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职业院校品牌专业建设实践及探索-大师工作室共创

职业院校品牌专业建设实践及探索-大师工作室共创

【摘要】:3.提高学校的实践教学质量在大师工作室的指导下,及时发现和诊断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成因并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从而不断促进学生高效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本节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为例展开叙述。

一、实施背景

1.校企合作,深化改革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具有产业科技含量高,职业岗位知识技能综合性强的特点,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尤为重要。为适应上海轨道交通发展及企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学院加强与以上海地铁、上海铁路为龙头的轨道交通运营和装备制造企业的紧密合作。主动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在上海阿尔斯通交通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及下属车辆、供电、通号、工务分公司、申通北车(上海)轨道交通车辆维修公司三大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建立教师企业实习基地。同时,继续强化专业建设,改革课程体系,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培养适应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2.立足基本,把脉课堂

学院轨道学院依托于上海地铁、上海铁路等企业建立了三级校企合作平台,先后成立了以宏观把握学校发展方向的是“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的是“专业指导委员会”,把脉课堂、实践教学的是“专家(大师)工作室”。其中,“专家(大师)工作室”的共建,立足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对于课程进行优化和改革。学院聘请了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四大专业分公司的四名首席技师担任专家,与学院轨道交通四名专业主任对接,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定期开展合作交流,指导学校课堂实践教学等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主要目标

1.顺畅专家工作室运行机制

学校根据专业建设需要,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并与企业内的权威专家共建大师工作室。通过对学校实践教学活动的不断参与、指导,充分发挥专家、大师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校企互动合作机制,从而使专业工作室运行机制更加顺畅。

2.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学校实践教学结构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借助大师工作室,结合学校各方面力量,从目标、课程安排、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实训场所等角度综合考虑,初步形成一个横向整合、纵向有序的实践教学体系。

3.提高学校的实践教学质量

在大师工作室的指导下,及时发现和诊断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成因并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从而不断促进学生高效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实施过程

1.共建实训基地,优化教学场所

企业专家帮助学校制定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为专业实训基地功能完善和提升出谋划策。学院加强与城市轨道交通类企业深度合作,聘请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共同开发实验实训项目,就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包括设备设施的布置、实验实训项目的开发与企业大师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使实训内容与企业岗位更加贴近,力求营造更为真实的工作场景。并为建设校外联合实训基地以及学生的顶岗实习打好扎实基础。专业教师多次来到上海申通地铁企业“大师工作室”,就学生校外实训、课程建设、青年教师参与企业技术革新等内容与大师进行面对面的请教及商讨,在过程中获益匪浅。

2.开发实践课程,完善教学内容

为了让学生习得更贴合企业实际需求的职业能力,大师工作室联合专业教师力量,重新梳理开发了学校实践课程体系,主要举措有:首先,企业专家帮助学校制定实训项目,修订实训内容,使实践课程与企业岗位需求接轨,使学校教学更加有效。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对轨道交通车辆实训室建设进行研讨,不断修正实验室建设方案。在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努力下,购置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实训模型、轨道交通车辆车门实训系统并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并投入教学使用,为学生学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设备提供感性认识。其次,编制完成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系列实验实训指导书,其中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实训指导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受流设备实训指导书》《城市轨道交通电动列车模拟驾驶实训指导书》,运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高职及中高职贯通学生的实验实训。

3.直击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做中学

为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大师工作室的专家成员直接参与到学校实践教学活动中,具体包括:

(1)引导学生开展城市轨道交通探索研究社团活动。聘请企业专家李鹃伟、李铁英和鲍欣杰与学院专业教师一起开设轨道车辆运用与检修、轨道通信信号和轨道工程测量学生社团。

(2)指导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的训练。在准备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的过程中,企业大师利用课余时间,长期艰辛带教,无数次来校指点学生的训练,对操作的准确性、规范性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在专家工作室的指导下,学校荣获多项比赛佳绩。

(3)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的学生开设讲座。从2012年开始,学院专门聘请企业专家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学生开设讲座课程动车组结构与检修;在2014年11月聘请市交通委周淮巡视员(学院轨道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为轨道学院师生做了“以上海现代有轨电车建设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周淮巡视员紧紧围绕上海城市交通发展的基本情况、现代有轨电车的功能定位和建设规划、对现代有轨电车制式的思考等三方面进行讲解,这大大开拓了师生们的视野,有利于把握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趋势,对学习轨道交通的专业知识,开展好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4.参与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针对学校教师习惯于以讲授为主的理论化教学、缺乏实践教学经验的问题,发挥专家、大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帮助教师获得实践性教学方面的先进理念、正确方法、关键策略等,重点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实践教学水平的师资队伍。首先,专业教师借助企业专家工作室平台,与企业专家共同把脉教实践教学,共同探讨和交流教学方法与手段,从而提升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其次,在专家工作室的带领下,教师每年不定期参加企业实践,参观企业大师工作室的技术革新角,并与大师商讨青年教师参与企业技术革新的问题,探讨技术革新的要点及意义。参与大师的技改项目或科研工作,逐步提高业务能力和技能水平。专业教师通过企业调研、参与技改项目,对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认识更深刻,与企业技术人员之间沟通更频繁,对于教师寻找企业资料更有利,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更贴近于实际工作岗位。专业教师在与企业共同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培养了教师的实践能力,更好地发挥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革与创新能力。

