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国际化汽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国际化汽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摘要】:基于汽车维修行业人才需求与学院人才培养现状,学院在前期对接国际标准汽车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础上,引进国际行业标准、开发符合国际标准的教学资源、构建符合国际行业标准的实践教学平台、培养掌握汽车国际行业标准的专业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三元融合”本土培养汽车技术技能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本节以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展开叙述。

一、基本概述

随着上海中高端国际品牌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汽车售后服务市场汽车机电维修、检测等岗位严重缺少掌握中高端品牌汽车国际行业标准与全球统一工作方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且国内汽修人才培养标准与国际行业标准存在较大差距;提供此类人才供给的高职院校缺少支撑国际标准的教学资源,也缺少掌握汽车维修国际行业标准的专业教师。

基于汽车维修行业人才需求学院人才培养现状,学院在前期对接国际标准汽车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础上,引进国际行业标准、开发符合国际标准的教学资源、构建符合国际行业标准的实践教学平台、培养掌握汽车国际行业标准的专业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三元融合”本土培养汽车技术技能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三元融合”是指国际行业IMI(Institute of the Motor Industry,汽车工业学会)、学院、品牌企业三者的融合:一是对接国际权威认证机构,创建国内首个英国IMI三级中心,在2013年创建的IMI二级中心基础上,经过国际行业协会认证,中心升级成为国内首个IMI三级中心(汽车维修行业国际上最高等级,国内唯一一个);二是学院与行业、企业多方协同,构建职业能力模块库,系统开发符合国际行业标准的专业教学标准、能力分级课程平台与课程资源;三是校企产教深度融合,构建符合国际行业标准的实践教学平台,形成“铸星教育”“成就卓越”“T-TEP”等多个中高端品牌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产教研基地”的实践教学;四是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掌握国际行业标准的专业教师。

经过近五年实践,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培养出一批掌握中高端品牌汽车国际行业标准的高素质汽车维修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汽车中高端品牌就业率98%,国际IMI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98%,企业满意度为98.5%,学生就业思想稳定率为98%以上,汽车维修三级证书获取率95.6%,两年内技师、高级技师晋升率分别为32%、20.6%,职务晋升率为30%;学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成为“上海市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集训基地”、教育部改革试点专业。目前该成果已在全国同类院校中逐步推广使用,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等12所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引用此套人才培养程式,已在上海、行业、全国产生重大影响。

二、主要内容

(一)对接国际认证机构,创建国内首个英国IMI三级中心

引入国际权威专业机构。英国IMI是由英国政府直接授权和管理的汽车工业学会,负责组织联合专家工作小组共同制定英国国家职业标准,是英国唯一一家百分之百专注于汽车工业领域的最具权威性及影响力的职业资格认证及颁证机构。

(二)学院与行业、企业多方协同,系统开发符合国际行业标准的专业教学标准、能力分级课程平台与课程资源

1.基于汽车中高端品牌企业人才需求,构建符合国际行业标准的汽车维修类人才培养职业能力标准

课题组于2013年启动专题调研,调研对象涉及了47家4S店的负责人、人事行政经理、售后经理、销售总监等,问卷调研了126家汽车维修企业的人才需求,调研了47家汽车维修企业、12个岗位的岗位任务和能力。课题组运用调研得到的数据和资料,详细地分析了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现状、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分布、职业生涯发展路径(表8-2)等方面的问题。

表8-2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借鉴英国、德国等教学标准及宝马丰田等企业员工培训标准,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人员从学徒成长为班组长、技术主管、技术经理、企业高管、行业专家的职业岗位和相应的职业能力的成长规律,将职业能力及相应岗位划分为6级,形成汽车专业六级职业能力体系和对应的职业能力单元模块库(表8-3)。模块库全面准确反映了岗位能力要求,主动适应了行业要求,更加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2.基于职业能力模块库,构建符合国际行业标准的专业教学标准与能力分级课程平台

基于符合国际行业标准的汽车维修类人才培养职业能力模块库,学院与企业共同开发符合国际行业标准的专业教学标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培养路径,学院与企业选择相应模块,将模块中知识、技能、能力要求转化为教学目标,以纵向分级提升专业主要工作领域能力为主,横向拓展相关领域能力为辅,构建了汽车专业能力分级课程体系(图8-11),形成了“基本、综合、专项能力”课程平台,开发了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使课程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

表8-3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职业能力模块库(职业能力标准)示意

注:数字表示汽车后市场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职业能力模块单元中的能力模块个数。

