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软氮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对外层成分的分析表明,其碳、氮含量分别为1.0%~3.8%和8.15%~8.25%。碳钢及低合金钢软氮化后的耐磨性高于渗碳处理。图5-3915钢经不同处理后耐磨性的比较2)软氮化可大大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其提高的幅度与气体渗氮相当。例如,15钢软氮化后疲劳强度可提高80%。其主要原因是氮过饱和地固溶于扩散层中,引起较大残余压应力的结果,因此软氮化后必须快冷。......
2023-06-24
《抗规》规定: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不含黄土)的液化判别和地基处理,6度时,一般情况下可不进行判别和处理,但对液化沉陷敏感的乙类建筑可按7度的要求进行判别和处理;7~9度时,乙类建筑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进行判别和处理。
地面下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时,除6度设防外,应进行液化判别;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地基的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措施。(注:饱和土液化判别要求不含黄土、粉质黏土)
饱和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初步判别为不液化或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1)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时,7度、8度时可判为不液化土。
2)粉土的黏粒(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百分率,7度、8度和9度分别不小于10、13、16时,可判为不液化土。
注:用于液化判别的黏粒含量系采用六偏磷酸钠做分散剂测定,采用其他方法时应按有关规定换算。
3)浅埋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du>d0+db-2 (5.11-4a)
dw>d0+db-3 (5.11-4b)
du+dw>1.5d0+2db-4.5 (5.11-4c)
式中 dw——地下水位深度(m),宜按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采用,也可按近期内年最高水位采用;
du——上覆盖非液化土层厚度(m),计算时宜将淤泥和淤泥质土层扣除;
db——基础埋置深度(m),不超过2m时应采用2m;
d0——液化土特征深度(m),可按表5.11-6采用。
表5.11-6 液化土特征深度 (单位:m)
注:当区域的地下水位处于变动状态时,应按不利情况考虑。
当饱和砂土、粉土的初步判别认为需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时,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判别地面下20m深度范围内土的液化;但对《抗规》上述规定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各类建筑,可只判别地面下15m范围内的土的液化。当饱和土标准贯入锤击数(未经杆长修正)小于或等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时,应判为液化土。当有成熟经验值时,尚可采用其他判别方法。
在地面下20m深度范围内,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Ncr——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
N0——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应按表5.11-7采用;
ds——饱和土标准贯入点深度(m);
dw——地下水位(m);
ρc——黏粒含量百分率,当小于3或为砂土时,应采用3;
β——调整系数,设计地震第一组取0.80,第二组取0.95,第三组取1.05。
表5.11-7 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N0
对存在液化砂土层、粉土层的地基,应探明各液化层的深度和厚度,按下式计算每个钻孔的液化指数,并按表5.11-8综合划分地基的液化等级
式中 IlE——液化指数;
n——在判别深度范围内每一个钻孔标准贯入试验点的总数;
Ni、Ncri——第i点标准贯入锤击数的实测值和临界值,当实测值大于临界值时,应取临界值的数值,当只需要判别15m范围以内的液化时,15m以下的实测值可按临界值采用;
di——第i点所代表的土层厚度(m),可采用与该标准贯入试验点相邻的上、下两标准贯入试验点深度差的一半,但上界不高于地下水位深度,下界不深于液化深度;
Wi——第i土层单位土层厚度的层位影响权函数值(m-1),当该层中点深度不大于5m时应采用10,等于20m时应采用0,5~20m时应按线性内插法取值。
表5.11-8 液化等级与液化指数的对应关系
当液化砂土层、粉土层较平坦且均匀时,宜按表5.11-9选用地基抗液化措施;尚可计入上部结构重力荷载对液化危害的影响,根据液化震陷量的估计适当调整抗液化措施。不宜将未经处理的液化土层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
表5.11-9 抗液化措施
【例5.11-3】 设计地震为第二组的某场地地层为第四纪全新世冲积层及新近沉积层,地下水位埋深2.8m,当地地震烈度为8度。岩土工程勘察钻孔深度为15m,土层自上而下为5层:①稍湿~饱和松散粉细砂,层厚h1=3.5m;②饱和松散细砂,层厚h2=3.1m;③稍密~中密中粗砂,层厚h3=3.1m;④可塑~硬塑粉质黏土,层厚h4=3.2m;⑤硬塑粉土,未穿透。现场进行标准贯入试验的结果如表5.11-10所示。根据此勘察结果,若基础埋深为2m,判别此地基砂土是否会液化以及液化等级判别结果与下列哪项最接近?