5.多方互动交流,探索育人新模式

“学院大师工作室”与“企业大师工作室”对接,双方定期开展互动交流活动。签署了结对共建协议,拟定了结对共建的合作具体计划,按照共建计划,双方每月安排一次互动交流,把互动交流作为一种常态工作,建立健全互动合作机制。学校提供大师工作室一定的经费支持与职责授权,为大师在促进学校实践教学与专业建设方面提供了“用武”机会与空间。大师工作室除了协助学校实训室建设、实践课程重构、教师能力拓展等外,还共同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根据学校实际需求指导专业建设工作。例如,学校大师工作室积极推动在学校和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之间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企业在学校招生阶段提前介入,推荐企业优秀的员工担任师傅,在教学实践、顶岗实习、就业中积极发挥大师工作室组织协调指导作用。

四、条件保障

1.领导牵线搭桥,校企合作不断深入

共建校企“专家(大师)工作室”得到了上海市交通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在领导的牵线搭桥下,学院与上海申通地铁等企业的校企合作不断深入,与申通地铁维保公司车辆分公司、申通地铁培训中心、上海阿尔斯通公司、上海申通北车公司等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

2.成立项目组,建设内容细化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共建工作,在学院特色示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成立轨道交通专业群建设项目组。由系主任担任组长,系副主任担任副组长,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包括制订计划、细化工作、发动教师、推进落实等方面。

3.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确保建设效果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指导委员会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对大师工作室建设进行咨询、评估,学院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确保项目建设取得预期效果。

五、主要成效

1.大师工作室荣获市级认可

在共建专家(大师)工作室过程中,特别是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大师工作室为典型代表。“车辆专业大师工作室”聘请的技能专家是上海地铁车辆公司大修厂制动班班组长李鹃伟高级技师,他曾荣获全国技术能手、上海市杰出技术能手、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1年上海地铁成立首家“李鹃伟首席技师工作室”,2013年10月“李鹃伟首席技师工作室”被评为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2.名师出高徒,学生成绩勇创新高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有提升。在2013年、2014年学院的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中显示,该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100%,毕业学生就业现状、专业满意度达89%。

各类技能大赛佳绩不断。2014年6月份在南京举办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护”赛项中,学院克服了第一次参赛无经验,设备不熟悉、到位时间晚,上海市没有竞争团队的困难,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实现了学院第一次参赛就获金牌的壮举。此外,2014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护”赛项中,获金牌;2013年、2014年“苏一光杯”工程测量技能竞赛暨全国邀请赛团体优胜奖和个人“二等奖”和“三等奖”;在2015年全国铁路职业院校铁路通信信号专业学生技能竞赛“数据通信”赛项中获“二等奖”。

3.精品课程与微课视频成果显著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机械检修精品课程拍摄得到了企业大师团队的鼎力支持,从精品课程实训内容的设计、实践教学的场景安排以及现场实训指导,都在大师所在的工作车间完成,也为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室、学生校外实训、顶岗实习打好了良好的基础。另外,专业教师同企业专家一起制作了微课接触网定位管更换作业的视频,专业教师加深对接触网检修岗位的了解,有助于教师专业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实用性,实现学院、企业共同服务,共同发展。

4.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有提升

在专家工作室的统领下,企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进行对接,通过共同参与学生技能大赛指导、积极参加企业实践等,大大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例如,郭凝、刘浩老师获2014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护”赛项“优秀指导教师奖”;杨彬、吴志琼老师获2015年全国铁路职业院校铁路通信信号专业学生技能竞赛“数据通信”赛项的“优秀指导教师奖”;孟祥成老师在企业挂职实习,通过努力获“城轨接触网工”高级工技能证书。

六、体会与思考

(1)我们将努力创造条件,为专业教师参与企业课题形成一种常态工作机制,有助于学院专业建设紧贴岗位变化,有助于学院毕业生的培养,也将大大减轻企业员工培训的压力。

(2)学院的专业建设离不开教师的努力,更离不开企业的参与。“专家(大师)工作室”的共建立足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对于课程优化、开展校外实训实践、技能大赛指导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学院与企业共建大师工作室应更加深入地持续发展,专业实训课程开发、实训室共建、青年教师技能提升等方面在企业大师的协助下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