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1.6.11地震反应观测系统为建筑物提供保护

1.6.11地震反应观测系统为建筑物提供保护

【摘要】:抗震设防烈度为7、8、9度时,高度分别超过160m、120m、80m的大型公共建筑,应按规定设置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观测系统,建筑设计应留有观测仪器和线路的位置。各层层高均为3.6m,首层室内外地面高差为0.50m,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根据1.6.1节3,应按9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8度确定其地震作用。重力荷载计算值近似取重力荷载代表值;地震剪力计算值近似取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楼层剪力。

抗震设防烈度为7、8、9度时,高度分别超过160m、120m、80m的大型公共建筑,应按规定设置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观测系统,建筑设计应留有观测仪器和线路的位置。

【例1.6-1】 一幢高层建筑的场地,经地质勘察测得场地的土层等效剪切波速vse=180m/s,场地覆盖层厚度d0v=60m(图1.6-1),即自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由此,可确定该建筑的场地类别为____类。

(A)Ⅲ (B)Ⅰ (C)Ⅱ (D)Ⅳ

答案:(A)

解答:根据表1.6-2(抗震规范表4.1.6),因土层等效剪切波速vse=180m/s,以及场地覆盖层厚度d0v=60m,则由该表可查得本工程场地类别为Ⅲ类。

【例1.6-2】 一住宅小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但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带。现需确定地面下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大于____m时,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

978-7-111-45870-8-Chapter01-149.jpg

图1.6-1 确定场地类别的条件

(A)60 (B)80 (C)90 (D)50

答案:(A)

解答:根据1.6.3节2(1)3)(《抗震规范》4.1.7条1款3))的规定,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前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大于60m,则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

【例1.6-3】 一幢商住用的高层建筑,其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该建筑的附近存在一条发震主断裂带,该带的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为50m,因此需确定该建筑避开这条主断裂带的最小避让距离应为____m(图1.6-2)。

978-7-111-45870-8-Chapter01-150.jpg

图1.6-2 建筑避开断裂带的最小避让距离

(A)200 (B)300 (C)500 (D)400

答案:(A)

解答:根据1.6.3节2(2)(《抗震规范》4.1.7条2款)和表1.6-3(《抗震规范》表4.1.7)的规定,可知本建筑由于隐伏断裂的土层厚度小于60m,因此本建筑应避开这条主断裂带,其最小避让距离不宜小于100m。

【例1.6-4】 某6层办公楼,各层柱数和柱截面尺寸均相同,第一层层高为6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4m。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该楼房应作竖向不规则的验算,检查在竖向是否存在薄弱层。试问,下述对该建筑是否存在薄弱层的几种判断,其中( )项是正确的,并说明其理由。

提示:①楼层的侧向刚度采用剪切刚度为

ki=GAi/hi

Ai=2.5(hci/hi2Aci

式中 ki——第i层的侧向刚度;

Aci——第i层的全部柱子的截面面积之和;

hci——第i层柱沿计算方向的截面高度;

hi——第i层柱的楼层高度;

G——混凝土的剪切模量。

②不考虑土体对框架侧向刚度的影响。

(A)无薄弱层 (B)第一层为薄弱层

(C)第2层为薄弱层 (D)第6层为薄弱层

答案:(B)

解答:按表1.6-5(《抗震规范》表3.4.3-2)第一项,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则为侧向不规则。根据提示,则

978-7-111-45870-8-Chapter01-151.jpg

根据题目所给公式Ai=2.5(hci/hi)2Aci可得

978-7-111-45870-8-Chapter01-152.jpg

【例1.6-5】 云南省玉溪某小学拟建一6层教学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及竖向均规则。各层层高均为3.6m,首层室内外地面高差为0.50m,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1.下列关于对该教学楼抗震设计的要求,其中何项正确?

(A)按9度计算地震作用,按一级框架采取抗震措施

(B)按9度计算地震作用,按二级框架采取抗震措施

(C)按8度计算地震作用,按一级框架采取抗震措施

(D)按8度计算地震作用,按二级框架采取抗震措施

答案:(C)

解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附录A.O.22-3,玉溪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第二组。根据《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第6.0.8条,小学教学楼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乙类)。根据1.6.1节3(2)(《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第3.0.3条),应按9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8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该建筑高度:H=(3.6×6+0.50)m=22.1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表6.1.2,设防烈度9度,H<24m时,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

2.该结构在y向地震作用下,底层y方向的剪力系数(剪重比)为0.08,层间弹性位移角为1/690。试问,当判断是否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影响时,底层y方向的稳定系数θiy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不考虑刚度折减。重力荷载计算值近似取重力荷载代表值;地震剪力计算值近似取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楼层剪力。

(A)0.018 (B)0.020 (C)0.053 (D)0.110

答案:(A)

解答:根据1.6.6节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3.6.3条及其条文说明中式(1)),

978-7-111-45870-8-Chapter01-15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