表5.11-10 【例5.11-3】标准贯入试验的结果
(A)不液化 (B)轻微液化 (C)中等液化 (D)严重液化
答案:(D)
解答:(1)首先进行液化判别
1)初步判别(根据前述)。
①从地质年代判别:此场地为第四纪全新世冲积层及新近沉积层,在第四纪晚更新世之后,因此不能判别为不液化土;
②场地表土即为粉细砂,地下水埋深dw=2.80m,上覆非液化土层即du=dw=2.8m。
对于烈度8度区的砂土,查表5.11-6得液化土特征深度d0=8m,基础埋深db=2m。
d0+db-2=(8+2-2)m=8m>du=2.8m
d0+db-3=(8+2-3)m=7m>dw=2.80m
du+dw=(2.8+2.8)m=5.6m<1.5d0+2db-4.5=(1.5×8+2×2-4.5)m=11.5m
都不符合不液化条件,故需进一步进行判别。
2)标准贯入试验法判别。
因为8度烈度对应设计地震加速度为0.2g,由表5.11-7查得8度烈度的标准贯入锤击数的基准值N0=12,砂土取ρc=3,β=0.8。
根据表5.11-10中实测的标准贯入锤击数:
在深度2.15~2.45m处:位于地下水位以上(dw=2.8m),因此不会液化;在深度3.15~3.45m处:N=2,,则标准贯入临界锤击数为
因此,为液化土。
同理,对其余各点有:
深度4.15~4.45m处:,Ncr=10.8>N=2,为液化土。
深度5.65~5.95m处:,Ncr=12.7>N=4,为液化土。
深度6.65~6.95m处:,Ncr=13.8>N=8,为液化土。
深度7.65~7.95m处:,Ncr=14.8>N=13,为液化土。
深度8.65~8.95m处:,Ncr=15.7<N=18,为不液化土。
(2)液化等级 根据式(5.11-6)计算液化指数,其中
n=5
1∶N1=2,Ncr1=9.3,,W1=10m-1;
2∶N2=2,Ncr2=10.8,ds=4.3m<5m,,W2=10m-1;
3∶N3=4,Ncr3=12.7,ds=5.8m>5m,d,内插得W3=9.5m-1;
4∶N4=8,Ncr4=13.8,ds=6.8m>5m,,内插得W4=8.8m-1;
5∶N5=13,Ncr5=14.8,ds=7.8m>5m,,内插得W5=8.1m-1。将以上数据代入IlE的表达式(5.11-6)得
根据表5.11-8判别为严重液化等级。
【例5.11-4】~【例5.11-6】 某建筑物按抗震要求为乙类建筑,条形基础宽度b=2.0m,埋深d=2.0m,基础底面下各层土的厚度和土性指标等见表5.11-11,荷载按地震效应组合计算,作用于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标准值Fk=500kN。
【例5.11-4】 试问在进行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的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kPa)与下列哪项最接近?
(A)227 (B)257 (C)275 (D)295
答案:(D)
表5.11-11 【例5.11-4】~【例5.11-6】基底各土层参数
解答:持力层为①粉质黏土层,其fak=200kPa,基础宽度b=2.0m<3m。
承载力特征值只需要进行深度修正。
按照《规范》,进行深度修正,由于e和IL均小于0.85,查表5.6-1得ηb=0,ηd=1.0。
fa=fak+ηbγ(b-3)+ηdγm(d-0.5)=[200+0+1.0×18.0×(2-0.5)]kPa
=227kPa
由表5.11-5,查得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ζa=1.3,则地基抗震承载力faE为
faE=ζafa=1.3×227kPa=295.1kPa
【例5.11-5】 根据建筑物性质和对地基液化判别,应采用下列哪种抗液化措施最合适?
(A)部分消除液化沉陷,或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
(B)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或部分消除液化沉陷且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
(C)全部消除液化沉陷
(D)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亦可不采取措施
答案:(B)
解答:液化指数根据式(5.11-6)计算,IlE=8+5+3=16。
根据表5.11-8判定地基的液化等级为中等,由于建筑物抗震等级为乙类,根据表5.11-9可以判定应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或部分消除液化沉陷且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
【例5.11-6】 若对液化土层进行沉管砂石桩挤密处理,沉管砂石桩直径采用400mm,正方形排列,要求将孔隙比从0.9降低至0.75,取ξ=1.1时沉管砂石桩的间距采用下列哪项数值比较合理?
(A)1.3m (B)1.4m (C)15m (D)1.5m
答案:(B)
解答:按式(5.10-15b)计算。
由已知条件e0=0.90,e1=0.75,d=0.4m,ξ=1.1,则对正方形排列的沉管砂石桩的间距为
取为1.4m。
【例5.11-7】 某建筑场地位于8度抗震设防区,场地土层分布及土性如图5.11-1所示,其中粉土的黏粒含量百分率为14,拟建建筑基础埋深为1.5m,已知地面以下30m土层地质年代为第四纪全新世。试问,当地下水位在地表下5m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规定,下述观点何项正确?
