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吊车梁设计技巧及教程

吊车梁设计技巧及教程

【摘要】:表2.17-4 吊车荷载作用的动力系数μ注:悬挂吊车、电葫芦可采用1.1~1.2。表2.17-5 横向力修正系数a吊车荷载是重复荷载,如果车间使用期为50年,则在这期间重级工作制吊车荷载的重复次数可达到(4~6)×105次,中级工作制吊车一般可达2×106次,因此要考虑材料因疲劳而引起的强度降低,进行疲劳强度检算。

1.吊车荷载特点

(1)吊车荷载是两组移动的集中荷载,一组是移动的竖向垂直轮压,另一组是移动的横向水平制动力。因为是移动荷载,故须用影响线求出各计算截面的最大内力或作包络图。

(2)吊车荷载具有冲击和振动作用,因此要考虑吊车荷载的动力特性,对吊车竖向荷载的动力系数μ,可按表2.17-4选用。

表2.17-4 吊车荷载作用的动力系数μ

978-7-111-45870-8-Chapter02-1033.jpg

注:悬挂吊车、电葫芦可采用1.1~1.2。

对吊车横向水平荷载一般不考虑动力系数,但由于结构、吊车桥架的变形等因素,常在轨道与大车轮之间产生水平挤压力,这个横向力最大时可达横向制动力的2.7~7.4倍,因此在计算重级工作制钢筋混凝土吊车梁与柱的连接强度时,应将横向水平制动力乘以表2.17-5所示的横向力修正系数a

表2.17-5 横向力修正系数a

978-7-111-45870-8-Chapter02-1034.jpg

(3)吊车荷载是重复荷载,如果车间使用期为50年,则在这期间重级工作制吊车荷载的重复次数可达到(4~6)×105次,中级工作制吊车一般可达2×106次,因此要考虑材料因疲劳而引起的强度降低,进行疲劳强度检算。

2.吊车梁内力计算

吊车荷载为一组移动荷载,因此需要知道吊车梁在这一组移动荷载作用下各截面可能出现的最大内力(弯矩剪力)。

结构力学影响线的方法,求吊车梁上某指定截面在这一级移动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内力,然后把吊车梁上每一个截面上的最大内力连起来绘成内力包络图,如图2.17-7所示为吊车梁的弯矩和剪力包络图。

978-7-111-45870-8-Chapter02-1035.jpg

图2.17-7 内力包络图

从上述简支梁的包络图中发现,梁的绝对最大弯矩并不是在跨的中央,为了求得梁的绝对最大弯矩,必须先找出该截面的位置,如图2.17-8所示。在吊车梁上作用着一组移动荷载(P1P2P3P4),先确定它们的合力P的位置,若梁的中心线平分此合力和相邻一集中力的间距时,则此集中力所在位置的截面就可能出现绝对最大弯矩,如图2.17-8所示。有两种可能,应分别计算其截面弯矩,其中较大者为此梁的绝对最大弯矩。

978-7-111-45870-8-Chapter02-1036.jpg

图2.17-8 梁的最大弯矩计算图

吊车竖向荷载μPmax和横向水平荷载T对吊车梁截面的弯曲中心是偏心的(图2.17-9),静力计算时考虑两台吊车,因此每个吊车轮所产生的扭矩为

MT=(μPmaxe1+Te2)×0.7 (2.17-6)

在疲劳验算时,只考虑一台吊车,且不考虑横向水平荷载的影响,则每个吊车轮产生的扭矩:

MpT=0.8μPmaxe1 (2.17-7)

式中 0.7、0.8——扭矩和剪力共同作用时的组合系数;

e1——吊车竖向力对吊车梁截面弯曲中心的偏心距,一般取e1=20mm;

e2——吊车横向水平荷载T对截面弯曲中心的偏心距,e2=ha+ya

ha——轨道顶面至吊车梁顶面的距离,一般可取200mm;

ya——吊车梁截面弯曲中心至梁顶面的距离,可按下式计算:

T形截面时

978-7-111-45870-8-Chapter02-1037.jpg

工字形截面时

978-7-111-45870-8-Chapter02-1038.jpg

式中 hbhibi——截面高、肋宽、翼缘高、翼缘宽;

Jyi——每一分块截面(如图2.17-9中①、②、③)对yy轴的惯性矩,均可不考虑预留孔道、钢筋换算等因素;

yi——每一分块截面形心至梁顶面的距离。

在外扭矩的作用下,吊车梁各截面均产生扭矩,扭矩值随车轮位置的移动而变化,截面扭矩影响线和截面剪力影响线相同,吊车梁的绝对最大扭矩发生在靠近支座截面处。

钢筋混凝土吊车梁应进行静力计算和疲劳强度验算。

静力计算包括正截面承载力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以及变形和裂缝宽度验算。由于吊车梁是双向弯曲的弯、剪、扭复合受力构件,一般采取“分开计算,简单叠加”的办法,即可将单独计算所得的抗剪和抗扭箍筋用量加在一起,在验算应力时,亦可将竖向剪应力与剪扭应力叠加起来。

3.吊车梁疲劳强度验算,见第2.10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