图8-11 汽车专业能力分级课程体系

3.基于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一批符合国际行业标准的课程资源

依托学院IMI三级中心引进核心课程资源,引进并本土化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等8门专业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涵盖符合汽车维修国际行业标准的职业能力点;同步开发了学生学习计划等课程资源,同时按照国际教学模式实施教学,以每4人作为学习小组,采用做学一体的教学方法;按照国际学生评价方法实施教学评价。

(三)校企产教深度融合,构建符合国际行业标准的实践教学平台

学院以“国际品牌汽车校企实训基地”为纽带,与上海永达汽车集团所属的德国奔驰、英国捷豹路虎、日本丰田等汽车中高端品牌企业构建了符合国际行业标准的实践教学平台,企业提供真实的岗位给学生进行顶岗实践,校企在实训课程开发、资源共享、人员互聘、师资培养等方面深度合作,形成了德国奔驰“铸星教育”、英国捷豹路虎“成就卓越”、日本丰田“T-TEP”的“汽车品牌实训基地+院外实习基地+产教研基地”的教学实践平台,保障符合国际行业标准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

(四)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掌握国际行业标准的专业教师

学院依托IMI的国际标准师训资源项目,积极采用外引内培的方式,培养掌握国际行业标准的专业教师。一是定期邀请IMI外籍专家来校讲学,为教学团队注入鲜活的国际基因;二是引入的发动机机械系统的检修、转向与悬挂系统的检修等5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原版课程引介,让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内化国际水平的职业资格能力要求与培养体系;三是选派骨干教师至英国IMI授权中心进修,提高教师国际化技术理解与运用能力、国际水平的课程开发与建设能力等;四是依托企业产学研践习基地,每学期选派专业骨干教师进入具有国际品牌项目汽车企业实践,以了解全球化背景下汽车行业与企业的最新需求。

三、应用及效果

1.学生受益:掌握国际行业标准的学生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高度肯定

近五年学院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上海汽车后市场中高端品牌4S店输送703名品德学业优秀的掌握中高端品牌汽车国际行业标准的高素质汽车维修技术技能型人才;到目前其中有224名毕业生晋升为技师、144名毕业生晋升为高级技师,141名毕业生晋升为中、高层管理人员;2013年以来,该专业累计有15名学生在上海、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上获铜牌(三等奖)及以上奖项(其中3人获得金牌)。

2.教师成长:教师职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依托国际校企合作项目,近五年共计36名教师到国外技术进修,邀请英国诺丁汉中央学院9名技术专家来院讲课,4名教师获取英国IMI认证考评师,1名教师获取美国ASE/NATEF铜级认证;16名教师获得了德国SGAVE项目考官资质。学院与中高端汽车品牌企业合作开发的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等两门课程获上海市精品课程;12名教师参加了上海市教师企业实践;教师开发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等18本符合国际行业标准的校本教材。

3.校企互促:建立了一批上海市有影响力的产教研基地

通过教学成果的推进,学院与上海市汽车修理有限公司共同创建了上海交通物流产教研协同发展平台,共同开发的用友汽车经销商集团用品集采管理软件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软著登字第1270154号),该成果已用于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学习使用,已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学院积极为国际品牌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支持,承担了“匠神归来”玛莎拉蒂中国技师大赛、雪佛龙杯第一届考拉爱车技能大赛、上海市中国技能大赛,学院与一汽丰田、永达汽车、东昌集团等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上海永达汽车集团公司被市教委批复为上海市高校产学研基地、被教育部批复为国家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基地、2013年被市教委批复为企业教师实践基地,近两年有8名教师至基地进行产学研项目践习,接受全市7名兄弟院校教师、全国2名兄弟院校教师至基地进行企业实践。

4.成果辐射:阶段成果已在上海、行业、全国内予以引用

依托学院运行的IMI三级中心,上海市5所职业院校于2017年5月成立了IMI二级分中心,培养符合汽车维修国际行业标准的汽车维修人才;2014年起,学院发挥上海市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的辐射作用,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中实施IMI二级职业资格认证项目,近三年共有上海市12所兄弟职业学校25名骨干教师获得IMI二级职业资格证书,2016年共有10所职业学校的14名骨干教师赴英国培训并获得IMI三级证书。

学院作为交通部行指委交通运输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逐步向行业兄弟院校输出阶段性成果,累计派出3名教师至新疆、贵州等西部地区援建当地交通职业院校汽车专业建设。成果研究学术专著《对接国际标准汽车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先后有42所全国各省市院校,560人次来学院参观学习,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等12家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直接应用学院“‘三元融合’本土培养汽车技术技能国际化人才的创新实践”程式;与成果相关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专题报告在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全国师资培训基地予以辐射,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