(A)粉土层不液化,砂土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B)粉土层液化,砂土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C)粉土层不液化,砂土层需进一步判别液化影响
(D)粉土层、砂土层均需进一步判别液化影响
答案:(A)
解答:根据《抗规》,在8度烈度时粉土的黏粒含量百分率不小于13时可判为不液化土,因为14>13,故粉土层不液化。砂土层需进一步判断
db=1.5m<2m取2m,查表5.11-6,d0=8m,代入式(5.11-4c),
图5.11-1 【例5.11-7】图
du+dw=7.8+5=12.8(m)>1.5d0+2db-4.5=1.5×8+2×2-4.5=11.5(m),故砂土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地基中软弱黏性土层的震陷判别,可采用下列方法。饱和粉质黏土震陷的危害性和抗震陷措施应根据沉降和横向变形大小等因素综合研究确定,8度(0.3g)和9度时,当塑性指数小于15且符合下式规定的饱和粉质黏土时可判为震陷性软土。
WS≥0.9WL (5.11-7a)
IL≥0.75 (5.11-7b)
式中 WS——天然含水量;
WL——液限含水量,采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
IL——液性指数。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黏性土层和高含水量的可塑黄土时,应结合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采用桩基、地基加固处理或《抗规》规定的各项措施,也可根据软土震陷量的估计,采取相应措施。
有关全国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教程的文章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软氮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对外层成分的分析表明,其碳、氮含量分别为1.0%~3.8%和8.15%~8.25%。碳钢及低合金钢软氮化后的耐磨性高于渗碳处理。图5-3915钢经不同处理后耐磨性的比较2)软氮化可大大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其提高的幅度与气体渗氮相当。例如,15钢软氮化后疲劳强度可提高80%。其主要原因是氮过饱和地固溶于扩散层中,引起较大残余压应力的结果,因此软氮化后必须快冷。......
2023-06-24
图4-2 加拉加斯地震冲积土层厚度与震害关系3)墨西哥城多次遭到地震严重破坏,是由场地土影响造成震害的典型。两次地震,23层和44层的高层建筑均未损坏。这次地震以后,墨西哥修改了规范,加大了设计地震作用。图4-6 1985地震墨西哥城地震波与El Centro地震波的地震系数比较图4-7 1964年日本新泻地震钢筋混凝土房屋倾倒......
2023-08-23
固体渗碳剂主要由一定大小的固体炭粒和起催渗作用的碳酸盐组成。常用固体渗碳温度为900~930℃。图5-17固体渗碳工件装箱示意扩散速度与温度的关系表现为温度越高,扩散速度越快。液体渗碳工件在渗碳冷却或淬火后,应清除盐渍,以防止表面腐蚀。液体渗碳速度和工件表面碳含量取决于盐浴温度及盐浴的活性。液体渗碳速度较快,如20CrMnTi在920~940℃渗碳时,保温2~3h,渗层深度可达到1.0~1.5mm。......
2023-06-24
潜液式电动泵如图5-23所示。潜液式电动泵的设计,与传统的笼型电动机驱动的泵有较大的差别。图5-23 典型的潜液式电动泵1—螺旋导流器 2—推力平衡机构 3—叶轮 4—电动机 5—排出管 6—主轴 7、8—轴承 9—扩压器对于潜液式电动泵,电气连接的密封装置是影响安全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安装在容器内的电动泵,所有的引线密封装置不是焊接就是特殊的焊接技术进行连接。低温潜液式电动泵起动电流很大,大约是满负载工作电流的7倍。......
2023-06-24
弹簧3的弹簧力较小,用于在比例电磁铁输出推力为零时克服摩擦力,确保阀芯关闭。与输入电信号成比例的电磁力与阀座孔口处的轴向液压力相平衡。压力反馈先导式比例减压阀级间动压反馈原理和前述溢流阀的相同。如本章4.2节所述,传统先导式压力阀的先导阀控制的是主阀上腔压力,先导阀所受弹簧力和主阀上腔的压力相平衡。控制特性一般有占总调节范围20%左右的零位死区,这是所有单向调节电液比例阀的共同特点。......
2023-06-15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45]要求,软土及其他类型厚层松软地基上路堤的稳定性、工后沉降不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地基处理并与基底处理相协调。表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软土地基上路基容许工后沉降[46]单位:m可见,软土地基路堤设计须关注沉降和稳定,设计规范给出了沉降的计算方法,明确提出了工后沉降的控制标准,但在设计中仍未专门强调针对侧向变形的控制,仅需在施工时进行动态监测。......
2023-10-03
精炼的目的是去除铝液中的气体(氢气)及夹杂物,提高纯净度。如式所述,溶入铝液的氢浓度与溶液表面上的氢分压服从亨利定律:式中 [%H]——铝液中氢的浓度;pH2——液面炉气中的氢分压。由上式可以看出,铝液温度下降或者减小炉气中的氢分压pH2都会降低合金液中的氢浓度。一般认为,铝液的除氢速度被氢在铝液中的扩散速度所限制。式就是铝液边界层扩散为限制性环节的除氢速度公式。......
2023-06-22
前述常规比例阀不能很好地用于位置和力的闭环控制,虽然在放大器中增设阶跃校正环节后,用于控制闭环时可以快速越过零位死区,但性能上总不及无零位死区的电液伺服阀。直到20世纪末,随着大电流比例电磁铁的成功研制,才出现了目前的伺服比例阀。图4-97 伺服比例阀的动态特性曲线2.与电液伺服阀及电液比例阀的比较伺服比例阀在结构、性能、应用上与电液伺服阀及电液比例阀的比较见表4-2。......
2023-06-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