标要求,测量器具应检定校准

【摘要】:施工测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的有关规定,并应根据建筑物的平面、体型、层数、高度、场地状况和施工要求,编制施工测量方案。高层建筑施工采用的测量器具,应按国家计量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检定、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表6.10-1 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表6.10-2 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注:n为建筑物结构的跨数。表6.10-3 基础外轮廓尺寸允许偏差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可采用内控法或外控法进行轴线竖向投测。

施工测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的有关规定,并应根据建筑物的平面、体型、层数、高度、场地状况和施工要求,编制施工测量方案。

高层建筑施工采用的测量器具,应按国家计量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检定、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测量仪器的精度应满足下列规定:

(1)在场地平面控制测量中,宜使用测距精度不低于±(3mm+2×10-6×D)、测角精度不低于±5″级的全站仪或测距仪(D为测距,以mm为单位)。

(2)在场地标高测量中,宜使用精度不低于DSZ3的自动安平水准仪

(3)在轴线竖向投测中,宜使用±2"及激光经纬仪或激光自动铅直仪。

大中型高层建筑施工项目,应先建立场区平面控制网,再分别建立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小规模或精度高的独立施工项目,可直接布设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控制网应根据复核后的建筑红线桩或城市测量控制点准确定位测量,并应做好桩位保护。

(1)场区平面控制网可根据场区的地形条件和建筑物的布置情况,布设成建筑方格网、导线网、三角网、边角网或GPS网。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10-1的规定。

(2)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宜布设成矩形,特殊时也可布设成十字形主轴线或平行于建筑外廓的多边形。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10-2的规定。

表6.10-1 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978-7-111-45870-8-Chapter06-257.jpg

表6.10-2 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978-7-111-45870-8-Chapter06-258.jpg

注:n为建筑物结构的跨数。

应根据建筑平面控制网向混凝土底板垫层上投测建筑物外廓轴线,经闭合校测合格后,再放出细部轴线及有关边界线。基础放线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10-3的规定。

表6.10-3 基础外轮廓尺寸允许偏差

978-7-111-45870-8-Chapter06-259.jpg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可采用内控法或外控法进行轴线竖向投测。首层放线验收后,应根据测量方案设置内控点或将控制轴线引测至结构外立面上,并作为各施工层主轴线竖向投测的基准。轴线的竖向投测,应以建筑物轴线控制桩为测站。竖向投测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10-4的规定。

控制轴线投测至施工层后,应组成闭合校核。控制轴线应包括:

(1)建筑物外廓轴线。

(2)伸缩缝、沉降缝两侧轴线。

(3)电梯间楼梯间两侧轴线。

(4)单元施工流水段分界轴线。

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再测设细部轴线和墙、柱、梁、门窗洞口等边线,放线的允许偏差见表6.10-5。

场地标高控制网应根据复核后的水准点或已知标高点引测,引测标高宜采用附合测法,其闭合差不应超过978-7-111-45870-8-Chapter06-260.jpgn为测站数)或978-7-111-45870-8-Chapter06-261.jpg为测线长度,以km为单位)。标高的竖向传递,应从首层起始标高线竖直量取,且每栋建筑应由三处分别向上传递。当三个点的标高差值小于3mm时应取其平均值;否则应重新引测。标高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10-6的规定。

表6.10-4 轴线竖向投测允许偏差

978-7-111-45870-8-Chapter06-262.jpg

表6.10-5 施工层放线允许偏差

978-7-111-45870-8-Chapter06-263.jpg

表6.10-6 标高竖向传递允许偏差

978-7-111-45870-8-Chapter06-264.jpg

建筑物围护结构封闭前,应将外控轴线引测至结构内部,作为室内装饰与设备安装放线的依据。

高层建筑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沉降、变形观测,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及《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