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框架节点核心区,可不进行抗震验算,各抗震等级框架节点均应满足构造措施要求。......
2023-08-30
核心筒宜贯通建筑物全高。核心筒的宽度不宜小于筒体总高的1/12,当筒体结构设置角筒、剪力墙或增强结构整体刚度的构件时,核心筒的宽度可适当减小。
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周边柱间必须设置框架梁。核心筒连梁单受剪截面要求和构造设计要求同筒中筒结构(见6.6.3节2)。
抗震设计时,筒体结构的框架部分按侧向刚度分配的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框架部分分配的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的最大值不宜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10%。
(2)当框架部分分配的地震剪力标准值的最大值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10%时,各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剪力标准值应增大到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15%;此时,各层核心筒墙体的地震剪力标准值宜乘以增大系数1.1,但可不大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墙体的抗震构造措施应按抗震等级提高一级后采用,已为特一级的可不再提高。
(3)当框架部分分配的地震剪力标准值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20%,但其最大值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10%时,应按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20%和框架部分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中最大值的1.5倍二者的较小值进行调整。
按第(2)条或第(3)条调整框架柱的地震剪力后,框架柱端弯矩及与之相连的框架梁端弯矩、剪力应进行相应调整。有加强层时,本条框架部分分配的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的最大值不应包括加强层及其上、下层的框架剪力。
对内筒偏置的框架—筒体结构,应控制结构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地震力作用下,最大楼层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不应大于0.85,且T1的扭转成分不宜大于30%。
当内筒偏置、长宽比大于2时,宜采用框架—双筒结构。当框架—双筒结构的双筒间楼板开洞时,其有效楼板宽度不宜小于楼板典型宽度的50%,洞口附近楼板应加厚,并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每层单向配筋率不应小于0.25%;双筒间楼板宜按弹性板进行细化分析。
有关全国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教程的文章
而后现代论的“多”与此相反,提倡多元,为“差异”正名,“一”与“多”哲学的核心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在未来,“一”与“多”应该是相互依存和转换的,而不是替代与占有的,因此各类资历框架的多元发展与国际统一的资历等级标准的并行实施将是未来学习成果认证制度长期的发展模式。......
2023-10-23
现以图8-13所示的筒中筒结构和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比较,进一步说明它们的区别。图8-14为筒中筒结构与框架—核心筒结构翼缘框架柱轴力分布的比较。由表8-1可见,与筒中筒结构相比,框架—核心筒结构的自振周期长,顶点位移及层间位移都大,表明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抗侧刚度大大小于筒中筒结构。也就是说,设置楼板大梁的框架—核心筒结构传力体系与框架—剪力墙的结构类似。......
2023-08-23
带转换构件的结构设计规定见6.7节。筒体结构核心筒或内筒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墙肢宜均匀、对称布置。筒体墙应按6.4.2节4验算墙体稳定,且外墙厚度不应小于200mm,内墙厚度不应小于160mm,必要时可设置扶壁柱或扶壁墙。筒体墙的加强部位高度、轴压比限值、边缘构件设置以及截面设计,应符合6.4节的有关规定。......
2023-08-28
在水平力作用下,外框筒的变形以剪切型为主,内筒以弯曲型为主。通过楼板,外筒和内筒协同工作。在下部,核心筒承担大部分剪力;在上部,剪力转移到外筒上。筒中筒结构侧移曲线呈弯剪型,具有结构刚度大,层间变形均匀等特点。而在40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中,巨型桁架筒和核心筒组成的筒中筒结构体系应用又逐渐增多。......
2023-08-23
同时通过强剪弱弯设计,可避免剪切破坏。四级框架和塑性铰范围以外,梁的剪力设计值取最不利组合得到的剪力值。当跨高比大于2.5时,其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式要求当跨高比不大于2.5时,其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式要求考虑地震组合的矩形、T形和I形截面框架梁,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为式中,γRE=0.85。......
2023-08-30
在高层建筑中,框架—核心筒结构以及框架—核心筒—伸臂结构是目前高层建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体系,可以做成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或混合结构,可以在不高的高层建筑中应用,也可以在超高层建筑中应用。台北101是钢结构,采用巨型框架—核心桁架筒—伸臂结构体系。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中,外框架构件截面不宜过小,框架承担的剪力和弯矩需要按规范和规程的要求进行调整增大。......
2023-08-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